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富民县冰雹气候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结合富民县气象站1981-2017年冰雹观测资料对该县冰雹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富民县近37年冰雹发生日数趋于减少,一年中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冰雹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严重时可造成绝收。气象部门应加强冰雹监测预警,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灾害来临前各级部门积极联动,指导群众防御自救,降低雹灾损失。
【关键词】冰雹;气候特征;危害;防御措施
我国是冰雹灾害多发的国家。富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山多平坝少,海拔落差大,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富民县属于典型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8℃,年极端最高气温33.4℃,年日照时数2287h,年均降雨量846.5mm,生态环境优良,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烤烟、茭瓜、板栗、冬桃、杨梅、樱桃、药材等经济作物,先后被列为云南省市优质大米、板栗、生猪、禽蛋盛产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基地。但富民县又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随着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暴雨、寒潮、霜冻、低温、高温、干旱、冰雹、雷电、大风、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及气象因素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灾害发生频率加大,影响范围扩大,受灾程度加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针对富民县近37年冰雹天气特征进行分析,掌握该县冰雹气候变化趋势,探讨防雹减灾对策,减轻冰雹灾害影响。
1富民县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1.1冰雹日数年变化特征分析
从统计资料可知,富民县在1981—2017年共出现冰雹日数27d,近37年平均冰雹日数为1d。依据冰雹观测资料可知,最多年份冰雹日数为4d,出现在1985年;有19个年份未出现冰雹天气,可见冰雹不是富民县多发气象灾害,且冰雹年际变化幅度较大。近37年富民县年冰雹日数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43d/10a,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冰雹出现日数最多,共出现14d,90年代下降至10d,进入21世纪后至今,富民县冰雹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共出现了3d,特别是2008-2017年未出现冰雹天气。
1.2冰雹月分布特征
近37年中冰雹日数主要出现在1-4月份,6-7月以及10月没有出现过冰雹。冬季和春季为冰雹发生主要季节,出现冰雹最多月份为1月,近37年累计出现7d,其次是4月,共出现6d。
2富民县冰雹灾害影响
富民县冰雹天气具备突发性强、局地性强、持续时间短及破坏力大等特点,遇冰雹、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危害性将更多,经济损失严重。2016年7月27日晚,受台风“银河”云系影响,富民县局部地区产生短时强降雨、冰雹、大风等恶劣天气,罗免、东村、赤鹫三镇烤烟、玉米等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此次风雹造成富民县1718户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085亩,成灾3956亩,绝收1386亩,其中玉米6755亩、烤烟1240亩、荷兰豆90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386万元。2017年7月27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17时富民县遭遇冰雹、强降雨,导致款庄、东村、赤鹫、散旦四个镇辖区部分村组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共造成富民县6238人受灾,1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13万元,其中农作物受面积13333亩,直接经济损失4279.5万元,倒塌厩舍1户1间、严重损坏房屋20户37间,家庭经济损失18.5万元,公路塌方面积约4200m³,河道、沟渠损毁70m,造成基础经济损失115万元。
3冰雹灾害天气防御措施
3.1强化冰雹灾害监测
预警工作依据富民县冰雹灾害情况,构建并完善冰雹监测站网,优化农业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气候动态变化情况,针对冰雹灾情变化及落区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强化冰雹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拓宽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冰雹灾害传播时效性,使人们提前应对雹灾。农业生产关键期遇冰雹天气,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害天气信息监测预警,做好应对强对流天气预防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2建立完善人工防雹作业体系
富民县气象局应不断完善人工防雹作业体系,掌握雹灾区域积雨云以及雹云的发生、发展机制、移动路径及变化规律等,适时实施人工消雹作业,切实起到人工防雹减灾实际效果,降低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3.3科学宣传防雹减灾应对措施
气象部门定期向公众普及防雹减灾小窍门,提醒群众在冰雹多发季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加强对冰雹带受灾群众指导,做好应对冰雹灾害各种准备,让群众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了解短期天气变化趋势,做到科学应对、科学减灾。冰雹来临前,各级领导干部要反应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群众尽快开展生产自救,尽力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遭受雹灾后,受灾镇(街道)和民政部门要尽快做好灾情统计,农业局等技术部门要做好受灾户种植早秋作物技术指导工作。森林具有吸收热量等功能,森林内日较差小,能减少冰雹发生概率,所以在冰雹多发地带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
参考文献
[1]陶云,段旭,段长春等.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J].高原气象,2011,30(4):1108-1118.
[2]段玮,胡娟,赵宁坤等.云南冰雹灾害气候特征及其变化[J].灾害学,2017,32(2):90-96.
作者:王俊 于璐 单位:富民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