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影响范文

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性能影响

《海洋渔业杂志》2015年第六期

篮子鱼(Siganusguttat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篮子鱼科(Siganidae),篮子鱼属,主要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太平洋及我国南海海域,从珊瑚礁到河口水域均有分布。点篮子鱼是一种杂食、广盐、暖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养殖技术简单,病害少,生长速度快,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其还有摄食养殖网箱上附着藻类的习性,尤喜摄食水体中的浒苔(Enteromorphaprolifra)等藻类,在保持网箱清洁、水质良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点篮子鱼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范围也在逐年由南向北扩展,正逐步实现“南鱼北养”。我国北方点篮子鱼的养殖正在尝试以浒苔作为其天然饲料,同时利用点篮子鱼摄食浒苔的习性控制刺参(Stichopusjaponicus)等养殖水体中过度滋生的浒苔,防止浒苔的过度生长对养殖水环境危害,以避免经济损失,最终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目前对点篮子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繁殖生物学、驯养技术、营养品质、营养需求以及其对盐度、温度的适应性等方面,尚少见摄食浒苔对点篮子鱼生长、消化影响的报道。已有研究表明,不同饲料对鱼类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品质等方面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实验以点篮子幼鱼为研究对象,对人工饲料与浒苔饲喂下点篮子鱼的生长、消化性能进行比较,以期为点篮子鱼在我国北方的推广养殖及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鱼实验用鱼为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琼海研究中心人工繁育的点篮子鱼幼鱼,空运至山东威海,选取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幼鱼用于实验,其体长为(39.9±2.3)mm,体质量为(2.1±0.2)g。

1.2实验设计与饲养管理实验在山东省威海市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域海参养殖海湾进行。实验采用规格为2.5m×1.5m×1.5m、网目0.5mm的网箱进行,设置2个饲料组,分别投喂人工饲料和浒苔鲜样,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组点篮子鱼30ind,实验时间为2014年6月24日~9月19日,为期90d,每天5∶30、9∶00、13∶00、17∶00投喂,观察其摄食情况,做到饱食投喂,并及时清理食物残渣,换水随当地潮汐自然进行。实验期间水温23.0~26.5℃,盐度28~30,pH8.0±0.5,溶氧5mg•L-1以上。人工饲料(通威海水鱼饲料)及浒苔的营养组成如表1所示。

1.3样品采集与测定实验结束后,对鱼禁食24h后从每个网箱内随机抽取样品10ind(每个饲料组共30ind)用MS-222(200mg•L-1)进行麻醉,测量体质量、体长,随即于冰盘上解剖,剪取肌肉,采用国标方法(GB/T6435-1986、GB/T6432-1994、GB/T6433-1994、GB/T6438-1992)测定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分别取胃、肠、肝脏、幽门盲囊,剪开各消化器官并用生理盐水清洗消化道内容物,测量肝脏重、肠重、肠长、胃重、幽门盲囊重,以计算消化道指数;采集胃、肠的前、中、后段和肝脏、幽门盲囊用以测定消化酶活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测定方法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提供,具体操作遵循说明书严格执行。

1.4参数计算与数据处理实验鱼的生长指标参照文献[16-17]计算,消化道指数测定参照尾崎久雄[18]的方法;实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Independentsamplest-test和One-wayANOVA分析,当P<0.05时为显著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影响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的影响见表2。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长率均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养殖期间两组点篮子鱼的存活率均为100.00%。人工饲料与浒苔均可满足点篮子鱼幼鱼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需求。

2.2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肌肉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见表3。结果表明,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浒苔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浒苔组幼鱼水分含量比人工饲料组幼鱼水分含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2.3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指数的影响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指数的影响见表4。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比内脏重及比肝重均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人工饲料组幼鱼比胃重大于浒苔组,比幽门盲囊重小于浒苔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人工饲料组幼鱼比肠重及比肠长均显著小于浒苔组(P<0.05)。

