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建筑经济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营时间较短私营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表现出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经营活动的短期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没有建立并完善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制度,从而导致水平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人员流失较为普遍。追缴工程款项困难也是其经营时间较短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财产合法性缺乏法律保障我国目前的法律条例中还没有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财产保护上制定明文规定,从而导致财产的合法性存在较多的漏洞,部分企业员工利用相关漏洞进行经费的胡乱报销,从而出现费用乱摊派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出现严重的资金流失现象,还会导致其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保护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发展理念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要改变落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该模式,对现金的管理理念进行引起,不断对发展理念进行创新,采取科学的经营模式来建筑经济进行发展。目前,很多私营建筑企业都开始主动对先进的经营方式进行学习,并提倡解放思想的管理理念。[3]在摒弃传统发展理念的同时,不断吸收新鲜的活力和血液,从而保证私营建筑经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建筑企业在朝着公司制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资源进行整理,从根本上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建筑企业朝着可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的管理水平私营建筑企业管理和经营者要主动对各种先进的管理发展理念进行学习,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私营建筑经济只有对现展形势进行全面、科学地认识,才能够处理好家族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筑企业要立足于实际发展状况,对发展理念进行寻找,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管理,引导他们参与到锻炼以及培养工作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企业存在的各种内部消耗,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私营建筑经济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发展技术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立足于长远发展,系统规划我国私营建筑经济。[4]我国目前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企业管理和领导人员要能够做好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内部技术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而保证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私营建筑企业只有保证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项目承接机会,形成长远的发展合作机制,合理对短期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规划,从而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稳步发展。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能够从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持,从而保证私营建筑经济获得持续性发展。企业本身要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关注,对于私营建筑经济的地位进行保障和巩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与此同时,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它不仅在生态、绿色、环保、健康、节约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还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成为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但是,绿色建筑在一开始兴起的时候,它的成本就比较的高,因此,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就对绿色建筑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针对绿色建筑的低碳经济效益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对绿色建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引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在迅速地发展中。我国建筑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国目前在大力推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它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减少污染的情况下,提倡绿色建筑,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较为低碳、节能、生态、环保、舒适的建筑。绿色建筑将会降低我国目前对于建筑能源的消耗。一方面可以缓解建筑能源提供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给人类提供可持续生存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文中就针对绿色建筑的低碳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及简要的阐述。
1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简要阐述
1.1低碳经济的概论
低碳经济的广义上的意思就是指能够让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然后依靠制度的改革、技术的改良、建筑的升级与转变以及多开发利用新的能源等相关的技术支持,进而来减少我国的煤炭、石油以及其他有效资源的大量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保持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
1.2绿色建筑的定义
1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途径
(1)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基于总承包价格很早便可以确定,所以业主方面承担的风险较小。然而,若想使建筑工程项目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么造价管理便是控制经济效益水平的方式之一。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都是成本的主要增长点,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材料越多、机械设备价格越高、施工人员越多,相应的工程项目成本便会增加。除非创造出来的工程项目在功能方面超过预期水平,否则经济效益必然不会很高。
(2)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建设计划进度控制是按照业主要求以及合同工期进行的,具体则是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特点、建设逻辑关系,以及工程中合理安排、设计、采购、施工、试车间的合理交叉开展编制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规划。一般应用的方式是动态控制,以此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工程进度管理直接影响到业主以及总承包单位的各自利益,所以这也是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重点。
2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考虑到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一般途径,以业主与总承包单位的视角来看,应该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编订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2.1工程安全的管理办法业主方面应及时提供给总承包单位必要的供热、供气、通讯、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线材料,周边建筑物、构建物、地下工程的相关资料,水文、气象方面的资料,并且要确保文件及材料的真实、可靠、完整。与此同时,不能向总承包单位提出违反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肆意压缩合同所规定的要求,也不能要求承包商购入、租赁或者使用达不到施工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及配套设施。在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应由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安全工程师、项目分包负责人以及分包施工经理组成临时安全委员会。①实施项目安全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对施工现场人员的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审验进场的施工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资格;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工作。
