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资本市场投资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近两年银行理财业务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业务行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美林投资钟模型结合银行理财业务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在实证分析方面,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业务经营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指出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理财业务;向量自回归模型;美林投资钟模型;资本市场
一、导论与文献回顾
2014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以净值型产品转型和事业部制改革为代表的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二是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资本市场类资产的比重显著提高。前一个特征主要来自于监管政策的约束和引导,而后一个特征更主要来自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经营运作的压力和动力。银行理财业务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金融业务。随着2012年以来大资管业态的形成和关于银行理财业务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争论,国内学者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逐渐丰富。目前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和业务模式、理财客户行为分析、理财产品市场定价、理财业务和宏观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领域,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研究相对零散。苏新茗(2015)[1]在《银行理财业务机制研究》中对于银行理财业务“资金池-资产池”的投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投资收益和短期利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的关系。张旭阳(2015)[2]按照“资管投行”的理念提出了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发展方向。付巍伟(2015)[3]提出在商业银行融合资本市场的路径上,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允许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都是政策可选项。马续田(2015)[4]认为利率市场化催生的金融脱媒正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转型提供了基础。何德旭、李锦成(2015)[5]认为从中短期来看中国影子银行还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造成冲击。刘知博、贾甫等(2014)[6]分析了资本市场抑制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并指出多层次金融市场有利于降低这一风险。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后一个发展特征,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站在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的视角研究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的绩效。银行理财业务广泛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始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中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性作用也是近一两年才逐步为业内和研究者所认识,现有少量的研究也仅限于理论定性分析,所以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针对本文主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第六部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所经历的阵痛,主要来自于经济去杠杆的自我修复。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去杠杆的方式开始从简单的债务重组、债务货币化发展为金融市场化与市场体量扩充,后者成为将债务转移出表、大范围分担的最有效方式。资本市场的发展在重整资产负债表中发挥核心作用,可以有效缓释去杠杆中伴随的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等问题和违约、企业倒闭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替代传统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保障作用,以配合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轻资本、成长性的特征,融资需求也相应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经济主体特别是创新主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不协调的问题。相比之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分散技术进步风险上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从财富管理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居民财富投资的比例中房地产、现金和存款、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三者占比分别约为65%、30%和5%,和美国35%、35%和30%的比例相比,我国居民财富投资中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占比太低。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我国居民的大类资产配置已经从实物资产向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迁移,并将进一步向资本市场金融资产迁移。这一配置比例变化的过程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相辅相成。
三、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
经过十余年发展的银行理财业务仍然缺少“资本市场基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银行理财业务经营运作中实质存在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侧重关注投资本金的安全,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在资产构建上仍然依托银行传统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大类资产配置主要集中于类信贷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本行承销的债券资产和基于同业授信的货币市场资产。三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运作体系上类似于银行表内业务,基于信用管理的风险管理能力很难有效识别资本市场的市场风险,也缺乏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必要的交易能力和投研能力。银行理财业务和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接触是2007年左右出现的挂钩各类市场指数的结构性产品和挂钩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但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和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使这类产品出现零收益,甚至本金损失,经过市场教育,背负刚性兑付期望的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重点集中于固定收益类的信贷资产。银行理财业务真正成规模参与资本市场源于2014年。随着A股市场迅速回暖并强势上涨,银行理财资金通过证券结构化、股票质押式回购、券商两融资产包等融资配资的业务模式广泛参与资本市场,也逐步开展新股申购、定向增发、量化对冲等直接投资的中低风险资本市场业务。作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方向,部分业务创新领先的银行发行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理财资金通过FOF、MOM等方式利用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直接对接不同领域和不同策略的资本市场投资。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上看,2014年以来从银行理财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上看,资本市场业务所占比重提高,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货币市场所占比重降低,银行理财业务的大类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
四、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的分析银行理财业务连接了客户的理财资金募集和各类基础资产的投资配置,所以资产的可得性和资金的可得性往往决定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和广度。由于银行理财业务具有销售渠道完善的先天优势和隐性担保、刚性兑付的监管套利优势,所以募集理财资金的能力往往较强。所以,在实际业务中,资产的可得性往往成为业务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在资产的可得性方面,近两年,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和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的双重叠加下,一方面非标债权资产、债权资产等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的可得性大幅下降,资产收益率覆盖理财资金成本的难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伴随着银行表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理财业务项下类信贷资产也出现信用风险频发的局面。上述两点形成所谓的“资产荒”,严重制约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即使在银行理财业务具有优势资金的可得性上,受制于大类资产配置,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均为固定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产品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期限结构和开放安排。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单一化的产品结构已经很难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他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替代性增强。为了有效应对经营发展中的困局,参与资本市场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重要选择方向,可以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绩效。一是有利于拓展理财业务跨界跨市场的资产来源和投资空间,二是有效对冲市场利率下降带来的其他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三是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配置降低总资产风险。
(二)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的分析根据投资学原理,大类资产配置是决定投资收益和风险特征的重要环节。美林证券2004年在名为Theinvestmentclock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美林投资钟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与大类资产配置的周期性联系起来。根据美林投资钟模型,宏观经济周期按照经济产出缺口和预期通货通胀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过热、滞胀、衰退、复苏,在经济的不同周期阶段,大类资产收益率和行业发展均存在有规律的轮动。在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时,应首先对宏观经济周期进行研判,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提高该阶段内收益率较高的大类资产的占比,从长期来看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组合的总体收益率。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如图1所示:关于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适用性,首先考虑的是基于美国经济数据和市场数据分析所得的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郜哲(2015)[7]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后均值方差模型证明了美林投资钟模型也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其次考虑的是美林投资钟模型原理是否适用于银行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业务目前仍然多采用资产池的运作模式,投资运作周期较长并跨越不同的经济周期,可以适用美林投资钟模型。基于美林投资钟模型,目前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范围相对狭窄,投资比例相对集中,很难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通过资产配置调整获得较好的长期绩效。作为改进银行理财业务,应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资产特别是直接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比重。
