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探讨范文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探讨

1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毒病鳜鱼是我国重要名特优鱼类之一,随着人们对名贵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鳜鱼养殖业不断发展,产值逐年上升。1994年在广东省暴发并逐渐传播开来鳜鱼病毒病,成为限制鳜鱼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至今仍深度影响鳜鱼产业。1997年吴淑勤等通过电镜发现了病鳜脾脏中的病毒颗粒,病毒直径约150nm,并证明该病毒能引起鳜鱼大规模死亡。1998年何建国等通过回归感染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的病原性,并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鳜鱼脾脏和肾脏是其感染的主要器官,且该病毒可导致鳜鱼脾脏和肾脏坏死,因而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2ISKNV的形态结构

1998年何建国等人根据该病毒为具囊膜20面体,细胞质内寄生,直径大小为150nm等特点,认为ISKNV属虹彩病毒科。核心含有一条线状双链DNA,基因组由111362个碱基组成,而且胞嘧啶(G)5’端特征是高度甲基化,鸟嘌呤(C)和胞嘧啶(G)含量占54.78%。包括125个预测开放读码框ORF,与其他种类的虹彩病毒有高度同源性的ORF有35个,这些ORF主要与蛋白功能有关。

3ISKNV的检测方法

病毒病的诊断有病原分离、血清学、免疫学和分子技术四个不同的阶段。常规的病毒分离,是指对动物进行攻毒感染实验、及利用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培养和电镜观察,是一种对病毒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对其致病能力进行研究的手段。常规血清学方法特异性虽高,但存在不敏感的缺点。近年来,随着免疫印迹酶连免疫吸附、免疫荧光和胶体金等免疫方法的出现和发展,病毒的免疫学诊断已兼具特异性和灵敏性。若以ISKNV流行病学调查或者抗原、抗体的检测作为目标,可采用免疫学诊断为主要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为辅。若以检测ISKNV存在及其种类、病毒含量、隐性感染等为目的,则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为使结果准确,必须结合多种检测方法。

4ISKNV的流行病学

由ISKNV分子流行病学结果可知,ISKNV宿主非常广泛。海水鱼类中已有6目、19科、52种鱼类被检出感染该病毒,平均感染率为14.6%,斜带石斑、青斑、大黄鱼、美国红鱼等种类都易流行ISKNV病害。淡水鱼类中已有鳜鱼、草鱼、乌鳢、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等被检出感染该病毒。养殖水体温度在25℃~34℃时,感染ISKNV的鳜鱼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发病至死亡平均时间为17d,28℃~30℃则是健康养殖鳜鱼发病的最危温度,这与广东省夏天气温高导致鳜鱼ISKNV病发病率高的现象相吻合。在20℃时,健康养殖鳜鱼则不发生ISKNV病害。

5鳜鱼ISKNV病的组织病理学

根据近年来在广东省内分离检测到ISKNV感染的病料观察得知,患病鳜鱼典型症状:脾、肾肿大,呈紫黑色;肝呈白色,有出血点,花肝症状;鳃白色,贫血症状;肠内充满透明流晶样液体。组织切片显示,被ISKNV感染的鳜鱼脾脏、头肾细胞病变非常严重,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肿大特征,且细胞核萎缩。电镜下观察显示,脾脏、头肾细胞中的细胞质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6ISKNV病的防治方法

鳜鱼养殖户惯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化学药物或氟苯尼考等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ISKNV病,但效果不佳。也有报道使用中草药、黄芪多糖、维生素、免疫多糖等预防和治疗ISKNV病,机理为激活鳜鱼免疫系统,增加鳜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预防ISKNV病害发生,且具备副作用小、药残低等优点。ISKNV致病的诱发或协同因子包括水体理化指标、养殖模式、饲养管理、气候突变、病原感染、近亲繁殖种质退化等。预防鳜鱼ISKNV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免疫预防,根据鳜鱼流行病学特点,在ISKNV病爆发季前,可注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发现病鳜需及时隔离及早治疗,应合理用药,以减少因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的药残现象。

7鳜鱼ISKNV病疫苗

随着国内外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ISKNV病引发的药残问题已成为鳜鱼产业发展的瓶颈。为践行生态友好持续发展型渔业,研发与ISKNV病原对应的高效鳜鱼虹彩病毒疫苗势在必行。1997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首先采用灭活组织浆疫苗对鳜鱼病毒病进行防治,实验室结果显示组织浆疫苗可对鳜鱼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新鲜制备疫苗的保护率在80%以上,该所连续6年对广东南海等地生产场的种苗、亲鱼进行免疫注射,免疫种苗存活率提高5.6%~40%,免疫亲鱼子代存活率比未免疫亲鱼子代存活率普遍高5%~15%,证明免疫是预防鳜鱼ISKNV病的有效途径。但是鳜鱼组织浆疫苗批次间有效抗原含量差异大,效果不稳定,疫苗制备困难、推广较缓。2004年以来珠江水产研究所联合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对鳜虹彩病毒病重组亚单位疫苗开展研究,2004~2016年筛选了多个抗原基因,制备的重组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实验室保护率分别在60%、50%以上,由于尚未找到高保护性抗原,致使重组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仍然低于全病毒灭活疫苗。因此病毒灭活疫苗是依然是目前最常用疫苗。灭活疫苗技术的关键点是构建病毒的体外繁殖系统,实现鱼类病毒在细胞系上大规模繁殖,辅助实验室制备或工厂化生产疫苗。2008年中山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对ISKNV高度敏感的鳜鱼仔鱼细胞系(MFF-1),并使用该细胞系生产出ISKNV灭活疫苗。2015珠江水产研究所建立了对ISKNV敏感的鳜脑组织细胞系,分离了多株鳜鱼ISKNV,为鳜ISKNV灭活疫苗的创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何贤臣;刘丹阳;尹海富 单位:1.150001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2.164300黑龙江省黑河边境渔政管理站;3.150030东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