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长期以来,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一直单独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范式保持了一致。但随着互联网络的出现,这种传统的信息存储和传播模式呈现出了一些弊端,彼此独立设置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无论是服务效率还是服务水平,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一些新媒体和自媒体对信息和知识传播产生了直接影响,图书、情报、档案彼此分立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对信息资源集约化、经济效益化、合作共赢化的要求,实现整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作为重要载体的图书、情报、档案进行整合,才能将更多知识收集、整理和保存起来,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1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1.1系统论基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无论是情报、图书、文献还是档案、文件等,都以信息的形态存在,都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换,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此类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带有明显的系统工程的性质,即便是在信息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传输与显示方面,图书、情报、档案也都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都隶属于“信息系统工程”的范畴[1]。此外,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整合发展,实际上就是系统整合的表现,在信息管理的科学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按照贝塔朗菲对系统的界定,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模式的构建,势必能显著提升公共信息系统的服务效能。
1.2实践论基础按照实践论的观点,无论是图书、情报还是档案,都能向社会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如在工作环节层面上,图书、情报、档案都要经历信息收集、存贮、提供、利用的过程。而在信息运作层面上,只有实现了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和整合发展,才能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利用,才能更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2]。可见,在面向实践的角度上,组织机构的管理演进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图书、情报、档案的发展模式也显现出“去中心化”的趋势,三者之间的整合发展将会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
1.3本质论基础从本质论的角度讲,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自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三者的同出一辙与互为彼此,成为当前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最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图书、情报、档案三者同源,这一属性也赋予了他们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无论是在实质内容、载体材料还是在目的作用、社会职能以及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相类似的特征。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诉求越来越强烈[3]。在这种情况下,以公开化、社会化与网络化为要求,谋求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模式,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作为人类的“体外知识信息库”,以图书、情报、档案等为载体的知识信息,将为三者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和整合发展提供更为直接和深远的依据。
2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或者一体化建设,并非将三者所属的部门进行简单的合并和叠加,而是要借助三者的内在关联与外部共通性,实现资源共享。因此,以媒体新常态为背景,谋求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模式已经在业内达成共识,需要以共同收益为原则,以网络共建、资源共享为目的,借助新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信息技术等手段,构建统筹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整合发展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2.1必要性(1)随着媒体新常态的出现,图书、情报、档案机构的旧有管理和合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中,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意愿不同以往,他们不愿亲自到相关机构获取信息,也不再习惯通过与服务人员面对面的方式谋取信息服务,而是要借助互联网络、新媒体工具等完成信息的传输[4]。更为重要的是,图书、情报、档案等机构获取的信息资源规模和数量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范式,且这些信息之间的规律几乎不可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信息进行条理分析、梳理和整合,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而为了实现这一点,不仅需要完善信息生成、处理和传播流程,打破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还要通过资源整合降低各自的经费负担,在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2)图书、情报、档案部门所从事的是社会信息服务工作,在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媒体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使得人们对信息服务有了更高诉求。不但要求信息具有时效性和即时性的特征,同时在对信息进行优化配置与综合集成方面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5]。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图书、情报、档案等部门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快速、精确、全面地向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从这个角度讲,图书、情报、档案部门进行整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原有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对原有或现有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和全面整合,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2可行性(1)当前,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对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创建了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一平台之上,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工作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在新媒体领域中,信息技术的革命为图书、情报、档案工作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加工与传播技术,三者之间的信息传播也向着无纸化、数字化的形式过渡,管理方式也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自动化管理集成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展的要求,正在向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6]。此外,由于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的工作性质与服务模式大体相同,它们都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所不同的是依据不同层次的用户向其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技术方法与策略的相同、相近性,也预示着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将获得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2)当前,在信息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图书、情报、档案工作获得了明显进步。在新媒体环境下,谋求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这是因为,置于媒体新常态中的信息产业需要不断打破存贮、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需要突破其在时间、空间和设备平台上的约束。而这恰是促使各部门进行整合协调发展的起点,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在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可行性的。此外,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入,学科体系之间的分工、分化、交叉与渗透越来越明显,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不断涌现,信息传播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而为了全面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诉求,将图书、情报、档案进行整合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可行性。