2.4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见图1。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和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胃中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大于消化道其它部位(P<0.05),且以贲门部最高,其次为盲囊部和幽门部,三者间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两饲料组相比,人工饲料组幼鱼胃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而消化道其它部位胃蛋白酶活性相对较低。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见图2。人工饲料和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胰蛋白酶活性主要分布在肠和幽门盲囊。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胰蛋白酶活性在中肠中最高,其次为前肠和幽门盲囊,三者间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浒苔组胰蛋白酶活性在前肠中最高,其次为后肠、中肠和幽门盲囊,胰蛋白酶在肠中的活性均较高,差异不显著(P>0.05)。两饲料组肠及幽门盲囊的胰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其它部位。两饲料组相比,人工饲料组幼鱼中肠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浒苔组,而后肠中胰蛋白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浒苔组(P<0.05);人工饲料组前肠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浒苔组,而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浒苔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见图3。结果表明,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脂肪酶活性主要分布在肠、幽门盲囊和肝脏,其中中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消化器官(P<0.05),后肠次之,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均显著高于幽门盲囊、前肠和肝脏(P<0.05),而后三者间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浒苔组幼鱼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肝脏中脂肪酶活性次之,但其与前肠脂肪酶活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饲料组相比,除了胃贲门部中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器官中脂肪酶的活性均是人工饲料组显著高于浒苔组(P<0.05)。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见图4。结果显示,人工饲料和浒苔组幼鱼的淀粉酶活性主要分布在肠和幽门盲囊,其中人工饲料组淀粉酶活性在中肠中最高,其次为幽门盲囊,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均显著的高于前肠、后肠和胃盲囊部(P<0.05),后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浒苔组幼鱼淀粉酶活性在前肠中最高,显著的高于中肠、后肠和幽门盲囊(P<0.05),而后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饲料组相比,淀粉酶活性在前肠、中肠、后肠和胃盲囊部中均是浒苔组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也是浒苔组高于人工饲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饲料种类及营养成分组成的不同会对鱼类的生长及存活产生影响。本研究中,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长率均高于浒苔组,人工饲料组幼鱼生长速度快于浒苔组幼鱼,且肝体比也高于浒苔组幼鱼,这与徐树德等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canaliculatus,又称黄斑篮子鱼)的研究结果类似。本研究中两饲料组点篮子鱼的生长性能差异可能是由两种饲料的营养组成不同所致,有研究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38%~42.49%、脂肪水平为6.33%~7.87%、糖水平为19.52%~21.14%时,点篮子鱼生长性能最为理想。本研究中所用的人工饲料及浒苔的营养组成虽均不在点篮子鱼的最适营养水平,但人工饲料的营养组成更接近其最适水平,故人工饲料组幼鱼的生长快于浒苔组。点篮子鱼作为一种以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当饲喂不同类型具有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时均能正常生长和存活,表明点篮子鱼对不同饲料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中,人工饲料和浒苔组幼鱼成活率均为100.00%,显示人工饲料与浒苔的营养组成基本能够满足点篮子鱼幼鱼的生长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也反应了点篮子鱼对不同饲料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该特点与徐树德等对长鳍篮子鱼的研究结果一致,而与庄平等对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研究结果不同,中华鲟幼鱼对食物类型要求较严格,在转食不同饲料后存活率会降低。

鱼类营养成分组成差异与其养殖环境、生长阶段、饲料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逯尚尉等发现,饲喂鱼肉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庄平等发现,转食配合饲料的野生中华鲟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野生中华鲟,而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组;周胜强等发现,以添加不同水平浒苔的饲料饲喂长鳍篮子鱼,其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陈度煌等发现,不同类型、不同营养组成的饲料对斜带石斑鱼肌肉生化组成并未造成显著性影响。本研究中,人工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浒苔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浒苔组;本研究结果与徐树德等研究结果类似,均是人工饲料组篮子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于浒苔组,这可能是人工饲料组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组成更符合点篮子鱼的营养需求,其鱼体中蛋白质等物质沉积量相对较大,故人工饲料组幼鱼肌肉积累的蛋白及脂肪较浒苔组幼鱼多。