2.2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建筑工程项目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构建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工程承包单位人员应深入学习质量管理方面的规范及规程,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并利用相关的培训、教育来提升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同时,总承包单位还应在承包合同内,以书面承诺的形式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并由业主以及监理单位适时对质量管理的工作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考核。对于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期自检。对于竣工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应按照监理单位的要求,及时返工重修,直到达到质量要求。总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应充分结合相关管理责任,凭借制度化的模式,最终形成质量管理的企业文化内容。
2.3工程造价的管理办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够有效保证工程造价管理,针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工程预算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并根据工程价格管理系统、定额管理系统、造价控制系统以及造价评估系统,集中做好关键项目造价额度的控制工作。在报审建筑工程造价的工作中,努力实现投资项目不重复、不遗漏、不超投资的控制目标。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审核的过程中,若出现色剂变更或者工程不可预见费用时,应尽最大努力将所出现的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出现不应有的投资费用。
一、从工程项目管理各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一)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跟工程的建设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造价管理。现代施工企业往往在确保工程合同价格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和合理的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一措施来提高工程利润。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投标的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判断。
(二)强化工程施工索赔能力现代建筑企业规避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施工索赔,它是合同法赋予施工企业的权利。施工企业因招标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损失,可以通过启动索赔程序来弥补损失。它是承包建筑企业保护自己并获取利益的一个有效手段。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全面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熟悉相关的建筑法规与合约。能够全方位捕捉存在的工程索赔机会,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合法的施工索赔。
二、完善建筑标准
在研究、实践和检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即得到所谓的建筑标准,建筑标准在颁发的时候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如专业标准、国建标准、地方标准等。同时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建筑标准划分为:产品标准、超前标准、超前标准、控制标准等等。建筑业之所以能为社会产出符合市场的要求且能满足人们对生活基本需求的建筑商品,关键是在于各项建筑标准的制定。同时在控制建筑成本以及保障建筑质量过程中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建筑节能的优化
提高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个大的方向,而建筑的节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商品的使用价值,建筑行业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节能环保。因此必须做好优化建筑商品的节能性,进而将建筑经济效益发挥出来。措施如下。
首先,推广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建筑的节能性能优良与节能工艺以及良好的节能材料的应用时密不可分的。一个高效的节能工艺加上性能优越的节能材料可以使得建筑的节能性能大大提升。因此我们节能工艺和节能材料的应用需要大力的被普及。同时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出新的节能工艺,和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节能材料,应进行推广。而且还要将建筑节能性这一理念贯彻到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施工人员的意识中,贯彻到建筑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当中。例如建筑物应采用具有保温和隔热效果的材料和防水性好的材料,建筑的取暖,应尽量采用现有的取暖设备,建筑卫生洁具应采用节水的设备等等。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划分方法
1.1设计决策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阶段往往是不被重视的环节,相关管理人员主要将重心放在建设阶段,忽略了设计阶段对绿色建筑形成的重要性,影响了建筑项目的按期完成。在设计阶段中,相关工作人员主要以技术设计及经济控制作为重点。技术设计在设计阶段中显得尤其重要,不仅对工程项目的工艺、构造及装置等多个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对工程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决策阶段是根据决策的内容将绿色建筑中所需要的投资项目逐一列举出来,为建设项目的科学投资提供可靠稳定的技术经济指标。相关工作人员在决策阶段主要负责对绿色建筑进行策划,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对绿色建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确定是否做出投资决策,决策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完成对绿色建筑的投资估算。对绿色建筑整个项目工程来说,投资估算环节非常重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直接影响新建的绿色建筑是否达标。
1.2运营和维护阶段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构建阶段所花费的资金要高得多,但是在项目投入使用的阶段其发挥的作用及所体现的效益比传统建筑的要明显得多。工作人员应该在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较好的运营计划,从而控制项目运营维护阶段的资金投入量,构建良好的环境,实现绿色建筑价值的最大化。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指标分析
2.1绿色建筑效益指标分析
2.1.1绿色建筑效益指标量化的研究很多专家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量化分析局限于在评价指标方面,在采取多种指标度量措施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各种性质及计量的指标效果不明显,以致到最后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不够严谨。经采用多层次的分析法将指标的权重确认后再采用专家的打分措施对绿色建筑效益指标开展量化,能实现对绿色建筑经济开展客观的评价。
2.1.2绿色建筑效益指标设置内容分析绿色建筑与环境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重要指标。绿色建筑对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从环境效益方面来看,绿色建筑所体现的环境效益比传统建筑要高得多,项目工程的成本节约主要是指从能源及运营管理方面入手,所以也可以将其纳为绿色建筑形成的经济效益。此外,绿色建筑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及其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为人类提高舒适、良好的环境。绿色建筑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个人舒适度等多个效益指标,这些指标对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个效益指标都不可或缺。
第一篇
