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规避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理财行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具有不稳定的特性,或多或少会对金融理财产品产生影响,使金融理财产品承担内外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强化管理职能,完善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实行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暗箱操作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提升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类型既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
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很多从事金融理财的投资人都扩大了投资目光,投资行为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经济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投资理财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市场伴随类型多样的风险。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制定行业条例,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也应该重视原则,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1金融理财产品的基本概述
金融市场中的一切定律都来自于金融实践,而且我国目前在市面上较活跃的金融理财产品类型丰富,种类齐全,特性和功能都不同,但是会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动而发生改变。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投资市场发展起步较为缓慢,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对较小,理财产品的供需均衡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很多有潜力的理财产品得不到金融投资者的重视,缺乏产品创新,一旦遇见特大风险,就会使得我国的金融理财业务严重瘫痪。
2我国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
2.1人为操作风险金融产品的产生需要多道工序,而且对其进行设计和销售的环节也需要严格控制进度和规模,各个环节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连其他项目。以销售环节为例,金融理财投资者时常会因为自己失误的判断提前或延后销售理财产品,如果收益与预期的相差甚远,就会影响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资金,从而产生一些操作风险。这些问题与投资业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直接关系,因为大部分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推出之后,都会对其预定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很多投资操作人员为了短期利益,忽视了金融公司的警告,甚至一些销售人员为了绩效没有将重点向客户明示出来,在产品讲解的过程中会避免谈及风险,不仅难以保障金融投资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投资公司的信誉和绩效。
2.2由价格战引起的市场风险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其功能和收益结构也千差万别,因此要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投资策略,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但是无论差异多大,当前我国市面上存在的金融理财产品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产品与产品之间会在较为恶劣的价格战略,也就是利用低价竞争的形式,在收益类似的情况下,用较低的价格吸引客户。但是换句话说,如果理财产品一直居高不下,在市场上就会失去与之相适应的组合类型产品,其最终的投资走向就会受到限制,收益流失的同时,还会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1]。
2.3政策变动引发的风险由于我国对于金融理财方面提出的政策都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因此这里所说的政策变动风险,主要针对和体现的是外汇理财产品。再加上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甚至是潜伏存在,这时候国际市场上一旦发生大的政策变动,就会波及到我国金融投资市场,政策风险增加的同时,还会使投资人和金融机构等组织陷入危机。
2.4表外金融理财产品的审计风险首先,计量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基本都采取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的计量方式,同时为了能够提升计量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会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再次确认,以提升金融理财产品的价值。但是银行中的金融理财产品并没有一个相对开放和稳定的市场体系(如股票就会为股民提供一个专门的股票大厅,让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产品的走向和其他开放性的数据)。这样一来,投资者无法根据数据模型了解到市场中多种类型金融理财产品的动态走向数据,就为这些理财产品带来了风险性因素,收益也存在高风险。再加上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第三方投资评估体系,因此,计量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次,信息披露风险。大多数表内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理财人员会采取摊余成本或成本的方法进行计量,虽然能得到较为专业的数据结果,但是却难以区分不同产品之间的收益以及利润分成,最终的套期利益会相对复杂。再加上银行中的很多理财产品都属于表外业务的范畴,这部分的业务结算和经营效益的情况并不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对产品的收益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大大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效益。再次,内部控制风险。金融理财产品中涉及较多的金融学知识,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很难对相中的理财产品作出合理预期。同时,就银行体制来讲,对理财人员的销售业绩要求较高,再加上理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功能的时候往往趋于雷同,无法为每一个产品都作出明确的风险指数判断。最后,审查风险。金融理财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很多衍生产品,它们基本都是以风险为导向的,但是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复杂性,虽然很多投资者每年都在研究这些衍生产品的特性,想从中找到一些规律,并弄清楚每一个衍生产品的风险点和容易触发的风险类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时常会失手,审查结果也不尽理想。
3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规避策略分析
3.1金融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首先,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团队,提升业务能力。就目前来讲,我国金融机构理财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还相对较弱,不仅时常会发生由于人为操作造成的损失,还会影响金融机构自身的信誉,妨碍了我国金融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不仅要考核业务能力,还要从耐心和品质等方面入手,保证所有从业人员都能带证上岗的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管理培训,强化其素质结构和实践能力,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水平[2]。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纳入到系统中来,然后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拟定各有差异的风险管理计划,再建立相应的董事会管理模式,成立风险全面管控部门,在积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全面的角度管理金融理财产品。除此之外,在管控风险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风险监测手段进行分析、预测和计量等,从而保证风险管控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再次,有效地转移风险。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人在研发新的理财产品的同时,需要对待测算产品的资金成本和销售情况作出基本预测,并合理规划资金成本,以市场为根本依托从而检测产品的风险性。例如,一旦发现产品的销售回报率低于预期,就可以不对该产品进行销售,并随时观察金融市场的动态和政策变化。如果选择的产品类型是组合性投资,就需要对利润率进行调整和修订,如果最终的收益回报率依然小于零,就应该与该客户终止合约,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最后,完善内部监督和信息系统管理制度。通过构建审查和监督部门,由审计管理部门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组织相关人员作出相应的评价报告,由业务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最后汇总成能上报的合同材料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环节只有在审计部门的监督下才能进行。除此之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该完善网络银行的界面和各种软件设施,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并做好加密处理,保障用户理财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监督机构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首先,负责金融业务的监督机构要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根据实际的产品定位和价格趋势,制定与金融理财产品业务相关的法律文献,从而有效降低政策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上级管理部门银监会要始终发挥监督作用,定期总结金融理财的业务情况,并执行相关的业务条例,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规范个人理财行为的同时,维护好整个投资理财市场的秩序,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监督理财市场,要认识到价格竞争战对整个金融投资市场造成的损害,防止同类型理财产品的客户抢夺策略。再加上很多投资者并不具备较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投资产品定位能力,所以监督机构需要帮助个别投资者擦亮双眼,用最简单的方法对风险产品进行分类和鉴别,从而作出必要的风险提示[3]。
3.3投资者的风险规避措施首先,投资者要放好心态,在决策之前要对不同类型的投资理财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合理认识理财产品的收益和价值,同时还要懂得金融市场的规律性,选择优质的产品经理人,强化自身对金融市场和产品认识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分析和预测工作,不要抱着待价而沽的心态。其次,个人投资者还应该学会规避那种高风险的金融理财产品,不要被眼前过高的收益蒙蔽双眼,和金融机构的经理人加强联系,做好风险规避的策略。同时,投资者必须要加强对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的分析能力,主动学习和请教,估算自身能承受风险的最大值,然后再选择风险适宜的产品。最后,投资者也应该学会优化证券投资组合,计算好组合投资之后的收益的加权平均数和平均风险等,并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和经理人制定好应急风险措施,从而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4结语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风险性,投资者在选择金融理财产品之前,必须要做好风险规划,防止受益损失。同时,根据不同的产品风险类型,选择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从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到监督机构,再到投资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整合科学的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应对方法,在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同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文豪.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J].纳税,2018(11).
[2]姚琪.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J].时代金融,2016(29).
[3]李梅.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大学,2016.
作者:刘栗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