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信贷审查现状及完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的完善
1.有利于信贷风险控制的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环境和业务产品的不断更新。银行战略发展的思路必须跟随改变,以质量效率为核心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是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主流战略。战略一旦确定,各项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目标明晰、发展有方向,信贷审查的观念也将随之而变。管理战略的制定还要注意不能一成不变,因为管理战略的制定必须基于银行的经营目标、分析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内部管理和市场定位的变化等随时调整和修正。
2.风险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职能的完善
(1)机构改善
商业银行设立一个科学合理、风险可控的内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发挥信贷审查作用的组织基础。一般情况下的内部控制层级分为三个层级:①负责制定和实施商业银行风险在战略层面上的事务的风险管理最高层,一般由董事会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组成,它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方向决策和引导基层管理机构。②负责具体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审查制度、风险计量模型和量化分析标准的制定及具体管理,作为独立于日常交易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通常它设立于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实施监督和控制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评估、评价信贷业务部门的的风险管理水平等职能。③负责信贷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控制的是信贷业务部门,它于整个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状况密切关联,它与处于第二级的风险管理部存在着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的关系。它的职能包括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和策略之外的有关风险管理,具体的工作包括向风险管理部报告、信息反馈等。
(2)人员结构调整,专业素质提升
我们知道,在具备先进技术和广泛人力资本基础的经济中,专业人才比掌握多项才能的“全才”更加能够发挥作用。要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发挥信贷审查的作用,应当调整人员的结构,采用行内选拔、行外招聘等多种形式,遴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的人员,分别授予信贷审批和审查人员岗位。通过培训、轮岗、独立审查等形式不断提高审查审批人员的专业素质。设置合理和科学的考核机制,评判审查审批人员的工作业绩,采用定期考核淘汰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查审批人员队伍,从人员思想上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推行健康持续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随着信贷审查审批和人员管理的垂直式管理,在矩阵式组织架构的双重控制下,信贷风险的控制可以得到显著的改观。
(3)审查模式的改变
要提高信贷审查的效率,保证信贷审查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必须对现有的信贷审查模式进行改变。要求总行尽快推行主审查人制度,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具体是先按照信贷业务可能形成的偏向,细分主审查人的工作状况,再根据实际业务的开展情况设置不同的层级和审批权限,按照业务规模,至少要配置2-3名权限在常规范围内的主审批人。审查人员归属总行统一管辖,人员任职、升级、考核和培训等均由总行统一安排和开展,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信贷审查受制于所处分行的约束,保证信贷审查的独立性。
二、内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完善策略
要使得银行的信贷审查得到改进,必须形成经营观念和业务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放弃过去偏重追求规模增长和信贷数量扩大的观念,转变为重实效、讲质量的质量型经营观念。银行要放缓对总量扩张的要求,加强对质量优良和效益持久的经营发展思路。首要的转变应该从高层管理者的思想转变开始,我们知道领导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对企业从事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实际情况无数次证明,领导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是企业整体经营和风险控制的转变,没有领导的支持和引导,再合理和科学的工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机制都会失去执行力度,风险防控效果难以展现。
配合改进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能,信贷审查的操作规程也要适时跟进,不断完善。一方面是明确责任,规范岗位间、人员之间因责任不明晰而带来的效力丧失。制定统一的信贷审查标准,加强信贷项目审查的效果。如加强新增发放贷款的担保要求,对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要求,强制推行必须提供有效担保措施的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的贷款,降低信用贷款占全行信贷总量的比例,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加大对不良资产的转化和催收工作,对有条件的不良贷款,可以要求增加有效担保,追加企业法人个人担保等措施,加大企业信贷违约的成本和约束力。不断强化内部管理职能,防范信贷风险的爆发,要求所有审查人员遵循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规范信贷操作规程。贷前搞好对贷款户的科学评估,信贷人员要深入贷款户改进后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总行下发的分下要求和标准,准确、客观公正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操作规程的优化,一方面是配合银行的经营发展在符合国家政策和经济导向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让信贷审查程序化、流程化,提高操作规程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信贷审查工作的基础内容。
三、信贷审查系统的完善策略
提高信贷审查基础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在信息技术突破性、爆炸性更新换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信贷审查的基础性工作含有大量的模型设计、定量分析和价格核准等计算性工作,如果能够较好的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设置合理的分析模型、采用自动的程序,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简化信贷审查的数据分析、定量计算的基础工作,既保证了数据分析计算的快速运算,还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无误,简化人员低效的重复劳动和避免手工计算可能产生的人为误差。具体到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客户评级、债项评级、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将贷款管理的全面工作从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纳入到系统化、自动化的信息技术系统之中。减少认为手工操作的误差和低效,还可以防止审查人员主观因素导致的判断失误。
系统模块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充分运用:
1.客户信用评级模块
客户信用评级模块主要由客户经理信贷调查环节发起,系统根据客户的财务比率、行为特征、所属行业、经营环境和交易历史等信息,由客户经理收集和整理资料,录入系统,系统通过预先设定的分析模型和计算公式,结合系统维护参数,计算出客观的客户信用评级等级,作为判断是否可接受该客户的判断依据。
2.信贷审查审批控制模块
信贷审查审批模块需要实现原则为真实、完整、及时性原则,客户经理必须保证录入信息的原则性要求。模块首先应该包括对客户资料和信贷项目汇报的真实、完整的审查要求,采取客户经理录入,信贷审核复核的交叉输入方式,保证录入信息的真实有效。其次是,二是以快捷方式下发审批结论。当信贷审查人员完成审查报告,并存入指定的系统数据库,贷款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具有信贷审批权限的人可以在方便的时候,登录系统完成审批、否决、完善项目方案再议等多种审批操作功能,在各位委员独立审批意见达到要求时,系统运用人员将根据每位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的不同意见,综合总结出信贷审批的方案。当符合信贷审批标准的结论产生后,系统可以自动判别审批结果是否生效等等。
3.审查审批模块的内部控制因素
审查审批的内部控制因素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基础,按照业务流程的顺序,从初期的信贷调查开始,首先是按照企业的发展计划、依据了解的企业管理能力,结合财务报表计算客户的还款能力,判断企业在融资安排上的贷款动机,初步给出风险回报率可否接受的结论。其次,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状况,评估企业发展计划的可信程度,做出定量分析的检测;再次,依据定量检验的结果,按照定量分析的准则和定价分析标准,做出信用评级和合规性评审,确定贷款价格;最后,根据银行信贷资金的计划和状况,审批贷款组合方案,提出后期信贷管理要求和风险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