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中银行会计的作用实践范文

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中银行会计的作用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中银行会计的作用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中银行会计的作用实践

从财务角度看,风险成本的高低是影响金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分析商业银行利润表中的收支结构可以看到,资金成本、税务成本、费用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是银行的五项主要成本。与其他成本相比,风险成本会因资产质量的好坏而更具“弹性”。风险管理能力强,可以降低风险成本,并同时转化为净利润,反之,则会吞噬银行的经营成果。做好当前银行会计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银行会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做到尽早识别、准确计量、科学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呈现新特点对银行会计带来新挑战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加速,我国金融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新型业态,伴之而生的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一些新型风险逐渐显现,这些新型风险与传统风险交叉渗透,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金融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和管控,对现有银行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和挑战。金融风险从资产负债表内向表外传导。传统意义上的银行风险主要集中在表内。但随着理财、资管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表外资产规模急剧扩张,不仅放大了流动性风险、提高了杠杆比率,也使金融风险呈现隐蔽化、复杂化的特点。伴随着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其所承载的风险也以较快速度积聚。金融机构若不能进行穿透式核算以及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容易积累并引发重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交叉传导。长期以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被视为相互独立的风险类型分别加以计量和进行资本配置。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银行多元化、综合化经营进程逐步加快。资本市场风险与货币市场风险叠加,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风险交织,本币风险和外币风险并存,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相互交织,互相传染,各种风险有可能形成“共振”。银行在多种风险交叉传导的场景下,风险敞口和潜在损失计量难度加大,给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风险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交织并存。

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了金融业务模式的变革,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大量涌现。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行业边界较为模糊,相关法律不够健全,金融监管相对薄弱,资金流动缺乏可控性。由于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传统信用风险与创新风险交织并存,加大了风险隐患,一旦爆发,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快速传播性、影响瞬时性和复杂多变性等特点。为防范上述新型风险,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托管、会计标准、信息披露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境内外风险出现跨国传导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及各个行业领域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也日趋紧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金融活动相互影响和融通,国内外利率、汇率,股市、债市联动度日益增强。国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的波动都可能引发国内的金融风险。境内金融风险与境外金融风险的跨国传导,不仅使会计监督管理难度加大,也给银行会计及时识别、准确计量和全面揭示金融风险提出了新的难题。充分发挥银行会计信息导向作用防范金融风险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交易方式、管理流程正发生着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不断协调融合,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出台,商业银行进入了以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导向的新阶段。银行会计应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与银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会计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落实新准则要求,实现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了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于2018年初在部分金融机构正式实施。此次修订不仅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重大成果,更是夯实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改善财务报告质量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使得商业银行客观识别风险和计量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计提了更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与资本,从而能有效抵御各类风险冲击,维护金融稳定;减值计提范围的拓宽使得金融资产减值范围不再局限于资产负债表表内项目,而是紧紧围绕风险实质,对承担风险的表外信贷资产也要按照信用风险程度计提减值准备;金融资产计量模式的变化增强了金融资产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方式分别提高了对金融资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量化精确性,强化了对风险的实质反映。及时准确计量金融风险,对创新工具会计处理进行前瞻性研究。会计对风险确认和计量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金融风险的揭示、防范和化解具有重要作用。银行会计应牢牢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核算原则,提前介入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环节,对金融产品和工具进行穿透式计量,还原各种复杂创新背后的真实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业务实质,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奠定基础。