五、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模型的选取为了通过实证研究参与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应该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大类资产配置、大类资产收益率间的关系以及大类资产配置与理财业务绩效的关系。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模型包括五个变量,分别是理财资产中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MONEY)、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CREDIT)、债券资产收益率(BOND)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STOCK),以及理财业务利差(MARGIN)。其中理财业务利差(MARGIN)为理财业务绩效的衡量,四大类资产基本可以涵盖现阶段银行理财投资的主要资产品种,收益率为时点上该类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理财业务利差为时点上所有理财基础资产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减去所以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本文数据来源为某业务规模行业前五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经营数据,采用2014年末到2015年末的周度数据。本模型也假设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配置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所以本模型适用于整体银行理财业务,这一假设也基本符合市场真实业态。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VA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VAR模型常用于分析存在相互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将所有变量对其他所有变量的滞后变量进行回归,从而更全面地解释变量间的影响。本文需要研究理财业务大类资产收益率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关系,所以本文适合选用VAR模型。
(二)变量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基于VAR模型的分析要求变量本身是平稳的或者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形式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SIC。D表示变量取一阶差分,*、**、***分别表示显著水平为10%、5%、1%的临界值。从检验结果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MAR-GIN、BOND、CREDIT、MONEY、STOCK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所以后续进行协整检验。建立VAR模型需要确定滞后阶数,使用不同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准则的判断均显示1阶滞后最优,所以选择VAR滞后阶数为1。在确定最优滞后期以后,为了分析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必要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三)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分析根据模型的比较,本文选择协整方程都不含趋势项包含截距项的线性模型进行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大特征根统计量显示:在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零假设下,以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其余都不能拒绝原假设。这证实了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本文所涉及的5个变量之间有且仅有唯一的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表5所示,从各变量的t检验来看,除了CREDIT以外,其他系数均显著,说明模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协整方程可知:(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均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2)从影响系数大小来看,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大,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次之,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对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影响最小。
(四)VAR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和估计分析先对VAR(1)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从图2中可以看出,VAR模型的AR特征根倒数的模全部落在单位圆内,最大特征根倒数的模为0.9161<1,说明模型通过稳定性检验,所以认为该模型是稳定的。模型估计结果的矩阵形式如表6所示: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影响最大且相关系数显著。(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与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和债券资产收益率的一阶滞后项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关系数也很小。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有必要对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基于VAR(1),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主要对于MARGIN和STOCK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2)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的格兰杰原因。(3)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不是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
(六)脉冲响应分析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可以考察某一变量出现外部冲击对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即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冲击对模型系统变量的当前和未来变量值的影响路径。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利差在其他变量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和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在其他资产收益率受到外部冲击后的响应路径。从图3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银行理财业务利差第1期均未有反应,此后出现正向反应,并逐步增强,一般在第4期左右达到峰值并逐步减退。(2)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轴(第7期之前),这一正向反应具有更显著的统计学意义。(3)银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冲击响应的峰值强度最高,为2.5391。从图4可以看出:(1)针对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第1期均出现负向反应。(2)针对债券资产收益率的正向冲击,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的负向反应持续10期。(3)银行理财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资本市场资产具有风险对冲作用。
(七)方差分解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优势在于反映变量的相互作用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没法客观分析影响的大小。方差分解分析是VAR模型中不同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分析每一个随机冲击对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本文有五个VAR模型的变量,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MARGIN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下:从表8的情况可以看出:(1)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自身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第2期时这一影响占比达到98.09%,此后逐步减弱,至第10期占比为58.21%,平均占比为76.30%。(2)其他变量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贡献度随着期数的增加均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在四个变量中,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受资本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最大,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4)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次之,第10期占比达到17.40%,占比均值达到10.12%。(5)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波动和债券资产收益率波动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利差波动的影响很小,占比均值仅分别为1.31%和3.38%。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第四部分理论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不仅符合银行理财业务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美林投资钟模型,也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绩效。从第五部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协整方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虽然资本市场资产的占比不足30%,但是资本市场资产已经成为支撑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绩效的最重要资产,其贡献度已经远超过作为银行理财业务传统资产种类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债券资产,所以参与资本市场业务将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经营的重要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目前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的资本市场资产的主要业务模式还是配资融资类业务,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业务规模占比很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一是现有收益率型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特征和资本市场投资的波动性特征存在错位,监管部门应加快引导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作为业务转型的方向,依托风险真实转移的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空间和广度更大。二是银行理财业务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投资管理体系都不适应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自身应当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培养专业团队、调整风险管理体系、赋予理财部门独立的投资运作权限等。三是委托投资是短期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模式,委托投资可以有效融合银行理财的资金来源优势和专业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优势,同时也促进了银行理财自身投资能力的提高。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未对资本市场资产进行分类,数据样本较少,缺少全行业的数据等。使用其他模型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银行理财业务参与资本市场的收益风险分析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imsCA.MacroeconomicsandReality[J].Econometrica,1980,(48),1-47.
[2]张旭阳.回归本源,跨界布局[J].银行家,2015,(4):39-41.
[3]付巍伟.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要性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203-204.
[4]马续田.以资产管理业务为载体重归资本市场[J].中国银行业,2015,(5):56-57.
[5]何德旭,李锦成.中国影子银行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金融,2015,(4):77-82.
[6]刘知博,贾甫,等.银行体制、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金融风险[J].经济体制改革,2014,(5):134-138.
[7]郜哲.基于投资时钟原理的中国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与实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49-54.
作者:程鹏亮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 兴业银行 总行资产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