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范文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科技尚品》2016年第2期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驱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指出了园区在战略定位、管理机制、建设协同性、人才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的针对性发展建议,包括加强规划布局、建立互补发展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构建区域支撑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现状;发展战略;对策;四川省

当前新时期时代背景下,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解决野三农冶问题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战略目标。已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近10年来,农业生产方式、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关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相关研究较少,新时期研究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梳理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园区建设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和发展对策,以期为四川省野十三五冶时期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1发展历程

1.1试点阶段

2000年,自科技部启动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渊试点冤冶后,四川省成立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叶四川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暂行办法曳,提出在野十五冶期间拟建立15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规划。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批准,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第一批21个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渊试点冤冶之一。同年,以四川省科技厅为主要成员的科技园区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选择12个省级园区试点扶持,重点扶持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雅安省级重点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1]。2003年,广安市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园区试点工作,成为四川省第二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同年,四川省科技厅批准了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分别为四川省畜牧高科技示范园区、川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四川省洪雅奶业科技示范园区。

1.2扩面阶段

2009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科技厅加大支持力度,启动了4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1]。2010年,为发挥园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叶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新台阶的意见曳精神及叶关于加强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曳要求,四川省科技厅批准了32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业科技园区渊试点冤,同意根据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总体规划对23个已有省级园区的实施方案进行调整[1]。2015年12月,巴中、绵阳、遂宁获得得批复文件成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至此,四川省共建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

2发展现状

2.1园区建设运行模式

依据园区建设主体差异,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分为3类,分别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协同型。2.1.1政府主导型。园区通过基础设施搭建、优惠政策支持、投融资环境营造等措施,吸引科研院所、企业等入驻,同时政府相关机构作为园区的管理单位,直接参与园区的规划和管理[4]。此类园区可以较快地解决园区建设的土地、资金、技术、成果、人员等问题。但受制于行政限制,园区管理机构主要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主,注重短期效益,园区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偏差,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园区难以持续性发展。由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占全省农业科技园区总数的27%。2.1.2企业主导型。园区以龙头企业为投资主体,通过项目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4],园区的管理机构由公司董事会或各公司负责人共同组建而成。通过形成产业集群,以野公司+基地+农户冶等作为运营方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注重市场开发,运行机制较为灵活,注重市场开发。四川省由企业主导建立的农业科技园区约为45%。2.1.3产学研协同型。园区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者共同参与并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体系的主体[5]。由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制定相关政策;由高新技术企业等入驻园区,产品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由科研院所整合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等优势,提供技术支撑;园区通过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形成示范带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依靠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园区占全省农业科技园区总数的28%。

2.2园区建设运行成效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逾80家,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加速成果转化。截至2016年底,园区整合企业220家、服务机构32个、研发机构42个,带动园区内茶叶、畜禽、花木、果蔬、中药材、林竹、酿酒、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累计引进示范新品种1024个,示范推广新技术695项,推广应用新模式177套,园区财政投入52亿元、企业投入128亿元、园区自筹29亿元,实现年产值297.5亿元,上缴年税11亿元,获得年利润59.6亿元[6]。

3存在的问题

3.1园区战略定位

同质化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应结合当地特色和地域优势,凸显特色主导产业,区别于周边园区,形成错位竞争[7]。调研发现,因产业定位不准,主导产业缺乏特色。在成都经济片区的33个园区中,以果树、休闲观光为主要特色产业的园区有19个,其中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园区有6个。大部分园区均以畜禽养植、绿色蔬菜种植、花卉苗木经营、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缺乏特色产业,无法形成品牌优势,雷同现象突出,同质化竞争激烈,不利于园区可持续发展。

3.2园区运行管理机制缺失

3.2.1管理人员缺失。目前,四川省合并了约2/3的县级科技主管部门,基层科技人员不足,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的科技动能面临无人服务的现实问题。经调查,全省园区共有专职管理人员238名,平均每个园区专职管理人员不足3名,单独成立了园区管委会的园区仅有9个,由本县渊区冤科技部门代为管理的农业科技园区超过60%,园区管理人员严重缺失。

