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版权问题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发展迅速,二维码所链接的数字资源版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总结了产生数字资源版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出版单位和用户版权保护意识淡薄;(2)出版单位版权保护技术和能力不足;(3)缺乏针对性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时指出可采取以下四种措施加以解决:(1)强化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意识;(2)出版单位自建平台存放二维码链接资源并与作者签署协议;(3)实行一书一码保护机制;(4)加快建立二维码融合出版物行业标准规范并健全法律保护制度。
关键词: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图书;版权问题
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是指封面、封底或正文中含有二维码,且二维码链接的内容是出版物内容延伸的出版物。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呈现形式可以是视频、音频、flash、文字、图片等,作用是拓展图书内容,丰富内容呈现形式。如果出版物中设置的二维码仅仅是作为宣传用途就不能称之为二维码融合出版物[1]。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发展为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思路。在图书中添加二维码,打破了载体和篇幅的限制,实现静态文字与视听结合的多元化阅读,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真正实现了纸质图书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2]。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开放共享日渐普及,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由此给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带来新挑战,影响到出版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作者通过调研书店、走访出版社、组织编辑作者座谈会以及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对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版权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期待能引起编辑、作者、出版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促进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健康有序发展。
1.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涉及的版权问题
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涉及的版权问题在这里特指二维码融合出版物中二维码所链接的数字资源版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部分出版单位受财力物力的影响,为降低成本或省事,不亲自制作二维码背后链接的资源,但是为了融入二维码浪潮就直接选用网上已有电子资源作为二维码扫描后链接的内容。例如有的二维码直接链接到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等;有的未经授权直接下载网上的音视频资源作为二维码链接的内容,采取以上方式制作出版的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就存在侵权风险。第二种情况是,图书作者在授权图书版权的时候,仅仅授权的是纸质图书版权,不包括链接的电子资源版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版机构直接将书中二维码链接的电子资源进行传播,就会侵犯作者图书资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三种情况是,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所链接的电子资源存放在缺乏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不到位的网络平台,电子资源就很容易被下载、复制或传播,造成电子资源被侵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出版机构或作者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的独有内容资源就会公开化,而出版机构对这种侵权行为很难控制,如此一来会直接损害作者、出版机构以及相关互联网平台的利益。
2.二维码融合出版物产生版权问题的原因
2.1版权保护意识淡薄
版权保护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出版单位人员版权保护意识不足。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开发制作需耗费出版社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如搭建二维码平台系统、安排传统编辑和数字编辑共同负责图书选题开发、设置专门场所进行音视频录制。部分出版单位既想涉足融合出版领域又不想增加成本开销,只是为了单纯顺应二维码融合出版物趋势,于是随意链接网上资源或者使用未经授权的电子资源来发展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另一方面是用户未形成尊重版权的意识,将链接观看到的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各种音视频资源随意复制给他人或传播到互联网平台,使得出版单位遭受侵权和经济损失。
2.2版权保护技术和能力不足
虽然部分出版社已经意识到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存在被侵权风险,但由于二维码链接的电子资源存放平台数字加密技术不成熟,缺乏有效身份识别和传输保护核心技术,使得电子资源处于不受保护的环境下;其次,在出版发行系统平台的前期设计和后期维护中,也缺乏可靠的安全运营维护技术,使二维码链接的电子资源遭受侵害;再次,由于链接的资源采用网络传输形式,各种资源的传输通道和传播技术比较类似,且在域名设置和账号设置上的技术均较为简单,这就再次给二维码所链接的内容资源复制传播提供了可能[3]。因此出版单位在自身缺乏版权保护相关配套技术以及物力财力资源不足情况下,导致目前没有合适的途径对自主开发的链接资源进行合适的版权保护。
2.3缺乏针对性制度规范和法律法规
