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结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家庭科技》2017年第8期
摘要:近年来高新区科技企业发展问题与日俱增,正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制约,如何创新思路,建设一个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以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重要而且紧迫。本文以东湖高新区为例,考虑科技企业的需求特性,从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的构成要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和金融机构四方面入手,建立宏观层面的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是东湖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将“网络”趋“孵化”引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系统分析中,丰富了创新网络理论,企业数量众多地区知识经济集聚找到了新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还将为后发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建设与发展方式提供政策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东湖高新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网络”趋“孵化”
总理2015年11月初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市场的力量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政府作用中的“公共服务改革”。高新区作为这两大引擎支撑平台,对于促进公共服务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吸引高端人才、培育企业家和产业有着重要作用。建立高效的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是现阶段高新区的重要目标,更是时代赋予当今高新区的神圣使命。经过近29年的建设,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初见成效,2016年,省级和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466家,孵化总面积355万平方米。然而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运营问题却异常严重:其一是: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和机构数量庞大,难以管理。东湖高新区主体总数突破7.2万户,而管理人员只有几十人。其二是: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服务保障程度低。虽然高新区想提供保障服务,可现状是僧多粥少,初创企业入驻孵化器基本只能得到租借场地服务。其三是: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死亡率高且顽固性强。据统计,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微企业在三年内就会死亡,而科技企业由于其“高风险”的特点,死亡比例比这个更高,且很难改变。如何在高新区中充分整合孵化资源,探索以“网络”趋“孵化”,让高新区通过动态网络运营整合为一个高效的宏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家提供精准支持,进而推进“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产业,以产业促经济”良性循环运转,并逐步激发内生创新活力,充分盘活存量,促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无疑是东湖高新区的重要战略性选择。
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科技企业孵化网络运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从传统孵化器到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再到孵化网络,无论是内涵和意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孵化器侧重于企业孵化的过程,创客空间侧重于个体的创造和DIY制作,新型孵化器则更加注重出新想法的产生。而关于孵化网络的概念,学界说法多样化。刘志迎、陈青祥(2015)认为孵化网络又叫众创空间,可理解为"线上线下的自组织孵化器"。[1]张娜(2015)认为"孵化网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根据官方定义,孵化网络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2]。(2)孵化器网络主体之间配合度不高,提高主体合作效率亟待解决。王汉光(2012)构建了网络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网络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张露(2015)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M)展开绩效评价[3]。李永周(2016)实证分析了创业人才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4]。胡海青(2016)通过外部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正向调节在孵企业孵化绩效[5]。(3)高新区孵化网络行为主体之间需组织结构清晰,网络关系权责分明。Sang(2001)[6]Mariagrazia(2009)[7]Kohl(2011)[8]认为政府在孵化网络中对于科技政策制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用显著。而乔磊等(2010)认为孵化网络应以孵化器为核心建立网络成员的信誉机制。张波等(2010)按结网动机将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网络关系分为诱致性网络关系和强制性网络关系。由此可见,相关研究中,更多的侧重于孵化网络的概念理清、网络结构要素关系方面分析,已出现一些从微观层面探讨某一孵化器运营效率的研究。而基于高新区角度从宏观层面构建孵化网络的研究还未提出。基于此,本文把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主体看作一个整体,引入“动态运营”视角,帮助高新区制定有效政策。
2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构建
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是其发展之基,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吸引高端人才创业、培育成功企业家和新兴产业等发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以其企业为中心,大学、科研院所为骨干的多层次网络,内外部网络协同孵化,转化科技成果近一亿元。自2009年以来,专利申请量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2016年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申请专利突破2万件,增长30%以上,约占全市50%,目前已有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321项,行业标准413项,企业总数4.7万家,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44个,省级和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466家,孵化总面积355万平方米。
2.1内部孵化网络
从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内部孵化网络看,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以及专业各类研究机构充当了内部孵化网络的各个节点,扮演着拥有孵育功能、协同创新功能、创新创业功能等功能的新型孵化器的角色。与传统意义的孵化器所不同的是,这些孵化器之间是开放式、相互关联的。从宏观上讲,这些新型孵化器发挥了将技术商业化、促成具有商业化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毕业等功能,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单元,在增强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孵化网络运营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2.2外部孵化网络
从外部孵化网络主体看,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主要有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这些主体向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提供更为强大的政策支持体系、更为专业的咨询决策服务、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本、技术支持等资源,形成一种无形的“知识诀窍网络”(HughesandIreland,2007),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下,使得科技企业孵化网络集聚了“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资源,进一步放大了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网络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扩散效应、涓滴效应等效应。在互联网时代,技术创新、知识信息传输等速度将越来越快,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的互动频率大幅提升,高新区科技企业外部孵化网络与内部孵化网络之间的联系变得异常复杂化、动态化。政府组织一方面不仅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了政策支持体系,还为孵化网络提供必要的激励要素,另一方面还利用外部孵化网络中介机构提供的各类外包服务资源,更好地为孵化器提供政策资源;金融机构持续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育过程,一方面向其输送投融资服务、源源不断的资金流等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利用中介机构的相关服务,提升自身金融创新能力;中介机构则向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咨询、融资租赁服务、专业投资理财、会计、审计服务等中介服务。
3结语
东湖高新区在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孵育功能方面,特别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商业化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过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启动先行先试,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东湖高新区在规模和质量上下功夫,致力于将科技企业孵化网络运营能力打造成全国较具影响力的高新区,其未来发展还可从下面几点着手。一是利用区内优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积极推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内部研发、周边孵化、大学科技园产业化、高新技术开发区集聚规模化的“四阶梯”科技孵化模式。二是高度重视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育功能,通过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了大量创新创业企业家和团队,为高新区集聚规模发展提供了抓手。三是积极探索“产学研金政中”协同创新新模式,创建形式多样的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方略,扎实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五是积极推进政策先行先试,结合区情、省情,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政策特区”建设。六是探索新型科技金融改革,注重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七是努力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致力于提升区内公共服务效率、改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外部环境、促进科技企业孵化网络耦合效率。八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科技企业孵化网络不断扩大,实现了“科技一条街”向科技新城的转变。
作者:韩文思;潘泽江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