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组织间界面关系管理研究范文

组织间界面关系管理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组织间界面关系管理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组织间界面关系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杂志》2015年第三期

1关系视角:组织间关系界面

由于目标的不一致性、认知偏差、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环境扰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创新参与者相互开放与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各种组织间关系界面,表现为组织间合作意愿、沟通状况、信任水平、配合程度等,关系界面是一个与界面关系不同的概念,它是一种既有的事实,它是一种介于交易关系和行政命令之间的合作关系,表现为科层制命令式的紧密耦合关系和市场式松散耦合关系并存,反映了组织间意识与行动的可协调性和一致性。这种关系的特征表现为既鼓励组织间竞争,又注重组织间合作,既鼓励自身核心业务专长化,又注重组织间战略协同、资源分享与价值共同创造。这种界面关系的演进是组织间各种关系要素长期交互作用下的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2界面关系特性分析

2.1界面的摩擦性组织间界面关系是源自不同组织的创新要素接触与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势必产生各种界面冲突和摩擦问题,如果这种冲突或摩擦越小,持续时间越短,则合作创新的代价越小。与工程或机械上的界面特性趋同,面向合作创新的组织间界面关系也存在着磨合期、平稳期、劣化期3个阶段。在磨合初期,界面中的摩擦和矛盾较多,并逐渐减少,这是彼此之间相互调整、改进和适应的过程,当磨合期过后,界面摩擦处于稳定阶段,无论是知识、能力抑或关系,彼此逐渐适应,其间的衔接与交互作用变得更为顺畅了,合作创新进入有序、平稳运行状态。到了劣化期之后,由于组织内、组织间以及外部环境的侵蚀性因素的影响,各种界面的摩擦会变得陡然增加,这也意味着,某种界面已经成为合作创新中的负担,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界面关系结构的时候了。这种界面摩擦一方面可能源自于交互作用事物本身的因素,比如成员知识位势不一致性、隐性知识粘性等;也可能与组织间的“介质”有关,比如相互间的信任不再、合作意愿缺乏等;还可能是来自创新网络,比如网络规则不适应性、网络文化惰性等因素。

2.2界面关系结构的动态平衡性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交互式、多层面、非线性的耦合创新模式,也是一个持续的演化过程,而组织间的界面关系也会随着上述调整而不断改变,因此,有必要保持组织间界面关系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性也是组织间界面关系的显著特征,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各种界面关系数量的总体平衡、界面关系类型的总体平衡和某种具体界面关系的动态平衡。籍此保持面向合作创新的组织间界面关系的动态稳定性、相对一致性和可协调性等,保证合作创新所必需的资源、能力和关系,规避和削减各种无谓消耗,以及由此引发的管理成本增加。界面关系结构的平衡通常是暂时的,失衡则是长期的,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更替和演变过程中,需要管理的积极介入和干预,以较低的实际成本投入、有限的管理消耗来实现持续创新的目标。

2.3界面关系之间的关联性在各种组织间界面关系中,不同来源的知识要素耦合得越好,知识产品质量越稳固,性能越好。而良好的关系界面有助于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创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回避与化解各种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创意、信息、知识等创新资源的析出和跨组织共享,进而改善合作创新所需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界面状况。而在析出和共享过程中,尚需借助知识能力来实现,例如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取决于析出方的解吸能力与吸收方的吸收能力之间的有效衔接,这就产生知识能力间的界面问题,能力之间衔接越好,越有助于知识沿着传递渠道顺利实现跨组织转移,且转移的效率和有效性越好,反之,则可能障碍重重。而在知识共创环节,无论是来自不同成员的异质知识要素的整合性创造,抑或是全新的知识产品创造,这一过程也是成员之间知识创造能力的交互作用过程,它们之间衔接得越好,越容易形成合力,促进不同来源知识的分拆、重组与整合,实现共创中的协同增效。

3界面关系管理策略

刘兰剑、党兴华从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方面对关系界面管理阐明看法〔1〕。本文依据界面摩擦或冲突产生的原因,从组织内、组织间、网络以及流程等视角,对组织间界面关系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1组织内视角

3.1.1创建网络能力组织网络能力是包含了网络愿景能力、网络建构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等的系统化组织能力。它有助于识别未来网络化环境机会和风险,促进环境机会向企业机会的转变,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规划,识别与选择有潜力的创新参与者,并与之建立联系,构建一种网络化组织,并有效管理这种创新结构。企业可以通过重塑企业家精神、培育跨组织的管理者、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途径和手段,创建组织网络能力。

