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原粮入库的质量控制与方法分析范文

原粮入库的质量控制与方法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原粮入库的质量控制与方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原粮入库的质量控制与方法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原粮入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流程,加强产前质量调查,严格执行国家检测标准等质量控制方法,客观、准确、科学反映入库粮食质量,加快了入库进度,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原粮;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原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储粮作为粮油储藏的“铁军队伍”,做好原粮入库质量控制是首要工作,确保粮油入库质量检测体系运行健康完善,避免因质量控制不到位出现问题。目前采用的原粮入库检验流程和检验标准方法还有不够规范的地方,导致收购完成的原粮质量结果与入库验收质量结果有时会差异较大,甚至可能造成原粮入库验收的质量结果值偏低甚至不合格,或造成合格粮源流失收购困难,增加了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入库质量至关重要,必须从源头环节抓起。让入库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化、系统化,解决入库检验过程中有争议的项目指标,达到检验数值客观准确,提高原粮入库效率,使原粮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是我们当前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粮食入库过程中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目前原粮入库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入库车辆较多,为了提高检验速度,存在检验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检验员根据自己的感官检验容重、不完善粒等指标,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二是入库的原粮车辆取样点不确定,取样点的选择关系着原始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代表性差的样品不能真实反映粮食质量情况。三是对于常收购品种如玉米、小麦的检验指标中,不完善粒的归属争议比较大,导致不完善粒数值出现超误差的状况。四是在入库检验中容重结果与收购整理后的入仓结果存在等级差别。

2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

2.1规范质量控制流程,做好新粮入库前的质量调研

在新粮收获和上市前,收储单位应加强与当地农民或农业部门沟通,到现场调查了解当地新产粮食质量情况,对农民整晒的粮食进行样品采集,开展质量指标及储存品质指标的检测工作。彻底摸清辖区和周边市区粮食质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从源头上控制好入库粮食质量打好基础。

2.2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把好入库粮食检验关

2.2.1一卡通送粮车辆在库区外排队等候,由保安人员按车辆到库顺序登记排号,登记送粮车辆的粮食品种、车号等信息,制作IC卡。将信息输入到卡中,整个检验流程采用入库一卡通服务。通过拍照,记录车型、发动机号,避免发生不合格退回车辆再次蒙混入库的情况。整个入库流程运用智能一卡通无纸化运行,方便各层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入库粮食检验、检斤、结算等情况,对入库粮食质量管控也起到了监督作用。2.2.2封闭检验检验场所安装并启用手机信号屏蔽系统,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检验室,做到封闭检验,避免人情粮、关系粮。无论原粮车辆大小,严格执行扦样———编码———检验流程,按照标准方法对所有项目逐一检验,严禁随意采取感官检验无根据地出具检验数值。2.2.2.1准备仪器与标准样品。检验前,首先准备好拟收购原粮的相关检验仪器,常用的天平、容重器等必须经有关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水分测定仪需要用国标105℃恒质法进行校准。制备标准样品,标准水分样品要每隔10d~15d校正一次。2.2.2.2设点与扦样。目前收购的粮源运输车主要是5t~10t或者40t~60t的车,车厢内粮堆高度大部分在1.5m以上,部分甚至达到3.5m以上,我们采用电动扦样器能比较均匀地取到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样品。扦样时,要根据车辆大小,分1~3个区,每区按“梅花”状设3~5个点进行扦样,也可以在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随机改变扦样位置,让送粮车无法在扦样点上“下功夫”从而影响整车粮食的质量检验结果。由于粮食的散落性,大型车车厢中间粮食质量较好,车厢周围粮食杂质较多,质量较差,如果周边点数设置过多会导致粮食容重较低,不完善粒值较高,不能真实反映来粮质量。为确保扦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一般农用三轮车不少于5个点,大型车应适当增加取样点,一般不少于8个点。将样品封闭贴上二维码连同IC卡交给检验人员。2.2.2.3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扦取的样品按国标分样器法进行分样,充分混匀;按杂质、不完善粒检验试样用量规定表,用规定的天平称取样品;统一检验标准,规范检验流程,客观公正地开展检验工作。入库过程中检验员应随时到卸车现场取样复验,与初验质量进行比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夹心粮”入库。在实际工作中,玉米和小麦不完善粒的检验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虽然国标中有明确要求,但由于每个检验员对不完善粒的判定标准掌握程度不一样,导致检验结果误差较大。对于易造成偏差的玉米生霉粒,小麦生芽粒和黑胚粒判定及归属问题有以下几点经验和做法。玉米生霉粒的检测,生霉粒是指粒面生霉的颗粒,一般有3种情况:一是玉米粒面有明显的霉状物或者粒面有霉点,刮开皮层后未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并伴有霉味,作生霉粒归属。二是玉米从表皮看到有青色,刮开表皮后,胚或者胚乳有变色或者菌丝,被称为内霉,归属生霉粒。三是整个籽粒都生霉,整个胚乳粉质化,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应该作为有机杂质。小麦生芽粒检测,生芽粒是指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经破裂或者有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者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主要有2种情况:一是胚部有裂口,胚芽直接突破种皮的,为明显的生芽粒;二是胚部边缘全部隆起,皮层与胚呈明显分离状。用镊子轻压,有明显空洞感或者破裂的,归属为生芽粒;在检测生芽粒的时候要观察整批小麦的外观情况,有的软麦胚看似隆起但不是真正的芽萌动粒。小麦黑胚粒是指麦粒胚部呈深褐色或者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观察小麦黑胚粒要以整批粮食为基础,如果大部分粮食胚部为黑色,刮开皮层后颜色正常,就判定为正常颗粒。对于黑胚粒要打开皮层查看是否存伤及胚或者胚乳。检测小麦和玉米容重时,在等级边缘的粮食,其杂质的整理程度会影响到等级的判定。用于测定容重的样品为半净粮,在清理杂质时,一定按规定筛层筛取定量的样品,除去大样杂质和筛下物。实际工作中,粮食收储企业为了确保原粮日后储存安全,在入库过程中采取“两筛两吹一扫”、增大筛孔等方式,想方设法提高除杂效果,出现实际入仓粮食杂质清理程度超过入仓初验杂质时的情况,造成收购质量等级前后不符的情况。此外,原粮水分偏高或者尚未度过后熟期,都会造成入库后的粮食容重高于入库检验结果。这是政策性粮食收购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避免出现等级不符。2.2.2.4及时录入检验数值。检验完毕后要及时将各项目检验结果录入卡中,做好原始记录。智能一卡通无需人工开票,有效提高了检验速度。通过验证,每份样品的检验时间至少缩短了5min,还避免了检验员与客户见面,杜绝了化验环节的舞弊现象。

