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理财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1.上市股份制银行发展相比国有银行更具有生命力,城商银行的发展也较为迅速。据普益财富4月28日的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在157家商业银行发行的15237款理财产品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数量为4966款,市场占比32.59%,环比增长0.18%,依然是发行主力军;国有银行发行数量占比26.12%,环比下降0.94%;城市商业银行也以30.16%的发行数量,体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有银行优势较明显,存款基数较大,而股份银行及城商银行竞争激烈,需依靠高收益与强营销来吸存;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收益较高,且管理能力较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而城商银行则凭借比股份银行更高的收益得到快发展。
2.在理财产品营销方面,销售方式单一、风险评估片面以及管理体系缺乏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销售主要采用网络、传单、电话的传统销售方式,投入较大且效果不太明显。在客户风险评估方面,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完成销售目标,通常忽视风险评估环节,片面提高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注重其风险接受能力与产品购买的匹配。而商业银行内部也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过于强调业绩,使得销售人员盲目强调产品的高收益,对相应风险进行模糊处理,或者将浮动型收益宣传为固定收益,这也将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
3.随着理财的迅速发展,政策监管力度也会加大,短期内理财的发展可能会放缓,但其健康成长也会成为趋势。2011年始,银监会就在强力打压银信合作理财产品,2013年又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政策密集年。2013年3月银监会8号文件,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订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或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标的物的对应,并对每个产皮单独核算。这样不仅增强了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及标的资产的透明性与独立性,而且对大量游离于表外的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了一定的管控。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发展以及政策的监管,势必会将扭曲高息揽存、规避信贷调控的理财产品拉回到代客进行财富管理的本质,其投资工具的地位也会逐渐让步于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点
短期内,银行理财业务依然侧重于两种倾向,一种是市场微观主体自发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种是作为投资工具的套利倾向。在这种阶段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的主要方面应该是:以技术化手段为重点的理财产品设计创新,以客户关系为重点的服务内容创新,以品牌构建为重点的营销创新,以个人需求为重点的私人定制创新等。
1.在产品设计方面,需要紧紧结合投资者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的创新。投资者对产品的需求无非是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和便利性。在提高预期收益率的同时,不应单纯依靠长期限与高起购额实现高收益,应该优化理财结构,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合理配比。对于便利性,则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如产品到期自动认购本产品或其他产品,对于募集期内的通知存款也可以尝试改进为自动按通知存款计息。此外还要注重发掘潜在客户的需求,拓宽理财产品面对的客户群体,在满足高收入人群理财的同时发掘农村、城乡客户。
2.在服务内容方面,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服务上还是只侧重于销售出去,没有建立从销售,到跟踪、了解、反馈、到再销售的一个完整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一套反馈机制,及时搜集客户对于各个理财产品的体验与评价,并对理财产品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使理财产品更加符合代客投资的本质。
3.在营销方面,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销售过于依赖收益高低,但当高收益成为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进行营销的主要手段时,考虑产品的差异化与品牌的建立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产品的低风险等级、银行的强投资能力德国。对于品牌的构建,应重点建立一级理财产品,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理财,此外还要加强一级品牌的推广和宣传,并注重口碑营销,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4.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代替客户进行财富管理的性质,如果能针对具体需求进行私人定制的话,理财产品的发展将会更加鲜活。比如,银行可以按照不同投资者对于风险收益的态度,在事前定制不同的投资策略,并严格按照双方商定好的策略进行全方位资产管理服务,在事中、事后建立客户数据库,界定客户性质,并进行定期回顾与分析。理财产品的私人定制也是实现产品差异化、提升竞争实力的良药。
作者:贺健健单位:四川大学
第二篇: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一、内部问题及原因
1.营运能力低下,高素质人才缺乏。这表现在银行未能给客户提供明确的资金损益情况说明。在产品到期后,对资金的本金损益、利率应得、风险损益、手续费扣除等项目均无明确标示。这种透明度的不足会使得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运作上存在不满。我国目前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数是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法律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全面的个性化服务,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而银行理财的推介人员是直接与客户接触来推介产品的,他们专业素质和对产品了解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
2.银行理财产品品种单一。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还是个小市场,银行虽然每年推出的银行理财品种都有所增加,但是仍然相当有限。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金融机构不能代客买卖,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业务。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这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业务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理财产品功能相对单一,复合性产品少。产品之间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联系,从而导致产品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整体竞争力不够。
