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金融数字化、网络化及移动化趋势将对银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甚至带来整个商业模式的改变,可预见不久的未来,数字科技与创新能力将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竞争能力之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当前银行业必须加以必要的革新,以适应金融大环境的发展。
关键词:
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引言
全球银行创新之父布莱特•金(BrettKing)于2013年10月出版《Bank3.0——银行转型未来式》指出,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传达未来银行业务不限于发生在实体银行,而是随处均可进行,银行与客户的互动方式也将出现巨大的变化,银行须更从客户角度去思考产品的价值、交付的方法,以及与客户接触的情境。根据爱立信(Ericsson)在2014年7月移动趋势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移动用户将达到92亿,届时移动宽带用户达76亿。根据IBM公司估计,移动银行将于2016年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首要通路,未来十年内美国将减少30~50%分行数。由此可见,通过手机平台,金融服务出现质与量的重大转变,移动银行、移动支付成为主流,造成金融角色重新定位。由于移动通讯、社群媒体、大数据、云端科技等资通讯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愈来愈依赖在线交易需求,随之造成银行业第二次创新转型的需求。金融服务势必顺应时代潮流、配合信息发展,以提升消费者便利性。
二、互联网金融与银行Bank3.0
新兴科技潮流带来银行服务型态转变,从Bank1.0、2.0持续进化到3.0阶段。严格来说,Bank1.0时代是从13世纪意大利诞生的第一家银行“巴尔迪银行”(BardiBank)开始,营运模式是以实体分行布点为基础,此模式平稳运行数百年,即便1960年代出现全球第一台ATM,仍不至影响此营运模式。而Bank2.0时代则是指20世纪出现“网络银行”,短短数年期间,网络银行成为客户与银行间的主要通路,智能型手机出现的趋势更加催生“移动银行”的出现,在网络发达与移动装置盛行的年代,金融交易电子化,从线下服务转移到线上服务。该时期的转变使得银行必须正视实体分行的转型需求,从“较优质的实体银行通路”的认知,移转到完全以客户为中心的通路规划。
Bank3.0时代则宣告了银行业务不再依赖实体设施,而是转向成为虚拟金融(virtualbanking)或互联网金融(digitalbanking)的概念。在网络化、社群化、移动化的持续驱动下,被迫不断减少金融交易的中间环节,将金融服务的选择权直接交给客户的一种商业模式。由于Bank3.0更为重视实时客户互动,未来客户对于银行“功能”的重视将甚于实体营业据点,而银行服务本身将延展到Google、PayPal、支付宝、电信营运商、手机制造商、零售连锁业等各行各业,客户不会只单独使用特定银行的特定产品,而是以多种方式与银行互动。
当人们已经无法再回到没有因特网、移动装置、社群网站,以及网络银行的生活时,布莱特•金提出的Bank3.0概念恰能反映现今银行服务型态的改变。在未来银行3.0的时代,将是让客户可使用手机APP、芯片卡、NFC、RFID、二维条形码等多种工具进行支付的新型金融服务,让拥有广大通路的企业,包括电信业、零售业、电子商务、甚至咖啡店都有机会提供提款、缴费与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使得银行服务因移动网络的连结,将面临更多跨业的竞争者。未来银行的营运模式如果无法赶上全新的消费模式与习惯,就注定要遭到潮流的淘汰。此外,他更建议了未来银行3.0的时代,传统银行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能吸引并留住客户。也就是能与客户进行深度互动,提供整合的跨通路体验,并且掌握关键时刻,提供客户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2)增加弹性与简化营运,能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创造客制化商品,并弹性订立适合价格。(3)管理成本同时驱动创新,使支付或交易的方式更为简便,并掌握资金流状况,过程中简化流程、增加弹性与强化规范。(4)遵循法规与降低风险,创造股东最大的利益,减少银行经营风险,也能掌握经营决策,使银行成为以客为尊的服务典范。(5)银行要通过科技让消费者获得主控权,而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运模式。使消费者利用网络、移动装置、社群网站等不同的接触点与银行做互动时,能时时感受银行提供贴心、实时、迅速、简便、安全的服务,这样才能在客户心中永远保持领先的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3.0对银行业的挑战
在面对互联网金融3.0时代,传统银行面对以下挑战:
1.数字能力的挑战。数字化是未来银行的核心能力,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将原本无关联的资料,串成对客户有价值、对银行营运有帮助的信息,如预测购买行为,进而贴近客户需求,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提高经营效率。因此,金融业如何强化数字能力,攫取大数据金融商机,是一大课题。
2.分行功能萎缩。呼应布莱特•金所主张的“实体分行消失论”,分行将转化为支持性的功能,很多业务通过网络、移动装置就可处理,不需要到分行临柜办理,尤其是年轻人临柜办理业务的情况将愈来愈少,金融业面临实体据点转型与调整的挑战。
3网络社群的精准营销。网络与社群营销成为主要营销管道与策略重点,消费者选择银行时也会考虑银行的形象、品牌与网络社群口碑,进而影响选择意愿。因此,传统银行如何利用社群网站与在线实时互动掌握年轻族群,并且满足到消费新势力如学生族群的需求,是需要克服的重点。
4.异业竞争者争食支付业务。由于电子商务带动庞大支付商机,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业者出现,银行竞争者可能来自电商、信息处理服务业、游戏业者。另外,国内移动支付的环境逐渐成熟,金融业也将面临来自电信商与手机制造商与OS软件系统厂商涉足支付业务的竞争。
四、互联网金融3.0潮流下银行业的发展对策
未来银行的营运模式如果无法赶上全新的消费模式与习惯,未来就注定要遭到潮流的淘汰。因此,银行业必须了解如何运用数字科技作为服务的媒介,不断更新与强化网络银行与移动银行的功能及设计,并重新省思通路的定位。针对国内银行业在转型之际的整体策略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跨领域合作。在金融3.0时代,银行业面临同业与异业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竞争,特别是网络金融与移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愈来愈多来自网络、电商、电信、手机制造商与系统软件厂商的竞争者。金融业者必须与异业合作,共同开发新兴技术、金融大数据挖掘、进行服务应用创新。
2.虚实整合。数字时代来临,应打造更有效率的虚拟银行。可通过专人辅导,将实体银行的顾客逐步导向网络及移动装置,不但节省顾客至分行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也能节省银行的成本。另外,在线支付线下消费或是在线扫描、在线支付的O2O模式日趋盛行,银行应积极推出更多元移动支付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电子钱包、QRCode、红利兑换等服务。
3.持续创新。科技的创新愈来愈快,逐渐模糊产业、产品、服务的界线,银行业应积极进行研发创新,引用数字与移动科技,推出金融服务创新,特别是与消费者生活食衣住行、娱乐、教育、理财、缴费等应用,提供更佳的电子金融体验。
4.安全是成功的保障。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客户对安全的信任度。此外,长期培养信息安全人员,持续加强其专业,以实时因应大环境更新与提升安控机制更是不可或缺,只有拥有专业的人才与完善的安控机制,才能帮助业务拓展。
参考文献:
[1]仇远文,王乐风,孟庆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生态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3).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作者:于瑞贤 单位: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