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药科学化使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汞、镉、铅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及农用化学物质等。而农药则是农用化学物质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食品农药残留问题日益显露。
关键词:农药;科学;使用;食品安全
农药作为解决作物病、虫、草害,保证农作物丰产丰收的重要手段,在粮食生产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物资。自2007年1月1日禁用6种高毒农药——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磷胺以来,截止2016年1月我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高毒农药达33种,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达23种。然而要想彻底根除农药的滥用现象,国家政府部门不仅要从法令和监管上不断的完善,而且要把宣传教育和引导农药科学使用工作做好。
1农药造成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1)农药施用后黏附在农作物上并被吸收转运到农作物各部分;
2)农药污染土壤、空气和水;
3)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
4)与农药混放储运或将农药用于防治害虫和畜禽体内、体外寄虫、螨类。据研究,经过大气和饮用水进入人体的农药仅占10%,而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占90%。
2科学使用农药的几个方面
2.1农药品种的合理使用和混用
农药品种的合理使用是说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虫草害发生的时间特点、复杂程度等因素,选择特定的有效成分或混合成分。目前在我国农业部登记的有效成分中,农药品种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四大类。在这四类农药中又有以下几种类型,如铲除、治疗、预防保护、调节等。对于每一类型的农药的使用都要因时、因地、因天气综合多方面的原因选择恰当的农药,从而起到即能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又能减少农药药效浪费、控制农药残留量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某种作物上常发的病虫草害我们可以选择预防累药剂,如封闭性除草剂封闭田间主要杂草、内吸性拌种剂趋避地下害虫及地上害虫,在作物发病前或固定的发病时期喷洒相应的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害等等;针对突发性的病虫害可采用治疗性药剂解决问题;对于因气候问题生长不良的情况利用调节剂进行调理;对于混发行病虫害要合理搭配药剂在化学性质不冲突的前提下,最好搭配有相互之间有增效作用的药剂解决病虫害问题。
2.2农药使用时期的科学把握
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及气候特点,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常年的统计分析,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抓住关键用药期,精准施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桃树上防治桃小食心虫,根据它一年发生一代的发虫特点,抓住其产卵至孵化这一时期,准确使用杀卵药剂和高效低毒的杀幼虫的药剂,这样可以避免农户因害怕其危害而在整个生育期不断的用药,从而造成农药的浪费和在果实中的残留积累。
2.3多种农业措施和使用农药相结合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然而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我们常见的农民使用的措施多为化学防治(俗称打农药),除此之外的其他措施多数农民闻所未闻,有些知道,但是因为麻烦或者投入成本过高而放弃使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打农药上来。例如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上的一种常发病害,在阴雨天气下5~7天一次用药,天气晴好时10~15天一次,然而通过搭建避雨棚可以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此类药剂的使用,因成本及其他方面的原这该种种植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还是以农药防治为主。类似此种的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还有很多如深耕除草、黄板幼虫、黑光灯除虫、释放害虫天敌等等,这些被人们忽略的农业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对人的危害。
2.4注意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这是确保农药残留在安全范围以内的最后一道关口,尤其在果园和生食蔬菜上用药,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以防人畜中毒。前些年出现的毒韭菜、毒姜时间都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农药的科学化使用还包括很多方面,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论到实践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农药科学化使用是控制农药在食物中残留的第一步,只有农业从业人员掌握科学的知识,不断的总结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才能不断的完善科学化使用农药的内容,将农药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2.5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
尽量使用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剂型。随着科学的发展,农药有效成分趋向低毒化和高效化,同时与环境的亲和力也进一步提升。如在前些年风靡一时的有机磷农药,因其卓越的治虫效果而得到农民的认可,然而因毒性和残留问题而被国家逐渐的限制使用。而近些年出现的酰胺类药剂从毒性上,还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上、以及残留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有机磷类农药。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一些对环境存在威胁的剂型正在逐年淘汰,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正在逐渐成为市场上主导的剂型。农药领域这些技术更新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农药被使用的频率及农药使用在食物中的残留,从而降低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
3结语
食品安全及农药残留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是硬件;科学的进步、农民及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的增强等是软件。我们只有软硬结合,才能使硬件更加完善,软件更加高效,从而在人类与食品安全这一战役中打的稳打得赢,从而保证人类的安全及后代的繁衍生息。
参考文献
[1]杜相革,单绪南,刘志琦,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J].中国农学通报,2004,(1):122-125.
[2]伍小红,李建科,惠伟.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6):80-84.
作者:李艳梅 单位: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