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衍生品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全新金融产品,受到国际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和追捧。据统计,到2008年6月,仅美国银行就持有177万亿金融衍生产品,超过其资产总额13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逐渐推出相关产品,包括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等。然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使金融衍生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并使这一业务受到重新审视。那么,商业银行持有金融衍生品合约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本文将从风险水平、盈利水平等角度,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经营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a:由于风险对冲的作用,金融衍生品交易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水平;假设1b:由于过度交易或交易不当等原因下,金融衍生品交易会提高银行的风险水平;假设2a:由于套期保值等因素的影响,金融衍生品交易会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假设2b:由于过度交易或交易不当等原因下,金融衍生品交易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衍生金融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检验
1、样本与数据来源。为了检验衍生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本文将选择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研究。考虑到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并没有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因此我们将此3家上市银行从分析样本中剔除。此外,经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上市商业银行在2007年起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价值发生了较大变化,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文以2007-2009年为时间窗口。与此同时,由于在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季度数据中并未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因此本文将以年度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最终,我们获得了9家上市银行2007-2009年共27个观测数据,9家银行具体为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本文实证分析所用数据均为笔者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银行财务报表数据整理而来。
2、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检验金融衍生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而安全性水平和盈利性水平正是反映银行绩效的两大核心指标。因此,本文将建立安全性模型和盈利性模型,以此检验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效应。
(1)式中被解释变量N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用以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水平或者风险水平,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安全性水平越低,风险水平越高;
(2)式中被解释变量ROE指净资产收益率,是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直接体现,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该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方程(1)和(2)中W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量指标,是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LnS表示当期总资产规模的对数,银行资产规模的大小与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水平都有直接的关系。理论而言,规模越大,资产协调能力和运营能力越强,此时银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低的风险水平。同时,该指标的引入可以解决异方差的问题。G表示有问题贷款与全部贷款的比值,该比值越高,说明银行资产的质量越低,它会与风险水平正相关。CCAR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比率越高,银行的管理水平越强,抵御风险能力越强。NIM表示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D是指银行利润率,该比率越高,银行的管理能力越强,承受风险能力越强。方程中μ1、μ2表示方程的误差项。
3、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表1描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2007到2009年间衍生金融品的交易情况。结果显示,在三年间,金融衍生品总体上存在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随着金融全球化以及国内金融开放和经营环境的变革,我国商业正主动适应国际趋势,积极地拓展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以牟取更多的利润来源。然而,表中数据也反映,金融衍生品交易额在2008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如标准差从4900亿元下滑到4720亿元,这也许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下主动退出策略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金融环境变化导致金融衍生品账面价值缩水的缘故。
此外,根据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总体情况看,其中:(1)不良贷款率的均值和中位数在三年中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如均值从2007年的0.0227下降到2009年的0.0111,并且标准差也在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0.0143下降到2009年的0.0038,说明商业银行风险在总体上不断下降,并且银行间风险的差异也有缩小的态势。结合上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额上升的趋势,初步判断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与商业银行风险呈负相关的关系。(2)在考察期间内,样本银行的盈利水平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表现出与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价值的变化相同的变化态势。尤其是2008年衍生金融工具名义价值数量减少(由2007年的0.0201下降到0.1991),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略微下降,这初步印证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与银行盈利性的正向关系。
(2)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回归统计
1)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表1中的回归结果表明,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产生正向的作用,金融衍生品交易量W增加1个单位,不良贷款率将增加0.0013个单位,从而表明金融衍生品交易在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负相关的关系,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没有产生预期的风险对冲效果,假设1a并没有得到验证,这有可能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系统风险对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都受到了重创,衍生金融工具为全世界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带来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负面影响远大于其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当然,这一结果的出现也许与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认识不够,经验不足相关。至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仍不成熟,金融衍生工具品种较少,并且从事境外衍生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同时能熟练操作衍生金融工具的从业人员甚为短缺,因此有可能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效率低下,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对冲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与银行风险在较低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的现象。此外,表中数据表明,银行规模在较低的显著性水平下与风险水平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银行规模越大风险越低的理论预期;资本充足率与风险水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表明银行资本越充足其风险将越低;有问题贷款率与风险水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表明有问题贷款率是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识别回归方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回归中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VIF值都没有超过2,从而说明回归分析中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2)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在方程(2)的基础上,表2检验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关系。表中数据显示,金融衍生品交易量W的系数为-0.2666,并具有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会导致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地下降,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品交易会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因而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并没有起到套期保值的效果,假设2a没有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也许存在金融衍生品过度交易或交易不当等问题。与前文相似,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业务上尚且“涉市未深”,从而并不存在过度交易的情况。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转制而来,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产权虚置的问题,根据理论商业银行高管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侵害股东资产。事实上,根据自利理论,商业银行经理通常会借助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来实现个人财富最大化,而这种财富的实现通常是以牺牲银行价值为前提。因为在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下,以场外交易为主的金融衍生产品通常缺乏足够的外部监管,从而有可能导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冲突。所以,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越大,其问题将越严重,并由此有可能导致银行利润或价值的下降。由此而言,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的原因有可能是在股权冲突下银行高管对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当所致。同时,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上缺乏足够的经验,有可能存在认知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较差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效果。由此可以判断,前文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与风险正相关的现象有可能同样是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当等原因所致。此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表中数据显示了银行规模越大银行盈利能力越差的现象。这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股权问题。然而,随着商业银行积极拓展包括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在内的表外业务,银行收益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非利息收益,因而净利息收益率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缺乏足够的显著性。与前文相似,表2中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中各自变量的VIF值最高都没有超过2,说明方程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结束语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转移、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一度成为我国金融界推崇的创新性武器。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激发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重新审视,并引发了我国金融界对金融衍生品的深度怀疑。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究竟如何,已成为人们急需探寻的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衍生品交易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对冲作用,相反在较低显著性水平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金融衍生品也没有通过套期保值等功能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正向作用,相反会弱化其盈利能力,从而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有可能因为有限认知、经验缺乏以及委托问题等原因存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当等现象。
因此,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在国际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金融衍生品交易在未来将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理应应时而上。以此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关注金融衍生品潜在利益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其潜在的风险性,并主动适应,深化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提升交易技能,尽可能避免因个人认知偏差等问题而产生的损失。同时,政府应着力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良性有序发展,完善银行治理结构,以此增加金融衍生品交易透明度、规避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委托问题,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商业银行绩效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