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原则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牵涉到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的管理,具有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原则。对于建筑企业说,其企业及经营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的涉及面较广,管理难度也比较大,而各职能部门对其所管理对象发生的耗费应有限加以限制及调整,将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定的计划范围之内,这也就是所谓的可控性原则。没有可控性的成本管理是不具备任何效果的,而这种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应是根据根据的组织管理结构层层授权的,各个职权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身的管理职责对所管理对象的经济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并对控制结果承担应有的责任。企业应执行严格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对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来说,应遵循“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的原则“,开源”即采取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努力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成本管理技术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节流”则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制定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将工程浪费以及不当损失降到最低,努力提高各环节流程控制的顺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使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
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建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使得我国企业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2.1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落后。就目前来说,我国多数的建筑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对项目的施工成本即资源性消耗成本进行简单的控制,而对于建筑经济成本在全面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认识不足,很少有全面整体的成本分析研究,缺乏对工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不注重成本支出过程中对资源供应、产业链的合理优化,不能从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做出战略规划。
2.2没有健全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在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中,成本管理的责任大多只局限在财务部门或是财务人员,没有形成全员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管理模式也比较粗放。各个部门之间对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大多是各自为政,即没有形成统一的协调管理,也没较强的责任意识。而在组织管理上,缺乏拥有绝对权力,能够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也没有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健全的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2.3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看,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还停留在狭义的降低成本上,重心也只在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对于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供应链环节等的管理与完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建筑经济成本形成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成本管理目标,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目标成本,只有工程完工最后结算才知道盈亏,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十分不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由结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或从个别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出一个一般结论,只建立在一个事例的剖析上,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这一事例本身具有普遍性,那么从中得出的一般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论文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时,总少不了正反、前后、表里、上下、质量等各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忽略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不少毕业论文也往往犯这一错误,比如《国有公路运输企业单车承包之我见》一文,针对社会上和企业内部对单车承包的各种否定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虽然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论文基本上完全肯定了这种承包方法,实际上这种承包方法既有其正面作用,也不可否认有它的反面作用,这已为实践的发展所证实。片面地肯定某一方面,这种偏激的论述方式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所以,理的发展,不能不遵循人类的思维规律。违反了,理就不通,文就不顺。讲同样一个道理,比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论、文学评论、经济论文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这个理论的内部结构上又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
二、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比如,论文《关于提高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之我见》就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1.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综述;2.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现状;3.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原因;4.提高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的途径。可谓“以意为主,首尾贯一”,点滴不漏。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再讲另一层意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中要有分析,结尾要有回答,做到前有呼,后有应。比如论文《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围绕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论述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其次从深化体制改革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中探索了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从条件和基础的差距出发再探究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方向和过程,提出了建筑市场的长远发展方向和发展全过程;最后,对近期建筑市场的发展提出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对策。层层剖桥,前后呼应,成为一篇优秀论文。虽然,作为一篇优秀论文,还须做到每层之间瞻前顾后,后面讲的与前面不要有矛盾,留在后面说的,也不要在前面一气说光。中心思想能够贯通始终,才能真正做到“文以传意”,不流其词,文章自然增色。