比如,对多方主体参与的风险参贷业务,银行会计应通过业务模式分析同时结合合同具体条款,在理清各方权利义务和风险报酬情况前提下,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为后续业务开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税务风险的防控提供前提条件;银行会计可以积极研究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将银行风险对冲的经济结果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为财务报表的稳健表现,防止常规会计处理下可能产生的会计错配和损益波动,从而如实反映银行的风险管理活动。全面充分披露风险,满足各方对银行信息的需求。银行会计可以通过发挥财务信息的评价作用,对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进行评估。全面完整披露金融风险并向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传递决策有效的信号是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宏观管理的角度,银行会计是统计的基础,会计所提供的各项金融信息按统计规则加工后成为国民经济和金融管理的数据基础,成为国家制定金融货币政策以及信贷产业政策的重要参考;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目前监管的信息手段还主要依赖于会计数据,银行会计所提供的盈利、风险、资本等信息,是构建逆周期监管制度框架的重要信息来源;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债权人、股东、分析师、客户、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都是银行会计信息的需求方,通过完整披露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向市场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外部市场的约束作用。借助数据分析手段,发挥银行会计的风险监测预警作用。一是通过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手段,对内部信贷管理、风险管理、内控管理等相关数据以及外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行业发展等相关资料,在进行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后,能够按照行业、地区、国别等维度对风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和揭示,为银行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二是通过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细致多维的盈利分析,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前瞻性预警,处理好短期效益需求、财务资源配置和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关系,不断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银行会计行业自律。会计工作既有严格的准则规范约束,又需要借助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分析和判断。加强银行会计管理,首先,需要提升会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会计人员深刻认识到会计职业的价值、岗位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真正做到模范守法、严于律己,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融入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其次,要强化银行内部控制,完善会计制度,健全会计机构,夯实防范金融风险的财会内控基础。

运用会计手段防范金融风险的实践完善会计制度体系,构建集团会计核算一体化管理体系。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工商银行已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同步更新了各类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制度,制定了集团统一的会计基本政策,建立起集团内母子公司、境内外机构一致的会计信息基础,财务报告综合管理系统已覆盖至全部海外分行、子行和境内子公司。近年来,按照国内、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的结果一致,外部审计师均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会计管理的一体化,降低了工商银行财务并表的操作风险,保证了对外披露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也为集团其他领域并表中的风险防范提供了条件。坚持谨慎性原则,按新准则要求提足拨备。2018年1月1日,工商银行顺利实现了预期损失模型在实践领域的落地应用。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工商银行充分考虑金融资产的预期信用风险,并将其体现在模型各类参数的选取中,在此基础上,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科学、准确地计量各类资产预计损失,动态、真实、足额提取拨备,保证资产风险得到充分覆盖。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后,全集团资产减值准备的保有金额有所增加,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估值计量工作,提升会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协同程度。为满足客户投资、避险、兑换等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地评估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准确反映其交易风险,是会计估值和风险管理面临的共同挑战。工商银行自建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平台”,集交易数据导入、输入参数选取、估值引擎调用、计量层级确认、结果自动入账等功能于一体。

该平台有助于对金融工具计量的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估值分析的效率和精确度。目前该平台已推广至大部分境外机构,并针对境外机构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优化,解决不同境外机构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全集团会计估值与后台账务处理联动的系统格局。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平台能将估值数据在中、后台实时共享,为会计计量和风险计量建立起共同的数据基础,使会计估值尽可能公允反映金融风险信息,从而能及时防范风险并对已出现的风险进行恰当处置。发挥管理会计作用,实现风险精细化传导和分解。借助管理会计系统,通过构建涵盖风险的核算体系,可以将准确量化的风险因素贯穿于预算、评价和考核全过程中,将全面风险管理责任向各维度责任主体进行传导分解,实现全行可持续发展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核算体系方面,建立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业绩价值核算体系,从多角度反映成本与收益,准确核算出各维度涵盖风险的效益指标,如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预算体系方面,建立“条块结合”的预算体系,将全部风险量化分解至机构、部门、产品和员工等维度,定期对机构、产品、部门或条线进行专项风险预算差异分析,追踪风险动因和背后的管理问题;考核体系方面,将风险因素纳入各类考核评价指标,建立奖惩分明的风险考核体系,凸显风险回报的激励导向,在深化金融风险管理的大背景下,围绕实质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全面落实到机构、部门和员工等被考核主体,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体系的作用。

作者:王志敏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