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农业科技传播情况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影响吉林省农业科技传播的要素分析
1.1现有传播方式对非物化类无形农业科技传播作用式微农业科研成果分为物化类有形成果和非物化类无形成果。物化类有形的科研成果包括农业动植物新品种、新疫苗、新材料、新型肥料、新型农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型农业器械和新型设备等;非物化类无形科研成果一般泛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物化类成果和非物化类成果只有被农户完全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目前农民科技培训侧重在物化类的科研成果,非物化类成果的传播效果亟待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研究中,用大量的数据证明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栽培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组对该问题的调查结果与专家一致,农民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同样认为这些非物化科研成果的培训需求很大(表1)。
现有的最普遍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是培训班、示范展示田和现场会,它们在推广“优良品种”等物化类成果方面的优势自不待言,但非物化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其传播过程要求传播者与被传播者参与,它需要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对被传播者进行面对面的具体指导,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只有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缺少互动的灌输式的以数量规模为考量(动辄培训几百万农民)的传播方式很难完成这些非物化科研成果的转化,这也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调查数据中农民认为培训非常有用的占32%,认为一部分有用的占48%,而有20%的农民认为科技培训“根本没用”(表1)。
1.2基层农业科技传播能力薄弱长期以来,吉林省县级以上(含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设置完整,传播能力较强,但县级以下的农业技术系统则相对薄弱,这即是农业科技成果传播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农业技术队伍专业素质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吉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表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现有专业水平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较深的矛盾,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结构未能时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种植业中经济特产作物的比例大幅增加,养殖业中的名特优养殖的比例也在增加。从吉林省新农村热线12316的农户来电咨询比例中可以发现,农民在这些领域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而农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园艺特产专业知识的人员占比为4%~5%,农畜加工和果蔬加工专业只有0.5%的专业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农户需求。从理论上说,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是以农业技术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专业技术机构,其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美国学者利伯曼关于专业人士内涵的界定,专业人士的基本条件有八条,其中包括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而吉林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教育提高机会和获取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表3),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严重不足,农业科技传播能力亟待提高。
1.3农民对科技致富认同度较低“科技使农民致富增收”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但从吉林省农户的小规模分散种植特点看,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在于一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国家竞争力,而不在于农民的增收。农民接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动力不足,特别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大量留守的老龄、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淡薄,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这也是造成目前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重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对“农业科技可以致富奔小康”的态度呈现地域特点。对该问题的回答与乡村外出打工人数有一定的关联,而乡村打工人数又与耕地占有量及周边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有关,占有耕地多则外出打工人员少,对科技致富的认同率高(表4,长白地区耕地少但山区资源丰富,和其他地区不同,另论)。以往在研究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时,多从教育供体找原因,诸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技术更新问题等,实际上教育对象的需求分散性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原因,现有的培训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给吉林省农业科技传播增加了难度。
2提高吉林省农业科技传播效果的思路
提高吉林省农业科技传播效果的困难之一是传播对象分散化和与之相对应的传播方式的简约化、传播内容的大众化;困难之二是传播主体长期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不仅体现在农民方面,也体现在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方面。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乡级)作为向农户传播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同时又是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被传播者,他们对现代农业科学素养的不足增加了传播的难度。
2.1发挥政府职能优势,以组织传播为主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元化传播农业科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特殊的公共产品,该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农民可以接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的服务,农产品消费者以间接形式通过消费农产品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提供的服务。由于农业具有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四大功能,国家与社会自然就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受益者,因此应把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和项目建设(如新农村建设、高产创建、增产千亿斤粮食工程等)结合起来,在经费投入机制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政府、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政府可以从近期和远期分步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短时期之内,可以考虑让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把对农民的科技服务与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既解决了政府的投入不足,又使他们在乡村人际传播方面发挥特有的优势,把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有机结合起来。从远期来看,要扩大乡村社会系统内部传者和系统外部传者的范围。乡村社会内部传者的主体是农民群体,乡村社会外部传者的主体是由乡村社会传播系统中的乡村精英、走出乡村社会的外来者组成的群体。政府可以通过扶植培养新型农民科技带头人,带动乡村科技传播事业。培育途径可以在传统农民转型培训过程中开发、培育一批,在社会人才资源中导入、培育一批,在涉农院校学生中培育、储备一批。
2.2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之中当前应该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基本技能的考核测试,对其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分层分类,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同时通过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制定,调动基层农业科技传播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科技传播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提高农民素质的问题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但目前在农村有一些种田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些外出打工者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对现代科技的传播,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是处在提升的状态。多数农民需要有效地引导,使他们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切入点,这个目标或切入点应该是与农民增收紧密相连的,应在此基础上进行由浅入深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
2.3多部门科技传播系统形成合力我国农业推广组织和其他农业科技传播系统中的组织与结构间存在许多连接点,这些连接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内不同层次之间的连接,推广部门与商业经营、农业科技、各类教育机构、金融信贷等部门的连接,推广组织与农户的连接等等。只有这些连接点保持通畅,农业科技传播才会发挥其效力。总之,结合吉林省现实省情,未来几十年的农业科技传播依然会是政府主导的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化主体参与进来,但是政府主导的组织传播依然会是主渠道。
作者:王凯锋吕跃星单位: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