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层流泵房深基坑支护施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摘要:
通过层流泵房深基坑支护施工实例,介绍了层流泵房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提出了在软土区域采用排桩+内支撑+止水帷幕组合方式的深基坑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基坑支护;排桩;施工技术;止水帷幕
1工程概况
马钢新区2250热轧带钢水处理层流泵房工程轴线长60m、轴线宽41.15m,分为冷却塔(下部为冷热水池)与泵房两部分,冷却塔部分高12.7m(相对±0.000,下同),泵房部分高约9m,基础底板厚1.5m,底板埋深分别为-14.6m与-12.6m,最深部位吸水池埋深达-16.5m。
2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位于马钢新区内,从地貌上看为长江右岸Ⅰ级阶地。原始场地局部地段分布有水塘,地形略有起伏,因建厂人工整平,现地形基本平坦。
2.2地质岩性构成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人工填土(Qml)层、第四系湖塘相淤积层(Q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层、第四系残积(Q)层及侏罗—白垩系(J-K)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闪长玢岩。根据武勘院提供的地勘报告,泵房北部土质较差,最上层人工填土(Q)层平均厚度为2.99m。Q淤泥质粉质粘土范围为-2.0—-16.00之间,在其之下土层Q粉质粘土层范围为-16.00--24.10,其下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南端大部为Q粉质粘土,间或有Q淤泥质粉质粘土,-24.00之下为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2.3地下水
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Q)层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中,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降水的影响。层流泵房部位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平均深度为0.95m,范围为-1.96m—-2.91m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0.54m~9.59m。
3基坑支护方案
3.1确定支护方式
3.1.1基于本工程地质特点,考虑到层流泵房基坑开挖深度大(-12.60—-14.60m,中间局部深达-16.60m),北半部土质差,地下水位较高,经综合比较确定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挡土结构+钢筋砼及钢结构内支撑,北半部止水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
3.1.2考虑上部土方整体剥离至-5.0m,同时设5m宽卸载平台。
3.2支护结构设计
3.2.1钻孔灌注排桩,桩径均为1.2m,桩间距1.4m,北侧桩长17.5m—20.5m,桩顶标高-5.0m,南侧桩长15.5m—20.5m,桩顶标高-5.0m,桩入坑底深度要求为:坑底地层为微风化岩时入坑底深度大于1.5m,坑底地层为中风化岩时入坑底深度大于3.0m,坑底地层为强风化岩时入坑底深度大于4.0m。
3.2.2止水帷幕,北侧止水帷幕采用φ700mm深层搅拌桩墙,桩间搭接150mm,水泥土搅拌桩中心线与灌注桩中心线间距1100mm,搅拌桩桩顶设计标高为-5.000m,桩底进入基坑底部1000mm。
3.2.3水平支撑系统(图2、图3)桩顶冠梁砼截面尺寸为1400mm×1000mm,强度等级为C30,支护桩主筋锚入冠梁内800。基坑北侧由于土质较差,水平支撑系统采用HW400×400×13×21型钢桁架辅以800×800钢筋砼角撑;南侧采用φ609×16钢管角撑,基坑中间部位采用φ609×16双钢管对撑。基坑水平支撑系统的垂直荷载8根H型钢立柱承担,具体作法为:在800支撑桩的桩顶标高预埋400×400H型钢立柱,H型钢立柱插入支撑桩深度为2.0m.。为保证H型钢立柱与与基础底板相交部位不漏水,在基础绑扎底板钢筋之前,在H型钢立柱满焊δ=8厚止水钢板,达到止水效果。
3.3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计算,本工程基坑支护计算采用等值梁法,土压力计算模型采用朗肯理论,水土合算。
4支护施工
4.1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
搅拌桩为双头搅拌桩,相互搭接150mm,采用SJB-Ⅱ型双头桩机,搅拌桩施工采用“二搅二喷”工艺,28天强度设计值要求不低于0.8Mpa,搅拌桩水泥掺量严格控制在12%—15%,水灰比控制在0.45—0.5。搅拌桩施工时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提升速度,防止出现夹心层或断浆情况;一根接一根搭接,相搭接宽度宜大于100mm,以增强其整体性,即成壁状加固体;同时减慢提升速度;水泥土搅拌桩垂直度允许偏差值控制在1%,为保证垂直度,施工场地须初整平,使操作台保持水平,龙门导向架顶部两侧各吊线锤一个。