3.2人工饲料与浒苔对点篮子鱼幼鱼消化性能的影响鱼类的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均会受到饲料的影响。KAWAI等研究表明,饲料性质可以改变鱼类消化酶活性;关胜军等[29]发现,饲喂人工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的比幽门盲囊重、肠体比、肝体比等消化道指数均始终高于饲喂冰鲜鱼组,人工饲料组胃蛋白酶及肠蛋白酶活性低于冰鲜鱼组,而淀粉酶活性高于冰鲜鱼组;ROSEH等研究发现,人工饲料组白鲑(Coregonuslavretus)肠中氨肽酶、麦芽糖酶和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比活饵料组的高;CARUSO等用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喂养腋斑小鲷(Pagellusacarne)20d后发现,摄食鲜活饵料的鱼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的总量高于摄食人工饲料组,且蛋白酶活性的增加与鱼的生长相关。本研究中,人工饲料组幼鱼比胃重、比幽门盲囊重与浒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比内脏重、比肝重高于浒苔组,而比肠长、比肠重低于浒苔组。本研究结果与曾瑞等的研究相比,两饲料组点篮子鱼幼鱼比肠重、比肠长均大于肉食性鱼类南方大口鲶(Silurussoldatovimeridionalis)、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co),比肠重、比肠长均小于草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比肠重小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比肠长与草鱼接近;比肠重、比肠长与杂食性鱼类鲫(Garassiusauratus)、长鳍篮子鱼更为接近;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指数基本符合杂食性鱼类特点,介于肉食性鱼类与草食性鱼类之间。

本研究中两饲料组幼鱼胃蛋白酶活性均是胃部活性最高,且均为人工饲料组高于浒苔组;两饲料组胰蛋白酶活性均是肠及幽门盲囊活性较高,其中人工饲料组的前肠和中肠胰蛋白酶活性高于浒苔组,而幽门盲囊和后肠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浒苔组;两饲料组脂肪酶活性均是肠、幽门盲囊和肝脏较高,且均是人工饲料组高于浒苔组;两饲料组淀粉酶活性均是肠和幽门盲囊中较高,且均是浒苔组高于人工饲料组。可见,对点篮子鱼幼鱼蛋白质消化起重要作用的是胃、肠和幽门盲囊,对脂肪消化起重要作用的是肠、幽门盲囊和肝脏,对淀粉消化起重要作用的是肠、幽门盲囊和胃盲囊部;人工饲料组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能力高于浒苔组,但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低于浒苔组。本研究中点篮子鱼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的分布与章龙珍等和罗集光等对点篮子鱼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结果类似,不同的是本研究中点篮子鱼消化淀粉的最重要部位是肠,其次是幽门盲囊,而上述两研究则认为消化淀粉的最主要部位是幽门盲囊,其次是肠;而杨金海等对长鳍篮子鱼的消化酶活性分布的研究结果是肠为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幽门盲囊次之,本研究结果与其类似。造成本研究中两饲料组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两种饲料的营养组成不同,即人工饲料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浒苔,粗纤维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浒苔,而鱼类消化酶活性大小及分布会根据饲料中蛋白、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含量水平进行适应性调整,饲料中蛋白及脂肪水平适当升高时,鱼类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会随之适当升高,以充分消化、吸收该类营养物质,该现象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故人工饲料组对蛋白和脂肪的消化能力大于浒苔组,而对淀粉的消化能力低于浒苔组。同理,浒苔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而蛋白、脂肪相对缺乏,浒苔组幼鱼为了从浒苔中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则适应性增加了肠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的活性,其比肠重和比肠长数值均比人工饲料组高。

综上所述,饲喂浒苔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长性能低于人工饲料组,但浒苔的营养组成仍能满足点篮子鱼的生长和存活需求,点篮子鱼对浒苔具有良好的消化能力。我国北方以浒苔作为点篮子鱼的天然饲料,同时利用点篮子鱼摄食浒苔的习性来控制刺参等养殖水体中过度滋生的浒苔,防止对养殖水环境的危害以避免经济损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基于篮子鱼摄食浒苔的习性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作者:宋超 胡成硕 章龙珍 赵峰 刘鉴毅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