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重视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2017年第5期
科学课涉及生物、宇宙、地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有许多内容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更多地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虚实结合的学习情境,再现学生熟悉的真实场景,更好地在科学教学中因材施教、解决实际问题。
一、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声形结合、动画演示的优势,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运用视频明亮的色彩、清晰的图像和浓厚的趣味性、启发性,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在教学“植物种子怎样萌发”内容时,我引入动画视频,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他们感觉非常神奇,看得非常认真,也很好地理解了有关知识。又如,教学《大脑》一课时,我先播放一段交警指挥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是怎样进行传递的,实际体验指挥交通的游戏。两节课引入视频后,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好。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通过看书、听教师的讲解有时很难真正理解。教师可以引入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其“能动能静,可分可合”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从动静变化中观察事物特征,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自行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更方便、快速地获取资料并向学生呈现,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未知,培养他们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时,我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让他们了解多种不同的动物,并让他们从动物的生活环境、体表形态、繁殖方式、呼吸等方面比较,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既方便又直观。为了进一步扩充知识,我把有关动物分类的极其丰富的网上资料收集、整理后制成课件,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动物分类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教学“植物的光合作用”内容时,在实验演示后,我播放动画课件:把绿叶体变成绿色工厂,这些绿色工厂在阳光下进行生产加工——二氧化碳和水从原料进口管源源流入,生产出来的养料从产品出口管道不断输送出去,同时还放出氧气。课件把光合作用这一抽象内容用动画的形式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很容易理解。
三、再现生活场景
小学科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利用多媒体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展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生活场景,促进他们在观察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比较、分析、综合、想象等科学思维。例如,在教学《抵抗弯曲》一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建筑物的横梁缺乏感性的认识,对横梁的作用不明确。上课时,我首先准备了各种桥梁、房屋的视频,介绍横梁的作用,让学生思考:说一说,横梁有什么特点?想一想,横梁的宽度和厚度对增强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作用?如果大家来当一回设计师,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横梁?有了对前面生动形象的视频的感知,学生就会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顺理成章地引出对比实验,验证增加横梁的宽度、厚度后,抗弯曲能力有何不同。他们通过数据分析,知道了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有效增强抗弯曲能力。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如果横梁设计得不结实会怎么样?在学生思考后,再出示房屋或桥梁倒塌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若横梁不结实,就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意识到依照科学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四、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内容单一,方法、进度一致,致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事实上,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尽管成绩不突出,但他们爱看书,上科学课时总问些奇特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等等。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我便灵活机动地教学,在课前先准备好与教学关联的、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多媒体片段,如《宇宙天空》《动物趣闻》等。课堂中,如果这些学生提出问题,我就会适时播放这些内容,带他们“穿越古今”,领略“知识海洋”,使其主动地探寻大自然中的奥妙。
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之后,还要积极指导他们自己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受到锻炼,增长才干。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一课,是一堂“解暗箱”类型的课,需要分析人有哪些消化器官。材料室里虽然有实物模型,能向学生展示人有哪些内脏及其位置,但是,不能向学生展示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食物经过了哪些器官等。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我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动画:“标记的食物”沿着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的示意图。学生看完课件后,很清楚食物经过哪些器官、消化器官有哪些、分别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引入多媒体后,课堂学习气氛大有改观,学生的思维普遍都很活跃,事后记忆效果极好。
作者:邓尚杰;闵漫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