3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瓶颈
3.1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瓶颈(1)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不但需要平台支撑,还需要人员的协助。但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当前时期,很多图书、情报、档案领域中的工作人员,其信息传播意识和知识水平十分有限,对三者之间的整合发展重视不足。在一些关键岗位上,其工作人员对待信息整合的意识十分淡薄,自身素质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而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求工作人员要懂网络知识,具备图书、情报、档案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在外语、系统工程等方面有所涉猎。唯有那些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媒体新常态下,对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模式给予充分重视,并提供智力支持。但是,现有情况却并不能完全满足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要求。(2)基于新媒体的信息平台建设缺位,在技术层面上还存在一定障碍。按照现有情况看,我国与图书、情报、档案等相关机构之间的条块分割还十分严重,资料室、情报室、文书档案室、科技档案室之间长期分立,要想在他们之间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是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同时,由于此类机构分工过细、组织重叠,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有了显著提升,但与整合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缺位,网络技术和现实需要经常脱节,还因其对新媒体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使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存在大量技术缺陷与安全漏洞,极易导致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篡改和泄露。
3.2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影响因素(1)在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建设尚未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这对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建设形成了极大的阻碍。例如,在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上,未能签订有效协议,以明确参与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和收益,难以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参与方获取信息资源,就需要对利益进行均衡[7]。但在这一过程中,有条件的参与方要向无条件的参与方提供所需信息资源,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整合发展的意愿也大打折扣。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图书馆、情报机构和档案馆等长期各自为政,对整合发展模式认识不足,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在数据库建设和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共享等方面,都显得捉襟见肘。(2)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机构彼此分割、各自为政,由于它们隶属于不同部门,彼此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这给新媒体环境下的整合建设带来了很多不便。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建设效率低下,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建设未引起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领导的充分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缺乏有力的支持,致使很多关键性的工作无法向前推进。
4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模式选择
在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而要实现较高的整合效果和信息传播效率,除了要对其中存在的瓶颈和原因进行仔细、全面的分析外,还应进一步确定可供选择的整合模式。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为了适应媒体新常态的需要,除了要通过信息管理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外,还应树立信息资源融合创新思维意识,确立与时俱进的新机制、新体制,全面推进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发展。
4.1合理配置文献信息资源新时期的图书、档案、情报工作是在传统文献信息的服务机构和部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除了要改变传统封闭落后的信息服务方式外,还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设备,通过信息管理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全面增强面向用户的信息集散能力、快速应变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此外,还应在各部门内部推行自动化、智能化子系统的构建,并对系统的兼容性和技术平台的支持问题进行优化,以保证相关部门联网之后,信息资源能够共享或者异地检索[8]。除此之外,在图书、情报、档案整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进一步构建适合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信息资源平台,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与模式共建。
4.2构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档案、情报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实体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统一调配,以实现对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传递。在具体操作方面,要求构建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对信息整合进行负责和管理,通过增加交流与沟通,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构建权威机构,以其为中心,对分散管理的图书、档案、情报各部门进行联系,并将图书、档案、情报等各种信息资源纳入到统一规划之中,实现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最优整合。
4.3更新和优化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意识在媒体新常态下,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信息诉求都趋向于网络化。因此,档案、图书和情报信息资源的融合已经刻不容缓。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要求档案室、图书馆情报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要求其树立信息资源融合创新思维意识,以时展要求为准绳,在思想意识和工作状态上,全面重视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整合发展工作,通过钻研信息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图书、情报专业的技术优势,全面推进档案、图书、情报信息的整合发展工作。
4.4构建适合新媒体的信息整合机制从时展的层面看,实施图书、档案、情报信息资源的整合发展,不但能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还是实现相关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以新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依托,通过确立与时俱进的新机制、新体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新媒体下信息服务的要求。此外,为了实现档案、图书、情报的整合发展,还应进一步破除陈旧理念,在档案、图书、情报工作常规体制的基础上,确立三者之间求同存异的发展模式,以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传统行业也因此而面临全新挑战。尤其在媒体新常态下,图书、档案、情报等传统的文献传播部门也遭受了冲击和挑战。而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实现图书、档案、情报之间的整合发展,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用到文献收集、加工、存贮与传递之中,促使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的社会职能得到全面发挥,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陈淑珍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