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部控制下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公立医院的资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而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由医院统一负责。随着公立医院的规模日趋扩大、就诊患者的日益增多,不仅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增加,同时对资产的宏观管理、优化配置带来了严峻考验。因此,公立医院在以内部控制为基本出发点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为促进公立医院稳步发展,实现为患者服务的基本宗旨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内部控制;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如何保障资产安全是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着这一核心主题,公立医院应进一步理清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联动的监督机制,以内部控制的实效性为契合点,对内部固定资产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使固定资产的实际应用优而精、广而全、专而实。
一、公立医院资产类别
就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而言,固定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以及其它固定资产。房屋与建筑物通常是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办公楼、门诊楼等房屋,根据医院规模大小,建筑物的面积与规模也各不相同;专业设备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诊疗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包括各类检查、治疗仪器,如心电诊断仪器、脑电诊断仪器、血流量测定装置、电子压力测定装置、光谱诊断设备、超声诊疗设备等;一般设备主要指医护与管理人员在日常办公时用到的行政办公用品以及后勤保障等设备仪器,比如电脑、打印机等,而其它固定资产则包括一般的量具与仪器仪表等,通常指一些小型医用器具[1]。
二、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问题点
(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由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权属性,许多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爱惜与保护,操作时不按照规程,而是凭借岗位与日常操作经验进行操作,缩减了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在购置资产时,随意性强,忽视过程管理,忽视后期管理,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优化配置,不能发挥仪器设备的优势,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资产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思想观念过于陈旧,以为公立医院的性质就是公有制,一旦仪器设备损毁,自然由公家买单,因此,对固定资产认知能力与管理意识极其淡薄,资产管理格局也异常混乱。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人员缺乏自觉性资产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自律性相对较差,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执行力,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流程与各个环节的责、权、利,可是由于人为原因,忽略了中间环节,直接自作主张,轻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对一些专业诊疗设备,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大局观念与责任意识,肆意浪费仪器设备资源,导致仪器设备受损严重,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科室间在进行固定资产移交时,缺少必要的交接手续或者手续不全,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账目不清、类别不明,造成资产流失。
(三)处置流程不规范,折旧明细不清晰在开展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时,往往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财务账面上所登记的固定资产明细与现存实物不匹配。当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发生变动时,财务人员未能及时予以登记,或者忽略了折旧年限,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无法清晰的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此外对报废不用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进行冲减抵销,折旧费的计算也模棱两可,固定资产的处置流程不规范、不合理,无法确切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
(四)监管力度缺失,内控机制不全由于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使得财务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当行政管理部门购进一批固定资产时,财务部门未能第一时间得到购置信息,导致两个部门间的工作业务关系断档。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管部门也未能发挥实际效力,对过程的监管流于形式,造成资产登记不全的严重后果。对于资产后期的使用过程,也没有专人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对在用情况掌握不清,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五)配置不科学,规划不合理对于部分公立医院而言,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或者医院规模,在没有科学组织安排的情况下,追求仪器设备的高档次与全面覆盖性,对专业设备重复进行采购。比如超声波设备,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超声波设备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于是大批量引进超声波仪器设备,导致许多仪器闲置不用,由于这种仪器设备不宜长时间闲置,因此对仪器的精度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停用或报废,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流失。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医院对资产的合理配置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对采购规划、使用规划没有站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上着想,久而久之,就会制约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3]。
三、基于内控机制的资产管理模式
公立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立医院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内控机制为着眼点,优化资产管理格局。
(一)健全内部考核机制,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公立医院的内部竞争尤为激烈,尤其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来说,岗位轮换的频次逐年提高,因此,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定期业务考核,通过考核,发现管理问题点、查找资产管理漏洞原因,从源头抓起,坚决杜绝资产管理的混乱现象。内部考核必须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相挂钩,引入各级、各部门的监督机制,确保考核过程透明、公平、公正,使管理人员提升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度,切实做好实际工作。此外,医院应定期开展资产管理的专业培训,对行政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业务知识及技能培训,提升内部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与专业素养,使医院内部的人才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二)理清管理流程,优化管理架构公立医院的各级领导应明确岗位责任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以制度条款为先导、以务实管理为手段、以科学决策为准则,理清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力度,从资产的购置开始到后期的使用监管,都应由行政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介入,做到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目、掌握固定资产价值、了解固定资产品性,对购置过程、交接过程、使用过程严格进行管理,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医护人员,层层把关,使医院内部的资产管理架构进一步得到完善[4]。
(三)奖罚并行,职权分离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设立专管部门,而不能仅仅依靠于行政的手段予以制约和管理,这样只会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弊端。医院应结合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订实用的奖罚机制,对爱惜固定资产的个人应给予物质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违反资产管理规定的个人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使其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端正个人行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此外,医院的监督部门应及时对奖罚过程进行有效跟踪验证,以确保奖罚过程的公平、公正性,使受到处罚的个人心服口服。而监督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相线独立,职责权限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部门职权,促进执行力的有效提升。
(四)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体现内部控制成果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在工作中多沟通、多配合、多交流,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闭塞通道,使医护人员与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与领导层形成一个和谐共融的工作格局,有效促进资产管理意识的提升。通过建立院长责任制、医护人员责任制、管理人员责任制,使内部控制的卓越成效得以凸显,将医院带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四、结束语
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给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各级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应紧紧围绕着治病救人、患者至上的医院宗旨,提升资产管理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以完善的内部控制格局为依托,打造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全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陈宁玉.内部控制下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4):151.
[2]朱凤秀,辛华.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7(18):241.
作者:张博 单位: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