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范文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困境

摘要:银行理财产品在经历互联网产品井喷发展背景下,其业务规模基本保持同向变动,总量余额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业内和学术界对理财产品的诸多问题的担忧。银行间理财产品呈现刚性兑付困境,出现风险事件易演变为群体事件,在不损害客户利益及银行声誉的前提下,逐步将理财风险变为投资人承担是银行急需解决的。

关键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投资

2017年03月末,银行理财规模增速下滑,18家全国性银行理财余额为23.49万亿,较16年09月增加1.15万亿。伴随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井喷,步入人人理财的年代。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成为重要参与者,但理财产品在发展中,其信息披露不完善、风险提醒不到位、收益刚性兑付等问题已被公众所关注,更成为业内、学术界和监管机构讨论的热点。从2016年起一系列的监管政策也表明:银行理财产品要回归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防套利的模式,切实转化“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的资管理念,同时相关政策下的引导必然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从“固定”收益率向真净值型产品过渡,完成投资风险由客户转移承担的形式。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状况

2016年末,商业银行新发理财产品8000余款,资金募集总规模达到29万亿元人民币,从产品数量和募集规模环比来看都有所提升,但除个别银行保持较高增速外,其他增速均维持在个位数。对比2015年理财业务规模增幅50%,2016年理财业务规模增幅将近24%,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增速下降,告别高增速、式的发展时机。从理财客群来看,理财产品对公与对私规模占比大致为4:6的状况,其中一般个人客户理财规模约为40%,高资产净值客户规模约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客户占比8.5%左右。具体来看各家银行机构类产品与零售产品略有轻重,但零售产品的提升趋势日渐显现。从产品净值化程度来看,据2017年G06报表数据,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至3月底净值型产品规模不达3万亿元,占比仅为一成左右。尽管16年相关政策推行,提倡银行机构回归资管计划的本质,提升净值型产品占比,但基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推进效果不佳。

二、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成因

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已然出现阻力,进而暴出较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刚性兑付尤为突出,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属于商业行为,为获取“利率差”赚取收益。在整个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中,受到政策、市场多方面的约束,现阶段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利率差”空间进一步压缩,刚性兑付显然难以一直维系。打破刚性兑付并稳步推行相关政策则须分析刚性兑付的成因,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主流意识因素

银行理财产品依托于银行机构发行,自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进程中,从一定意义上,金融机构的改革仍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主流公众意识会认为钱存到银行获得收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管是定期存单或是其他理财产品,只要进入银行的钱必须保本保息。面对个别机构发行高息产品又容易忽视潜在风险,盲目相信销售人员的承诺。

(二)金融机构准入因素

金融机构的发展从国有银行独大到群雄争霸,甚至村镇银行群立的年代,金融机构数量规模过于庞大。地方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营销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发行高收益产品吸引客户,无形中推高整个市场的融资成本,各金融机构介于市场竞争压力被动提高收益水平,甚至在营销过程乃至兑付时默认刚性兑付的结果。

(三)监管力度因素

目前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营销误导的倾向,主要通过暗示或以历史业绩为基准告知客户所售产品无风险,此类销售手段对于客户选择理财产品形成严重的误导,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则银行存在过失,但从监管层面看,相关政策落地及后续的监管跟进不到位,导致此歪风在金融市场肆虐,扰乱正常金融机构的有序运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四)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现阶段全球经济低迷,复苏迹象并不显著。中国经济难独善其身,且适逢大步迈进中国“智”造,传统经济影响面较大。不论是金融机构或是普通公众,投资渠道受限,甚至被以往传统经济投资拖累,业绩表现不佳成为常态。此时大力推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浮动较大甚至亏损,零售市场反应不够积极是意料之中。因此,金融机构只能静观其变,继续发行刚性兑付产品。

三、银行理财产品走出刚性兑付的怪圈

介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遭遇的种种异象,打破现有格局走出不合规、不合理、不合法的怪圈必将依托国家、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大众集体的力量,将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市场迈向有序、健康的道路,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提振经济市场,完善金融投资体系

从国家层面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以切实可行的方略走出经济低迷现状,以务实求真的态度发展经济,打造完善的金融投资体系。让金融机构有大概率的投资方向、让民众有可信赖的投资产品、让社会资本有序的流动起来。经济市场的有序开展,也将良性带动净值型产品的社会认可。

(二)加大监管力度,净化金融投资环境

从监管角度,要拿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态度。在落实监管政策的方面,务必做真、做细、不做戏,以严苛的监管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切实执行出台的监管政策,扫除金融市场的歪风邪气。以不忘初心的精神持续跟进金融机构实施情况,做好监管职责。从根本上杜绝以高息误导大众购买理财产品,杜绝金融机构以自有资产托底兑付。

(三)提高准入门槛,打造金融投资品牌

适度提高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将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放在市场当中,严厉管控市场搅局者,从而提升市场整体投资环境,避免出现“劣币逐良币”的现象。以品牌的力量为民众打造良好的收益体验,加深社会大众对理财产品浮动收益的认知和风险存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打破刚性兑付让资金流向实体[J],金融博览,2014(07)

[2]邹晓梅,刚性兑付不应持续[J],中国金融,2014(08)

[3]董涛,金融市场中的怪诞现象——刚性兑付[J],时代金融,2017(02)

作者:郭丽梅 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