4.2钻孔灌注排桩施工
钻孔灌注支护排桩成孔采取间隔桩施工,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提钻压浆应该慢速进行,一般控制在0.5m/min—1.0m/mim,过快易塌孔或缩孔。当土质松软,拔钻后塌方不能成孔,可先灌注水泥浆,经过2h后再在已凝固的水泥浆上二次钻孔;配制水泥浆应当在初凝时间内用完,不得隔日使用或参水泥后再用;为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在同一水灰比的情况下,每班做一组试块。
4.3支撑系统施工
4.3.1支护结构内支撑与冠梁施工同时进行,不得边挖土边施工内支撑系统;支护结构水平内支撑系统支承桩与支护排桩同时施工;支撑体系中的钢筋混凝土角撑在同一平面内应整体浇注;钢结构支撑构件接头按等强度连接,钢结构支撑构件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高强螺栓连接,内支撑钢结构由专业队伍施工。钢支撑采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时特别要保证顺直无弯曲,构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以防止局部失稳;要保证整个支撑体系在一个平面上,有较大的刚度;支撑端面与支撑轴线不垂直时,在冠梁设置预埋铁件以承受支撑与冠梁间的剪力。钢支撑设厚度25mm的钢板作端板,端板与支撑杆件需焊牢固,焊缝高度和长度能满足支撑力和支撑的强度。支撑的一端设置应力调节装置,利用千斤顶来调节支撑长度,并用于控制支撑轴力。
4.4土方开挖施工
4.4.1场地边坡开挖应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上台阶应比下台阶开挖进深不少于30m,以防塌方;边坡台阶开挖,应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边坡下部设有护脚及排水沟,以确保台阶面不积水;挖土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3m。
4.4.2开挖的顺序及方法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按照“先降水后开挖、先支护后深挖,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原则,严禁先挖后撑,或边挖边撑,或超挖等做法,土方分层层高不超过1m。
4.4.3基坑边缘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基坑边缘的堆载以及动载(过往车辆)必须符合要求,挖出的土方不得堆放在坑边,避免因超载引起支护结构破坏;同时要作好施工机械上下坡道部位的加固。
4.4.4土方开挖至设计底标高200mm—300mm位置后,采用人工开挖。挖至设计底标高后,对坑底进行保护,经验槽合格后,及时封闭垫层,垫层采用快硬混凝土或早强混凝土;挖土过程中,禁止扰动支护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4.5支护监测
4.5.1支护的施工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面开裂状态观察、相邻建筑物及地下各类管网的变形情况、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支撑轴力、立柱变形。对基坑附近需要保护的各类物体均作为监控对象。
4.5.2由于支护体系为排桩结构,桩深15.5m—20.5m,坡顶无大的附加荷载,竖直位移可不予考虑,所以仅考虑水平位移。
4.5.3监测频率:在施工支护阶段,土方开挖期间每下挖一层观测1次,在完成基坑开挖,施工结构期间,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每天观测4次,平均每6小时观测一次,遇到阴雨天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加大监测力度;监测工作应做到工程全过程。当发现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大于30mm或者变形速率突增大为0.5mm/d,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现场处理。
5施工体会
该深基坑支护施工,运用了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混凝土冠梁、钢筋砼、钢结构水平支撑等多种支护手段,对周围环境未产生明显影响,在满足支护止水功能的同时,又达到了施工安全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正荣,赵志绩.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郭晓晖,郝杰忠.建筑工程速查速算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罗新伟 单位:马钢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