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平移阶段2005年之前,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所谓整合就是播放课件、放录音、播视频等简单的教学活动,课件的内容基本上是平移式的,即将教师的讲义搬到课件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整个课堂基本由教师控制,几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缺乏动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主体性阶段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们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师生问答、组间讨论、小组竞赛、学生展示、教师答疑等。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不断增强,课堂气氛也渐渐活跃起来,还时常掀起研讨高潮,但多媒体的使用似乎受到了冷落,成为播放录音或做题的工具。
(三)探索整合点的初始阶段在初始阶段,教师们找不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恰当的契合点,致使整合道路步履维艰。钟绍春等(2008:13)指出,“一节课中任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只要信息技术支撑它的实施比常规教学手段好就称之为整合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必须准确而恰当地确定整合点,这样才能突破重难点,进而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教师们大多把情境导入(lead-in)确定为首选整合点,因为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语言的习得与交际能力的提高。另外,在一些常规教学步骤(填表、看图、讨论等)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沿用现成的课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精品课件,更谈不上现代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度整合。因此,课堂上所谓的“整合点”大多是盲目而低效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用不大。
(四)探索整合点的升级阶段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过程中,多数教师都能确定出本课的整合点,但对整合点的作用认识模糊,导致定位整合点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因此有必要科学地确定整合点,找出与教学质量关联度大的整合点(钟绍春等2008),不必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环节宁可不用。比如,在讲解定语从句的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区分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而信息技术改进了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方式,可以运用Director软件动画平移、颜色渐变等功能对知识点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异同,最后经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整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而且使其高级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提倡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个性潜能的发展。
(一)情境导入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恰当的媒体资源导入新课,导入形式可以是图片、音乐、动画或者视频,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近似真实的环境,丰富学生体验,有助于其交际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必修)》(刘道义2010)1中Music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夜的钢琴曲》,在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优雅,进而让学生感受其他种类音乐的风格,如摇滚的激情、乡村音乐的质朴、合唱的震撼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胜过教条式的讲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导入都要用多媒体,有的时候,根据需要,一首诗歌、一句谚语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展示式教学模式展示式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利用教学软件(Director、Web-page、PPT等),把板书、动画、声音、同步训练编制在一个软件里保存,待在课上展示给学生。课件尽量要采用非线性模式,譬如,在教授TheBandThatWasn’t一课时,教师运用Director11.0制作了一个交互式播放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Lead-in、Presentation、Summary、Discussion、Homework六个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有选择的重复播放,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节省时间,从而加速教学节奏,扩大有效输入,效果事半功倍。
(三)虚拟交互式教学模式CSCL(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是计算机支撑合作学习的软件,强调利用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张屹、祝智庭2002)。BBS是电子布告牌系统(或电子论坛),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柴松迪200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然后再通过分析、重组、内化等过程形成并自己的观点供组内交流,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监控并对学生的观点作出反馈与指导,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有助于其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不同于虚拟式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是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话题讨论过程中,难免有模糊不清的概念或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丰富思维方式,在共享、比较、归纳、整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比如,在Cloning一课的Post-reading环节中,让学生就“Ishumancloningpractical?”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人类克隆可行性的呈现、比对和争论,最后达成小组一致观点,既锻炼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又培养了协作精神。
(五)游戏—竞赛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制作的猜词游戏、词汇闯关、角色扮演、影音对白、模拟讲演、你说我猜、习题晋级等形式,创设出趣味性、参与性、竞争性和挑战性极强的任务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1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无疑这一要求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两者都注重在一定的情境下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APioneerforAllPeople词汇部分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阅读课中有关袁隆平的外貌特征、发明成就以及他的高尚品质,然后让学生找出描述袁隆平的重要生词和短语,例如,sunburnt、struggle、expand、rid...of等,并结合参考书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的发挥,完成一个对袁隆平的采访。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先展示几张袁隆平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然后给出问题的参考样例:比如,(1)A:HaveyoueverheardofDr.YuanLongping?B:....A:Howdoyoufindhim?B:....A:Why...?A:What....?...采访的问题可以自己设计,但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本课的重点课标词汇。通过采访这一任务形式,集中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组织语言以及表达思想的能力。另外,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已有图式,有助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的表达能力。
(七)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英语整合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巧学、乐学的创新人才,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建立可供学生自主探究的主题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并依据目前的学习目标确定相关研究主题。教师一般采用小组主题探究方式:由组长确定主题,然后任务细化到每个组员,通过对相关信息加工、提炼、内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完成主题意义的建构。如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疑问,可以通过BBS进行组内讨论或在网上留言,教师适时给予答疑和指导,最后教师主持组间展示,形成研究报告,好的成果在网站内展示交流。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总之,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教学模式并不存在一个整齐划一的固定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等诸多要素灵活调整,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整合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师应准确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即使多媒体使用得再好,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课也不能算作一节有效的课。另外,总目标还要有分目标来支撑,分目标如何实现,需不需要媒体整合,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
(二)要确定与教学质量关联度较高的整合点从整合的角度看,教学重难点就是整合课的核心整合点,核心整合点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质量。比如,在APioneerforAllPeople这节阅读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丰富其农业知识并提高阅读能力。本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阅读策略,抓主旨、促理解。笔者运用Director软件文字闪烁功能突出显示主题句的位置,这样,学生一目了然,极易习得课本重点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技术重现教师的思维图式,学生便能“看”到教师理解长句或难句的思维过程。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加强其迁移,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整合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易于操作的方法、步骤,即为什么要学(why)、学习的内容是什么(what)、如何使用(how),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节奏、体会到教师设计的理念,进而习得其方法。如果在一节整合课中,教学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整合点的确定及其呈现方式,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四)整合要与及时、有效的评价体系相配合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整合课不但要有师生、生生间的反馈,还要有交互式人机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控整个教学进程,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进而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与途径,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提倡实施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信息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避免其不利因素,不断探索整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改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作者:周小梅单位:滦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