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

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公路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是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网规划;现状分析;发展思路

引言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南去西藏、北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西宁、西联新疆,唐古拉山地区被玉树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环围。截至2013年,全市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75万,其中非农人口占71%,世居的少数民族有汉、蒙古、藏、回等3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9%。格尔木市下辖3个行委,包括5个街道、2个镇、2个乡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格尔木市坐落于我国西部,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点和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1],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在国家发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近年来,格尔木市积极从农业经营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方式、宏观管理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科学完善的农牧业新型治理体系,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遵循城乡分治向城乡一体进行结构转轨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支持农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向农牧区延伸。积极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重点围绕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展面向新型经营主体以授信为主的贷款业务,切实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题,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引导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牧业产业发展,种植业实行节水节药节肥增效的生产模式,大力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农业增效;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全面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和补助奖励机制,依托“格尔木蒙古羊”、“唐古拉牦牛和藏羊”地理品牌优势,不断加大特色农畜产品推介力度,着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生产能力,大力促进产品增值增效。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以枸杞、青稞、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94.9%,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成为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2],是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201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32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3km;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递增,通车里程达1594公里。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硬化路(水泥路)、村村通砂路的目标,乌图美仁乡、郭勒 木德镇、大格勒乡及唐古拉山镇4个乡(镇)均已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寺院均已通沥青(水泥)路。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873.0km,省道365.0km,县道22.0km,乡道264.0km,村道1197.0km,专用公路111.0km。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33.0km,一级公路23.0km,二级公路982.0km,三级公路107.0km,四级公路789.0km,等外公路798.0km。按路面铺装类型划分,沥青混凝土1114.0km,水泥混凝土403.0km,简易铺装129.0km,未铺装1186.0km。

3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格尔木市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地质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资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因素制约,农村公路发展总体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设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由于农村公路前期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偏低,缺桥少涵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农村公路建设先天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晴通雨阻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日常养护资金不足,使用年限长,公路病害多,路况质量逐年下降,严重影响着农村公路的正常运营。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的设计强度只能满足一般通行要求,防护设施及桥涵构造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设计标准偏低、功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突遇自然灾害,很容易发生道路路基沉陷、山体坍塌、桥涵破损等安全问题。

3.2路网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

格尔木市地广人稀,人口分布分散,农村公路难以形成网络,技术等级偏低,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无法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村村通班车”的总体要求。服务水平低,农村公路与周边区域的通道比较少,存在较多的断头路。路网结构不完善,功能特性未能有效发挥,不能适应当前农牧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格尔木市农村公路从整体上来说存在等级低、路况差,大部分为砂石路面,影响着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制约着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农牧区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

3.3财力不足,养护难度大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补助投资,地方财政有限,无力出资建设农村公路,也无其他融资渠道。加之养护资金缺口大,大量新修建的农村公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养护,路况质量和服务水平逐年下降,从而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农村公路没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机制虽已基本建立,但责任难以落实到位,运行不畅,现有的养护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并且队伍的稳定性差。另外,超限超载车辆对农村公路造成的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急需进一步深化关于农村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规范养护管理模式,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加大路政管理力度。

3.4人才匮乏,交通培训投入不足

由于受编制限制,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技术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难以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加之偏远地区养护人员大多数是当地农牧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应有的公路养护专业知识,培训难度大,养护水平低,使得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难度增加。同时,交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目前还没有专项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整合[3]。

4对策与建议

根据交通运输部制定的2020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农民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4],近期需要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畅,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对不符合通班车条件的窄路面路段进行拓宽改造,达到村村通班车的基本要求;对通移民安置点、牧民定居点等重要节点农村公路进行建设,为行政区域调整、移民搬迁、小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依托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一批村道建设项目,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质量和服务水平均得到全面提升。形成以县道为骨干、乡道和村道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的农村公路网络,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5]。建议格尔木市农村公路网发展分两步走:一是至2020年基本形成以县道、乡道、村道和专用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使得农牧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更加安全,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牧区公路的相关要求;二是至2030年将实施重点集中在延伸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加强联网公路建设上,同时,稳步推进对提高区域经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的县乡道改造项目上;延伸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加强路网连通性,确保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旅游公路、寺院公路、工(农)业园区路,强化农村公路对农牧区经济社会和小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切实改善全市农村公路整体面貌,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形成以市区辐射乡(镇)、乡(镇)互通、乡(镇)村互连的农村公路网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段继业,刘传河.进藏咽喉—格尔木市的城市定位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06(08):65-71.

[2]马树青,周文章.西宁市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4(02):9-10+21.

[3]刘国华.青海省“十二五”交通教育与培训工作发展需求分析[J].青海交通科技,2013(05):1-2+9.

[4]陈春.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

[5]季求知.中国西部地区公路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5.

作者:张雷 单位:格尔木市交通运输局路政管理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