2.3认真做好质量结果比对

工作一是检验人员要勤到入库现场抽取样品,进行二次复检,与入库单车检验结果比对;二是质量预警检验结果与收购的每车粮食质量结果的综合平均值进行比对;三是不定期将同一份样品发送不同质检员进行比对;四是积极开展不同库点间的检验结果比对。通过各种比对,及时分析查找存在误差较大的原因,统一标准,提高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质量控制取得的效果和反响

通过规范检验流程,解决了入库过程中检验方法不精准和感官检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有争议的指标进行统一眼光,统一手法,解决了玉米、小麦不完善粒检验结果差异性大的问题。比如同一份样品,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分给4个检验员检验不完善粒,结果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3.5%,采取检验前对有疑义的指标进行统一认识,再次检验,不完善粒结果绝对差值不大于0.4%。做好入库质量预警,及时到卸粮现场扦样,及时对入仓粮食进行1/3、2/3和满仓检验,确保入库质量的统一性,避免发生前后质量不符的情况。通过严格执行入库质量控制措施,今年我库新收购的3个小麦仓本单位质量初验结果与质量验收结果等级相符,不完善粒检测值误差在0.3%以内,其它各项初验结果与验收结果也均在误差范围内,入库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收购期间共检验原粮306车,退货30车,退货率不足10%,送粮客户一致称赞今年的入库检验速度快,检验公平、公正。同时,因为入库速度快,在小麦低价区早早完成收购任务,为单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加强原粮入库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是抓好检验队伍建设,加强检验人员教育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原粮检验中有些项目如不完善粒,不能用机器代替分析,需要检验人员有熟练的检验技能和公平公正的的心态。二是严格执行职业技能资格上岗证制度,经常开展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积极参加质检中心组织的会检等质量控制活动,不断提高检测技能。三是积极对接粮食检验仪器科研院所,推动相关检验仪器功能提升,提高原粮质量检验工作的机械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质量是粮食收储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切实加强入库检验质量控制,规范检测方法,把好入库质量关,确保入库粮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才能经得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检验和检查,为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航,马冰雪,等.原粮检测中质量控制的运用与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2(4):43~45

2方英杰.玉米生霉粒的鉴定方法及改善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6(8):66~67

3时永娜.粮食入库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4):246~247

4王春霞.粮食收储企业把好入库质量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97~298

5马立改.浅谈粮食入库质量检验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2016(5):79~79

作者:陈明伟 李俊飞 张永君 单位:中央储备粮淄博直属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