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习目标达成度中海洋通识课程研究范文

学习目标达成度中海洋通识课程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习目标达成度中海洋通识课程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习目标达成度中海洋通识课程研究

【摘要】《海洋与科学》是一门对非海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海洋通识课程。本文介绍了课程内容模块及其主要知识点,以2017-2018春季学期选课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

【关键词】海洋通识课程;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学研究

海洋教育是开发海洋、全面推进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和关键。海洋通识课程作为非海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基础和现实联系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提高对海洋的认知,在高等海洋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洋与科学》是一门针对非海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海洋通识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海洋学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能够运用海洋学知识去认识海洋现象,具有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的意识。本课程面向全校非海洋专业本科生开课以来,一直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以语言类、经贸类等专业学生为主,受专业背景限制,为更好地让选课学生掌握本课程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实行了多专业教师上课、课程内容模块化、上课方式多样化和辅导答疑。为掌握选课学生对课程内容不同模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根据不同模块设置知识点,以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选课学生为例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

1课程知识点解析

根据《海洋与科学》教学大纲,本课程通过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共设置5个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知识点的多少、难易程度和学生课堂表现,选择25个有共性和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共设置25个知识点。课程模块知识点主要有模块1:海洋学简史,设置1个考察知识点,为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三个阶段;模块2:海洋地质与遥感,设置7个考察知识点,分别为大洋地壳的构造、海岸带地形地貌、大陆边缘的构成、三角洲的形成与类型、绿潮的定义、监测绿潮的遥感传感器类型和绿潮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模块3:物理海洋与极地海洋,设置6个考察知识点,潮汐的特征和成因、海啸的特征和成因、南极、北极离我们有多远?、学生们怎样才能到南极或北极、北极海冰的快速减少有哪些影响和北极夏季海冰是否会消失;模块4:海洋化学,主要设置3个考察知识点,海水酸化、海洋富营养化与赤潮以及可持续海洋化学资源;模块5:海洋生物生态,主要设置8个考察知识点,海洋食物链的类型及其营养级、海洋的食物产出能力、海洋生物集群学说、人工鱼礁功能、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四部分、从渔业活动和环境污染分析海洋鲸豚受人类威胁的原因、海龟的生活史和受威胁的原因和从鲨鱼的生态习性(生长慢、繁殖力低等)分析资源易受捕捞影响等。

2学习目标达成度调查结果及分析

学生对某一考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完全没有掌握、难以掌握、部分掌握、较好掌握和完全掌握5个档次,分别对应于0-20、21-40、41-60、61-80和81-100共5个分数段。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选课学生共52名,参与目标达成度问卷调查52人,收回有效问卷52份,选课学生全部参与学习目标达成度问卷调查。通过选课学生对学习目标达成度问卷回答结果看,平均有77.2%的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考察的知识点。不同的模块以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其中,模块1:海洋学简史,有71.15%的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考察的知识点,完全掌握的占比为32.6%;模块2:海洋地质与遥感,平均有76.9%的同学能够掌握所考察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前述知识点的占比分别为28.9%、30.8%、30.8%、32.7%、32.7%、21.2%和23.1%;模块3:物理海洋与极地海洋,平均有83.7%的同学能够掌握所考察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前述知识点的占比分别为30.8%、34.6%、44.2%、53.9%、44.2%和46.2%;模块4:海洋化学,平均有78.8%的同学能够掌握所考察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前述知识点的占比分别为30.8%、32.7%和26.9%;模块5:海洋生物生态,平均有72.6%的同学能够掌握所考察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前述知识点的占比分别为28.9%、28.9%、28.9%、25.0%、26.9%、26.9%、23.1%和28.9%。总体上,选课学生对本课程主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这与本课程开展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情景教学和多样化课堂讲授方式等有较大关系,同时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以科普的形式向非海洋专业本科生介绍最新海洋科技进展,课堂讨论时让选课学生阐述所学专业与海洋科学相关的内容,提高了选课学生的兴趣,介绍有利于选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较难掌握知识点及分析

某一知识点学习目标达成度得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该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中难以掌握为例进行分析,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占比例较大的有模块1中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三阶段(学生占比11.5%,下同)、模块2中监测绿潮的遥感传感器类型(13.5%)、模块4中可持续海洋化学资源(9.6%)、模块5中海洋生物集群学说(13.5%)、人工鱼礁(15.4%)、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四部分(13.5%)、从渔业活动和环境污染分析海洋鲸豚受人类威胁的原因(11.5%)、海龟的生活史和受威胁的原因(11.5%)和从鲨鱼的生态习性(生长慢、繁殖力低等)分析资源易受捕捞影响(13.5%)。有个别学生对所考察的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分别为模块1中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三阶段(1人),模块2中三角洲的形成与类型(1人)、监测绿潮的遥感传感器类型(1人)和绿潮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2人),模块3中海啸的特征和成因(1人),模块5中海洋食物链的类型及其营养级(2人)、海洋的食物产出能力(1人)、海洋生物集群学说(2人)、人工鱼礁功能(4人)、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四部分(2人)和海龟的生活史和受威胁的原因(1人)等知识点。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同一名学生对上述知识点完全没有掌握。结合对选课学生辅导答疑情况看,专业对知识点的理解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日语、朝鲜语和国际贸易等文科专业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较为薄弱,在理解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的困难,尤其是人工鱼礁功能部分,该知识点涉及人工鱼礁建设海域海流、潮汐和底质类型等物理条件,人工鱼礁建设海域生物行为、初级生产力和食物网等生物因素,人工鱼礁稳定性和抗倾覆力学计算,人工鱼礁礁型设计、制作和投放等工程部分,以及建设后的效果评估等,该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特点,其他模块是该部分内容的基础。

4教学改进方法

本文基于学习目标达成度分析了学生对海洋通识课程的掌握程度,而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难以理解和掌握,考虑到非海洋专业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多样,今后海洋通识课程的教学方面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1)进一步梳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在选课结束后,利用微信群或者EOL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问卷调查,进行选课学生海洋科学知识掌握度摸排,根据问卷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完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2)根据海洋科学知识摸排情况,分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确保一名理工科或者海洋知识较为熟悉的学生,大家互相帮助,不同小组间也可以进行互动;(3)加大海洋生物基础的认知教育,如利用课程辅导答疑时间开展海洋生物经典纪录片观看和参与海洋生物实验等,提高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等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佘显炜,吴中平.浙江高等海洋教育发展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17(2):127-131.

[2]王凯,章守宇.面向非海洋专业海洋通识课程--《海洋与科学》的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7,(15):15,9.

[3]王淼,章守宇,王伟定,虞宝存.人工鱼礁的矩形间隙对黑鲷幼鱼聚集效果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0,34(11):1762-1768.

[4]林军,章守宇.人工鱼礁物理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06(03):257-262.

作者:王凯 章守宇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