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征及防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四川农业科技杂志》2014年第九期
1.冬春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流行小麦条锈菌发病最适气温在9~16℃,在春季气温波动大,雨日和雾露天气多的气候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害发生。由于近几年入春早,后冬气温偏高、降雨偏少的气候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过快,麦苗素质差,加之后期气温偏低,遭受了强寒潮天气的侵袭,不仅大大降低了小麦的抗逆抗锈能力,而且春季多变的气候又为病菌的传入、侵染危害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从而促进了条锈病的大面积流行。
2.防控措施落实较差,导致病害危害加重尽管小麦条锈病是我县的常见病害,但农民认识不足,防控措施不到位,导致严重减产。近几年来,小麦条锈病的统防工作虽然引起了党政领导、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高度重视,但由于统防统治落实难度大,基层农药市场存在混乱现象,分散防治效果差,加之粮价低,农民不愿意增加更多投入,用药不及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条锈病菌重复侵染,加重了危害。
二、防控对策
总结、研究、推广经济有效的全程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控制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生产实践表明,只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步步落实,环环紧扣,在小麦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中实施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完全可以控制条锈病流行成灾。
1.严格把好“种”字关(1)加大品种更换力度逐步淘汰川麦32、绵麦31、西科麦2等生产上高感条锈的品种,因地制宜推广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优良品种,实行以抗源多样化为基础的品种多样化,避免品种单一种植。同时建立好良种繁育田,做好提纯复壮工作,使其保持原有的抗锈性及其它优良农艺性状,不致发生种性退化。在同一区域内,要做好不同抗源品种、不同抗性机制品种的合理布局,增强小麦品种的生物多样性,减轻条锈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定向选择压力,延缓小麦品种抗性的衰退。(2)推广化学药剂拌种大量实践证明,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技术,提高药剂拌种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对推迟条锈病发病始期,压低菌源量,减轻秋苗发病,提高总体防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拌种试验结果表明:10%三唑酮悬浮(浓缩)种衣剂与种子比按1:40、1:50、1:60拌种,分别推迟锈病发病期82天、68天、64天。(3)推行健身栽培,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推广小窝疏株密植,重底肥、早追肥,大力推广优化配方施肥,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硫酸锌、沼气液等作为根外追肥,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要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造成小麦贪青晚熟,从而加重条锈病危害。(4)搞好作物间作套种。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搞好小麦与大麦、豌豆、蚕豆、蔬菜、油菜等间作套种,可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流行。
2.严格把好“管”字关(1)适期播种适期早播,有利小麦生长发育及提早成熟、减轻危害;避免播种太迟,延迟小麦成熟,导致春季再侵染次数增加,加重危害。(2)合理排灌田间湿度大的麦田,要加强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减轻为害;旱地小麦,适当增加灌溉水,加强保墒,可减轻损失。(3)合理施肥在中等肥力或瘠薄地块,适当增施氮肥;施氮过多的田块,要增施磷钾肥,创造有利小麦生长、增强植株抗病力的条件,做到有病也能保丰收。3.严格把好“保”字关(1)加强测报及早准确的预报、及时科学的施药防治、选用优质高效的专用药剂是搞好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植保部门在定时搞好条锈病系统监测的同时,及时组织各乡(镇)测报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大面积普查,掌握其发生特点,及时小麦条锈病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指导农民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科学防治。(2)适期防治重点要抓好秋苗局部控制和春后适期喷药这两个环节。抓好始见病期、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这3个关键时期的药剂防治,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要对条锈病常发区、易发区、重发区加强田间检查,初见中心病株(团)的区域,应及时局部喷施25%科惠(丙环唑)乳油进行挑治;开春后,要对常年条锈病的早发区域、重发区域进行普查,并要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力求压低菌源,减缓流行速度,防止扩散蔓延;重发区域,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孕穗末抽穗初期还要全田普防1次,以充分保证防治效果,有力控制条锈病的发展蔓延。(3)统防统治为了有效解决分散防治效果差的问题,应大力推行依靠专业化队伍搞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在小麦条锈病发生期,可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统一防治:一是由植保部门牵头,利用上级项目资金和政府安排的防治资金,统一组织防治;二是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实行承包,农户筹资进行有偿统防统治。
作者:梁才单位:四川省射洪县太乙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