3.1.2培育知识能力作为知识创造、转移与应用的“成长向量”,知识能力有助于发现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增强对潜在的创新参与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知识的跨组织转移与共同创造。在通过增加内部研发强度、推进组织学习等途径提升组织知识能力的同时,必须兼顾开放式创新的流程类型,以及知识创造与应用的途径和方式的变革,平衡发展组织各项知识能力,以最大化组织内部各项知识能力之间以及跨组织知识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

3.2组织间视角

3.2.1构建合理的组织间关系结构在探索(强连接)和应用(弱连接)之间保持某种动态平衡,既能够增强彼此互信和促进知识共享,又可以回避创新刚性,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收益和租金。

3.2.2完善跨组织沟通机制通过提升跨边界管理者的沟通技能,利用时事通讯、email群、QQ群、腾讯通等各种新兴沟通工具,将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和业务孤岛连接起来,促进跨组织学习、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共同开发〔2〕。

3.2.3增进组织间互信信任是建立在过去长期的交往和交易基础上的,其本身具有累积性和相互性。为此,应建立跨组织关系管理机制和声誉评价机制,增进互信,排斥和抵制任何不诚实守信和违规行为。

3.3网络视角

3.3.1培育网络组织文化开放式创新呈现网络化趋势,不仅需要企业组织内部文化的转变,改变过去那种非本地发明和非本地商业化等的综合征,同时意味着必须建立有效的网络组织文化,寻求创新目标与创新行为的一致性〔3〕。而激发创新成员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来实现的,全体成员的一致承诺常被看作是共同创造的粘结剂和催化剂,它意味着“你不能也不必孤立地做事”〔4〕,因此,必须建立合作、共享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组织文化。

3.3.2创建网络规则网络规则通常是一种事实规则,其本质是包含了市场治理的“价格机制”和组织治理的“命令机制”的关系协调机制。网络创新活动中,有必要制定网络创新规范,明确创新资源共享和创新成果分享的原则,对那些未能积极进行资源共享,以及应该但不愿开放关键技术的成员,创新企业必须采取经济性的或非经济性的制裁,包括削减合作机会以及剔除出创新网络等措施,防止过度保护和免费搭便车行为,要让网络成员充分认识到:“我要帮助你一起实现网络参与的目标,但是反过来,你必须同意帮助网络,实现网络创新目标”。

3.4流程视角

3.4.1识别与选择创新成员要想管理好界面关系,首先必须拥有正确的合作伙伴。Ahuja&Katila暗示,伙伴知识与企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与创新绩效是曲线相关的,如果伙伴知识库与企业知识库过于接近或过度相似,就难以提供新颖的组合,如果相距太远,则难以与企业现有的知识实现结盟〔5〕。而与拥有适度相关的异质知识属性的创新成员能够实现资源间的互补效应,提升知识耦合界面的适配性、兼容性和一致性,提升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创新成员的选择还要考虑其知识能力和以往跨组织合作记录,以便构建良好的组织间关系界面,并借助良好的组织间知识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的转移、共享和共同创造,避免链接失效与能力无谓耗损。

3.4.2保持创新成员数量的平衡原因主要在于:成员数量过多很容易超越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能力的极限,而成员数量过少会导致与创新有关的互补知识将无法获得,创意或信息来源偏少,成员间协同机会和协同能力缺失,并且,过度依赖一些固定的伙伴关系容易导致创新路径锁定和创新乏力。

3.4.3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开放式创新更倾向于是一种整合性创新,它有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进而提升了创新有效性。鉴于创新资源的“局部性”、“碎片化”、“过程性”、“异质性”,因此,必须克服资源共享的组织内和组织间障碍,扩大成员开放度,促进创新资源的跨组织转移、共享和共同创造。

4结束语

本文分别从资源、能力、关系视角将组织间界面关系解构为知识界面、知识能力界面、组织间关系界面3种类型,并剖析了其各种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界面关系问题可能产生的几种场所,从组织内、组织间、网络、创新流程等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尽管如此,本文至少仍有如下不足:①组织间界面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需要实证检验;②除了组织间界面关系问题外,开放式创新还涉及组织内界面关系以及网络层次的界面关系问题;③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相应的界面关系管理策略有必要引入动态的视角。上述不足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永成 郝冬冬 单位: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 商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