三、层第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不能错乱,错乱了,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例如,平行关系。文章各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主从关系,在顺序上谁先谁后都可以,影响不大。例如介绍利润率,有成本利润率,工资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介绍价格,有消费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服务价格、土地价格、住宅价格等等,不论先介绍哪一个都可以。递进关系,有些材料之间的次序不可随意颠倒,递进关系就是这样,这些材料之间是一种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颠倒了就会造成逻辑混乱。同样以上面的价格为例,如果要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谈论它,那就应该先讲消费品价格,因为我们最早承认消费品是商品,其次应介绍生产资料价格,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抛弃了传统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观点;接下去才介绍服务价格、土地价格、住宅价格,等等,这一类要素价格一直到1992年之后,我们才认识到必须主要由市场形成,以上这种表述,表明了我们认识的不断深化。递进关系处理得好,就能造成步步深入,道理犹如剥茧抽丝,愈转愈隽。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道理末尽。前一层有未尽之意有待后面续接,不可中断。比如按行进过程顺序安排论据,阐述某些事实,就比较多的采取这一种方式。像在论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时,作者就往往从起缘、发展、完善这样一个行进过程来层层展开,显得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对立关系。文章论述的事理是对立统一体。为正反、表里、前后、质量、胜负、成绩缺点等等。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论述的重点在于阐明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不能将它们孤立地对待。那么在论述时,就不能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由于毕业学员理论功底不很深厚;辩证思维的方式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往往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犯片面性错误,为强调某一事物的作用,就把其说得好得不得了,通篇都是正面材料,没有任何不足之处;而要否定某一事物,就把其说得差得不得了,通篇都是反面材料,没有任何长足之处,这种论文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失衡,有悖常理。总之,理清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
四、接榫细密,转折自然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起、合是总起、总结问题。承、转是接榫、转折问题。要使文章上上下下浑然一体,没有断裂痕迹,使文气贯通下来,说理有节奏,接榫和转折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接榫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接头的地方。就像木制家具的“榫头”。凹凸之处,不能大,不能小,要正好合适,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精美。如接不下、接不紧,就既难看,又不适合,写毕业论文也是如此。一篇论文很好,但一个接榫出毛病,就会铸成错误。因为它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下联系的纽带,稍不留意,就会造成意的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交代明白联系的媒介与中心环节,通常是通过过渡来实现的。在论文中有段落作过渡,比如,一篇论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论文,在介绍了五种不同的开发农村股份合作制形式之后写道“上述这些形式,由于生产要素不同,入股合作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收益分配的比例也有差异。”用这段过渡,接下去就很自然地转到对这几种不同股份合作制形式的收益分配的剖析上。也有以句子作过渡,比如有一学员对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指引着××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进行论述,先叙述了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接着要论述××市农业生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断发展的问题,中间就以“在邓小平同志‘农业是根本’的思想指引下,××市对农业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作为过渡,显得很平稳、自然。还有更多的是用词语作过渡,像“所以”、“因此”、“显然”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使过渡得法、得体,必须弄清楚上下两段关系怎样,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形式把它们联结起来。有些地方需要议论发挥,有的地方需要借曾穿插,有的地方要有比较复杂的判断与推理,不能抽掉它们。省略了,文章就会急转直下,使人感到突冗。转折,指两层意思的转换。在论文中也同样有段落作转折,有句子作转折,也有词语作转折。比如有一学员对传统劳动用工制度进行剖析,先实事求是地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固定工制度曾经起过作用,接着要论述这种固定工制度的实行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间就以“但是由于长期来片面地把人人就业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待,由此带来了两大问题”,这就是以句子作为转折,使上下文之间显得转折得体、自然。此外,我国传统的转折手法还有提法(明转)、驻法(暗转),有急转、缓转,有在前头富开一笔勾魂动魄的后转,也有篇末暗送秋波的前转。具体选取何种方法转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五、瞻前顾后,调整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形式,论文的结构应是顺畅有序,层次清晰,前呼后应,合乎逻辑。结构一旦确定下来,还须进行一番修改工作,以防止事后的返工。结构的修改主要从三方面检查入手:其一,看各层次是否明白清晰,有无重复或相互矛盾的地方,有无缺少或多余之处,意思上是否连贯通畅,是否达到了各分论点的证明要求;其二,看各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是否吻合,起承转合是否自然得体,各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其三,看序论、本论与结论是否协调一致,是否有前已呼而后不应,前面提出问题而后面没有做回答的情况。总之,结构上的修改,是要把混乱的层次划分清楚,把不合理的段落安排妥当,把上下不衔接的改得连贯,把前后不照应的改得呼应,把详略不得体的改得相宜。尽量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
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由结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一般到个别,或从个别到个别,反映在结构上,从个别到一般,总是要逐一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出一般事物的特性;从一般到个别,也必然一般结论在先,而后再触及个别事物的特征。如果违背了这一发展逻辑,其结构就会显得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出一个一般结论,只建立在一个事例的剖析上,如果没有充分理由证明这一事例本身具有普遍性,那么从中得出的一般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论文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再如,在论述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时,总少不了正反、前后、表里、上下、质量等各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分析对比。忽略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不少毕业论文也往往犯这一错误,比如《国有公路运输企业单车承包之我见》一文,针对社会上和企业内部对单车承包的各种否定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虽然是可以的,但问题在于论文基本上完全肯定了这种承包方法,实际上这种承包方
法既有其正面作用,也不可否认有它的反面作用,这已为实践的发展所证实。片面地肯定某一方面,这种偏激的论述方式往往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所以,理的发展,不能不遵循人类的思维规律。违反了,理就不通,文就不顺。讲同样一个道理,比如,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社论、文学评论、经济论文的外在形式,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但在这个理论的内部结构上又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是基本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
二、以意为主,首尾员一
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要抓住中心。这个中心的要求应当是简单明了的,能够一言以蔽之,可以达到以简治繁的目的。抓住这样的中心,紧扣不放,一线到底,中途不可转换论题,不可停滞,不可跳跃遗隙,这样就能使中心思想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比如,论文《关于提高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之我见》就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
1.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综述;
2.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现状;
3.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