3.2.2管理机制缺失。由于多数园区在政府管理体系下运行,政府干预性强,市场化运行体系无法形成,运作效率低下。园区管委会只顾完成政府文件下达的预期目标,未考虑园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亟待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7-8]。

3.2.3监管机制缺失。信息不畅导致监督反馈机制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园区发展。省级园区多数是依托政府项目建立,园区建设、运转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和跟踪评价体系,形成了园区野只进不出冶的局面,园区尚未建立淘汰机制,大多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造成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浪费,园区整体运行不畅[9]。

3.3园区合力建设协同性差

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归于科技部门管辖。农业科技园区的成功建设、运转,需要农业、国土、财政、税收、环保、交通、工商、人社等多个部门的通力支持、合力共建[10-11]。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由于相互合并致使其部门职能弱化,多数农业科技园区缺乏管理委员会,园区资金投入、组织协调、土地征用租赁、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机制尚不成熟。

3.4园区人才支撑可靠性差

支撑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人才包括园区初级生产者及高端研发人才[12]。根据调查,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初级生产者多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学习并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难度大;同时受小农意识影响,农业现代化管理理念难以运作。另外,受制于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数量、技术水平等限制,高新技术在农业科技园区的推广应用难度大。在高端研发人才方面,目前四川省有园区科技特派员1522人,平均每个园区约为15人,而其中能真正入驻园区、发挥作用的科技特派员则更少。调查发现,园区人才引进机制包括临时聘用和项目合作,缺乏稳定的科研基础,人力资源优势不突出,目前园区面临人才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等问题[13-14]。2015年版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配套政策,四川省出台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兼职兼薪。这一政策打破了科技人员创业的制度障碍,但是由于园区自身的管理体系、人才引进体系尚未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尚未形成,园区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入驻。部分园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合作,但临时性的项目合作难以为园区提供持续性的人才保障,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3.5园区创新创业孵化乏力

在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冶的大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为有志于农业产业的创业者提供环境、政策、资金、项目、人才、资源、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是孕育各类企业、项目、理念、构想的沃土,是农业创业者的孵化器。调研发现,目前四川省平均每个科技园区的研发机构只有1.3个、服务机构2.3家、入驻企业20.3家、高新企业0.5家。园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成果储备不足,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受限、入驻的企业孵化能力不强。

4发展战略

4.1创新驱动战略

农业科技园区的宗旨是带来农业产业的科技革命,其肩负着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示范、转化和推广的使命,其实质是集知识和技术于一身的经济实体,是先进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发源地和转化器。因此,农业科技园区必须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走产、学、研、推相结合道路,把园区建设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野孵化冶示范区,跟上创新步伐,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占据发展先机。目前,全国包括四川省在内的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分散、不成规模,且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较淡,导致农业生产出现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率低。此外,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迫切需要试验、示范载体。通过园区建设,有效汇集了科技成果、生产基地、企业和推广人员,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4.2市场导向战略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克服了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差、农民收益慢等问题,实现了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背景下,面对新阶段我国农业及其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农业科技园建设立足园区周边需求的作物、蔬菜、果品、家畜、家禽等,以农业科技产业化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新品种选育和良种产业化生产,促进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布局区域化、种植规范化、产品标准化、加工机械化、销售市场化,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园区要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机制,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吸引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投资、融资机制,不断建立、完善产权和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政府部门要尽快实现从初期的直接建设者和管理者向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园区建设走上自主开发、自主经营、良性发展轨道。

4.3人才激励战略

优秀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人才是园区建设和发展上更高层次的关键推动力。园区发展必须坚持人才激励战略,建立双向人才兼职制度,鼓励、引进和培育集技术、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同时,根据园区产业升级需要,针对性地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和激励制度,提高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加大科技示范和农民培训力度,改善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改变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和观念。

5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任务艰巨、影响深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的思路、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措施。根据前文阐述的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存在问题、发展战略,提出如下对策。

