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鸡球虫病的特点及科学防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根据当前鸡球虫病的新特点、新变化,合理改进防治方法,取得理想效果,为现代规模养禽正确防控球虫病提供了可行经验借鉴。
关键词:鸡球虫病;高敏制剂;易感群;综合防治;抗球虫制剂
1病原特点
鸡球虫病的致病原(病原虫)是“鸡球虫”,鸡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该病原虫在阳性鸡群的粪污、垫料中含量最多,可经消化道摄入而构成循环再感染。该病原虫分“多型”,其中“堆型艾美尔球虫”主要寄居于鸡十二指肠;“巨型艾美尔球虫”主要寄居鸡小肠中断;“毒害艾美尔球虫”主要寄居部位与“巨型”基本相似(鸡小肠段),但其繁殖能力较低、速度较慢,多见于中大鸡;“柔嫩艾美尔球虫”主要寄居盲肠部位,故又称“盲肠球虫”,其毒力最强、危害最大,致死率为最高。实践中,该病原虫(包括虫卵)生化抵抗力极强,常规消毒很难将其完全灭活,室温(常温)环境中可长时间存活,但其对某些抗菌素敏感,比如“马杜拉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制剂、氯苯胍、盐酸氨丙啉、地克利珠”等,临床上常采用高敏制剂对症控制。
2症状特点
本病以20~40日龄下架雏鸡发病率最高、症状最为严重,急性病例精神极度沉郁、羽毛松散、双翅下垂、扎堆畏寒,食欲衰减或至废绝,嗉囊积液膨胀,血性下痢是典型特征,粪便常粘结肛周尾羽。部分急性病例耐过后转为慢性病征,中大鸡多为隐性感染,病禽生长滞缓、机体渐进式消瘦、湿热下痢和腹泻交替发生,经常可见“血痢”现象。剖解变化:由于不同类型的球虫毒力强弱不同、侵损部位不尽相同,所以可见小肠、盲肠、十二指肠等靶心病灶部位发生轻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消化道黏膜炎性水肿、充血及出血,病程较长者可见黏膜坏死、脱落,肠管内容凝血块,肠内壁出现凸起灰白色虫体结节等。
3流行特点
所有鸡均易感,临床上以20~40日龄的鸡群高度易感、症状最明显、病死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其他中大鸡随日龄增长病死率递减,多为隐性感染病征,但整体免疫力、综合生产性能下降。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含隐性感染个体),其排泄物及被病原虫污染的垫料、饮食源等也是潜在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而构成感染(食入性传染),少数经受损表皮及黏膜侵入传染。在现代规模化、封闭式饲养条件下,呈常年发病,但以高温高湿的春夏季、初秋时节较高发,实施网养或笼养的鸡群较少发病,所以尽量减少易感对象与地面污染物的接触几率能有效防止感染发病。
4综合防治
4.1预防重点措施包括:①保护高敏易感雏禽。20~30日龄雏禽最好实施网养或笼养,尽量减少其与地面接触,使粪污与动物身体分离,平安度过发病高风险期。②强化环境控制。规模禽场内外均要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重点防范各种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随意进出场(舍、栏)内散播相关疾病;无关人员和车辆、用具等一般情况下要实施“禁入制”管理,若必须进入场内时,须采取严格的保洁消毒处置;禽舍内长期保持“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空气质量达标、采光度良好”的适宜条件,及时清除禽舍内蓄积过多的粪尿、污染物等,之后进行常规消毒处置,至少消毒1~2次/周,疫情动态流行期需带鸡消毒;病死禽尸体、发病舍粪污及被污染垫料等及时清除,并按规定实施无害化处置。③合理劣汰措施。养殖过程中定时或不定时抽检、进行风险监测评估,对于检出的阳性种禽予以劣汰处置,大批量的发病雏禽最好也作劣汰处置,保证商品群良好的整齐度和健康度,对于预防本病效果明显。④合理应用保健预防程序。养殖过程中,病史区(场)很有必要采用相关疫苗对易感群进行整群免疫接种,令鸡群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针对易感群有计划开展药物防治,合理应用马杜拉霉素、复方磺胺、氯苯胍、盐酸氨丙啉、地克利珠等高敏药物整群投喂(遵药物使用说明),连喂2~3剂可发挥良好的净化作用。⑤严格执行休养期管理制度。养殖期末按规定坚持足够休养期(3月以上),期间整场至少保洁消毒处置3~5次,经专家作风险评估基本安全以后再考虑投养下一批次鸡群,尽量将历史病复发风险控制于最低范围内。
4.2治疗针对极度营养不良、表现神经症状的发病雏禽,治愈率极其低下,并无实际治疗价值,建议作劣汰处置。针对其他有治疗价值的育成鸡,首选新型抗球虫制剂进行治疗,笔者推荐“球虫血痢清(四川飞天动物腰也不有限公司)、杀球王(广西柳州得利兽药)、抗球-168(山东兴鲁兽药)等效果较为确切,对几种型的球虫均有实效,遵药物使用说明拌料内服1~2剂。整群防治推荐采用复方中草药散,代表处方为“白头翁、苦参、乌梅、地榆、黄柏、黄芪、青蒿、常山、使君子、大黄、甘草”加减应用,诸药混合煎汤,按30%~50%浓度混饮,连饮5~7d可见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博.鸡球虫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8(5).
作者:刘松慧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畜牧兽医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