目前,各出版单位基于自身需求在二维码融合出版物中设置了各式各样的二维码。部分出版社在社内以内部文件形式规范二维码放置标准,但就整个出版行业而言,没有统一的二维码融合出版物行业标准和规章管理制度。无论是二维码的尺寸、颜色、位置等外观方面,还是扫描后链接的资源格式、大小、质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在二维码融合出版物选题策划出版过程中,出版单位缺乏严密的论证分析、三审三校制度和版权管理制度,对于数字资源的来源缺乏严格审查把关,导致制作出版的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存在侵权风险。另外,我国的数字版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虽然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中有关于数字出版侵权问题的内容,但在解决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版权保护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针对性的处理该类侵权行为[4]。
3.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版权问题解决思路
解决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公众、出版行业及相关部门共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1强化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意识
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是双向的,对于出版单位来说既要增强不侵犯他人的数字资源版权意识,又要强化规范管理使自己的资源不被他人侵权。在制作二维码融合出版物过程中,各编辑人员要把数字资源与纸质内容同等看待,增强数字资源的审稿及其版权审查把关意识。此外,在制作二维码链接资源过程中要有加密意识,设置不可转载功能。对于用户来说要形成尊重版权的意识,既要做到不随意将手中的二维码资源转给他人使用或转载到其他平台,还要做到不随便下载不正当途径获取的电子链接资源。
3.2出版单位自建平台存放二维码链接资源并与作者签署协议
二维码融合出版物中引起版权纠纷最多的是链接的电子资源,出版单位自主建立二维码平台并投入资金制作链接内容,既保证了二维码所链接的各类资源具有原创性,与图书内容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融合出版物数字资源可控。一旦发现有侵权的数字资源,出版单位可立即删除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有利于降低版权侵权风险。此外,如果链接的素材是作者提供的,还需与作者签署协议,保证链接内容的版权问题得到解决,兼顾实体图书和链接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数字资源的版权所有人涉及情况较为复杂,如大众图书邀请知名配音专家录制音频内容,版权合同就要明确音频脚本版权所属人员、音频录制演员的声音资源版权等等。融合出版时代,确保知识版权所属至关重要,二维码出版物的链接资源现阶段大多数是不收费的,但是未来可能具有向增值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前签署协议防范此类纠纷十分必要[5]。
3.3实行一书一码保护机制
大多数二维码融合出版物通过使用移动设备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链接资源,这也由此使链接的电子资源可随意传播。在每本书的二维码中设置加密措施,以实现一本书一个码特征,为该书提供个性化的身份标记,让图书自带防伪及反盗版功能,以此防止链接资源的随意复制传播。例如在各类教辅图书中,将重难点以及解题思路等方法资源设置于二维码中,读者首次扫描二维码时,通过手机号码的唯一性和链接资源的特定性会收到验证码,之后扫码获取资源都是基于第一次扫码来实现,如果换成其他手机则扫码无效[6]。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购买图书的人才能获取二维码链接背后的电子资源,这有利于真正实现保护出版单位产权,维护出版社的合法权益。
3.4加快建立二维码融合出版物行业标准规范并健全法律保护制度
目前,二维码在出版物中的外观形态和链接资源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标准,有效避免版权风险。因此政府、出版社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标准规范。基础标准主要是二维码本身的尺寸、排版设计、位置等要求;技术标准包括二维码链接资源的制作规范、加密要求等;管理标准涵盖从选题论证开始的一系列出版审核要求,如三审三校、版权管理、后期维护等方面。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尽快就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制定全面而系统的法律,明确二维码融合出版物概念,以便出版单位、作者以及其他相关者有法可依,在有效促进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发展前提下更好地维护各方权益。另外,政府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数字出版侵权案件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刑事打击的强大威力,提高审判效率,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7]。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其发展前景不可低估。在未来发展中,加快版权保护相关建设从而实现二维码融合出版物的最大价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基于二维码关联的融合出版物标准研究》项目,2018.3
[2]刘燕丽.传统出版业中二维码技术的多维思考[J].编辑之友,2013(4):20-22.
[3]熊楚.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8(2):186-187.
[4]张桂梅.试论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J].才智,2016(27).
[5]杨海平.二维码融合出版物将愈发受重视[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7-2(5).
[6]柳晨.论二维码在纸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出版广角,2016(1):64-65.
[7]黄先蓉,李晶晶.浅析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2(12):79-82.
[8]蔡晨露.对二维码在教辅图书中使用的深度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7(8):79-82.
[9]杨勇飞.二维码:传统出版的互联钥匙[J].出版与印刷,2014(3):12-14.
[10]柯积荣.供给侧背景下教育出版创新研究与实践[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王祯祯1;柯积荣2;开军武3 单位: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研究院;2.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3.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