5.1加强园区产业规划布局

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方式和产业布局上要有选择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更不能将其他成功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照搬照抄,千篇一律[13]。政府部门要针对园区所在地理区位,综合分析园区自然、环境、资源、产业、基础优势资源等重要因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园区进行准确定位,择优确定园区建设模式、总体布局和产业规划,培育园区名特优名牌产品,打造园区主导产品,提高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根据区域优势调优产业结构,突出园区特色,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稳步发展。

5.2建立园区互补发展机制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是领域,科技是支撑,园区是边界,机制是保障,效益是基础。园区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平台,要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学研作为纽带,通过野公司+基地+农户冶野公司+协会+农户冶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适合园区发展的运行机制,有效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坚持野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冶原则[10]。政府要制定和农业科技园区相关管理办法,引导各地各类农业科技园区规范、高效、持续发展;要做好园区规划和布局管理,加强园区监管;要积极引导农业科技园区发挥本地区域优势特色,因地制宜,突出园区作为的产业示范和技术辐射的作用。逐步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园区企业在保证其享受各项政策优惠的同时,减少行政干预,按野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冶原则进行管理[9,13-14],按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约束、自我发展冶原则进行组建、管理和经营,建立野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冶的现代化企业运行制度[15]。引导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当前园区的功能正在从最初的科技示范基地向创新创业、科技示范、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综合体转变,因而园区建设也不能仅限于各级财政投入,更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企业的支持;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租赁、务工、资金入股、园区业主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推动园区建设。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与园区建立利益共同体,加强技术开发、合作和交流,保持园区科技水平的先进性[15-17];园区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人员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通过技术、知识入股调动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积极性,将园区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园区、企业、科技人员利益共赢。

5.3完善园区针对性配套政策

5.3.1科技支持政策。在设立农业科技园区专项基础上,将各类相关项目向园区倾斜,如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农业产业链示范工程、农业科技推广、科技扶贫等。

5.3.2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园区企业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返还等。二是依据园区企业发展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新税收政策,如农业补贴等政策优惠。

5.3.3土地流转政策。为确保企业入驻园区后正常运转,土地租赁按照农业用地给予收费优惠。如给予土地租赁补贴、免收土地使用出让金等。

5.3.4人才流动政策。园区是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应建立人事、职称等管理制度;制定野博士后流动站冶类似政策,加强人才流动[14]。落实激励科技专家创新、创业政策,建立保障科技人员、技术专家服务园区的长效利益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技术专家通过停薪留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成等方式深入农村开展创业服务[16-17],落实兼职兼薪政策。

5.4构建区域园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以市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创建资源与市场连接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16-17]。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重点,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实现企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和利益挂钩,形成以龙头产业为核心,生产原料供应、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为辅的产业体系,围绕制约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的科技问题,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突破关键技术,快速提高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一方面园区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重视对原有产业的链延,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13,15-17];另一方面促进园区产业内部分工,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通过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及技术集成配套,构建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调整优势农产品布局,培育优势、特色产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形成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战略措施[17]。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应积极配合这一战略的实施,加快选择、培育园区的重点产业,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重视开发名、特、优产品,避免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

5.5狠抓创新创业,提升转化孵化能力

生产和示范功能是园区的常规功能。未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二、三产业的联合[16-18]。未来农业科技园区将逐步融合示范、生产、加工、引导、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7-8,12]。要加强园区技术引进、开发、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建立适合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引进机制,将引进技术转化为园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园区野核心区冶野示范区冶野辐射区冶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3],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园区要积极提供技术培训、农村教育等多方面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就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有效实现农户生产与园区产业对接。要加强园区产业孵化能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规模化、安全化、标准化体系,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职业农民培训等渠道引导农民走现代化农业生产之路。要建立健全园区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示范区建设与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引进和示范适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探索并改造当地不合时宜的传统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当地农业经济协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5-17]。要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生产者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

作者:刘长柱;周华强;冯文帅;王敬东 单位: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