3.市场营销滞后。尽管银行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个人储蓄,但银行业务利润大部分来自企业。银行做惯了“批发式”业务,认为“零售式”业务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利润少,因此银行在对个人营销银行理财产品上力度不强。个人理财作为一项面向大众的服务,在金融产品易被模仿的事实下,要保持竞争优势,品牌无疑是重要的。品牌效应使得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银行理财业务品牌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品牌同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各家银行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同小异,只是名字上的差异而已,不能真正体现各银行的整体形象。其次,不注重品牌营销。许多银行在理财产品上都属于“雷声大、雨点小”,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方式简单,品牌推广不足,导致品牌认知度较差。
二、对策建议
(一)增加和创新理财品种现在的银行理财市场是各大银行各自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在网上有关信息,或者直接向前去存款的居民推荐。然而各大行的理财产品大同小异,无非是利率各不相等对应持续期各不相等的理财产品,主要的竞争在于那“0.1%”利率差。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基本都能完成最终的筹资计划,这种情况下竞争的就是筹资期限了,期限有长有短,其中的隐成本就会有所不同。银行只有创新理财产品,创造更多“双赢”产品,创新宣传理财产品的途径,比如短信告知、网络购买等等,才能使本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更大的竞争力,优于其他机构的销售速度,同时有利于扩大和巩固银行理财市场。
(二)鼓励全民理财我们国家要发展金融市场,可以先从个人理财业务着手,鼓励没有经验的初级投资者从银行理财产品入手来接触投资、深入投资,一步步学习其他资产增值保值的途径。这是因为市场上善于投资和理财的居民占少数,多数还是没有什么投资和理财经验的普通市民,他们不仅不善于投资,甚至投资意识非常薄弱。所以,我们需要深入群众,宣传资产保值增值观念,全面介绍除了存款之外的其他资产增值的途径。
(三)加强银行内部治理银行只有完善自己的运作过程,才能增加投资者信心,留住老客户,争取新客户。试想当客户投资期满拿到本息,却发现数额不足,而银行无法找出原因给出明确答复,最终归咎于风险损失时,投资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投资者是会觉得真的是风险损失了还是被银行蓄意扣除了一些不合理收费呢?所以,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应该更加明确所需费用,如手续费、管理费等等并向客户明确说明。在结算时,能够让客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资金增值了多少,扣除了多少费用,有没有风险损失等等,而不是一问三不知,最终将一切推到风险身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才能留住老客户,争取新客户。
作者:陆雅琴李国军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第三篇: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走势
一、利弊分析
(一)银行利差收窄,赢利能力受到了阶段性影响。所谓高成本、高定价,在贷款利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用通过理财渠道募集的资金,必然会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影响其整体赢利能力。
(二)分流存款,抬高银行筹资成本。面对理财产品的猛烈冲击,不少银行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储户流失、储蓄存款大搬家,甚至影响到存贷比等监管红线达标等尴尬局面。受高成本高定价比值关系的影响,在大量销售理财产品的情况下,银行为维持其既得利差水平,向贷款客户输出的利率价格会上扬,影响筹资成本的提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景气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现金流趋于紧张,如果提高贷款利率或缩窄贷款适应客户群,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影响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经营性风险的显性增加。在存贷比制约下,银行信贷额度越发紧张。为规避监管约束,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已由原来单纯借道信托公司出表,改为经多种隐蔽渠道出表,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四)面临或有的政策性风险。受贷款规模紧张的影响,2014年信托贷款债权、委托贷款债权或直接发放委托贷款等新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悄然热卖。已有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通过理财特别是信托类理财渠道流入房地产业。这使银行面临较大政策风险,与央行、监管机构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
(五)面临市场风险。一旦利率、汇率彻底市场化,基于利率管制的传统理财业务模式势必被高度市场化的存款所冲击,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风险定价的结构化理财业务模式。而结构化理财迎合了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结构化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广、结构丰富,可以很好地平衡投资与投机两者之间的搭配,在保障部分或全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挂钩衍生产品,激发投资者的想象空间,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不付出很大成本的基础上,有机会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领域,大幅增加产品的吸引力。监管利剑从实质上讲,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属于“擦边球”状态,主要是借助不同市场间的制度差异,以跨市场产品的方式博取收益。随着监管层对跨市场金融产品风控意识的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跨市场套利空间或将收窄。银监会尚福林主席在2014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业务中的非标债权资产总量有所下降,表面上已经符合银监会“8号文”中的比例要求,但部分理财资金名义上投向了同业存款,背后对接的仍然是信托受益权、委托贷款等非标债权资产。从监管层政策动向和银行业发展趋势看,2013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两堵两疏”:在理财资金投向上,减少“变相信贷”,转投债券等标准化工具;在理财资金运作上,摆脱“资金池”,走向透明化,摆脱“刚性兑付”,走向“类公募”化。归纳而言,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要缓释银行理财业务积聚的风险,逐步扭转银行业扭曲的资产负债表结构。
二、对策建议
(一)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有相当一分部客户金融投资知识较为匮乏,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盲目跟风式的购买理财产品,被动接受服务。对于这部分客户“类储蓄”式的产品需求,银行应加强引导,通过加大国债以及其他保本、保收益的低风险产品的销售力度,将这部分疯涨的需求由“表外”拉回至“表内”,减少储蓄存款与理财产品的频繁转换,不做恶意竞争,更不为冲击时点而增加自身与储户的风险,从而保障银行与储户的资金安全。
(二)继续规范培育资本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增强客户的投资信心,吸引相当一部分金融素质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理财产品客户。银行要充分借助外部资管机构、衍生工具和优势交易地位,做大做强中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业务。首先,加强与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资管机构的合作,通过角色和业务的互补,大力发展权益类理财业务。其次,要充分发掘银行在衍生交易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结构化理财业务。最后,银行要充分利用优势的交易地位,大力发展跨市场套利理财业务。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当然我们讨论的利率市场化是在稳健成熟的基础上,其利率的杠杆效应应控制在社会平均经济成本,尤其是实体经济成本综合回报率的幅度范围内,大起大落的利率市场化,回过头来会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作者:张天佚孙雪峰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鸡西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