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定价管治的思考范文

商业银行定价管治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定价管治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定价管治的思考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政策出台,都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才了开了空间。同时,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陆续在境内外公开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理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经营管理行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越来越重视定价管理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性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实践及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银行服务价格监管的放开,商业银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产品自主定价权利。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成为境内或境外上市银行,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的性质要求商业银行注重股东回报,根本改变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为集约化经营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决定了定价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定价的功能、如何通过定价行为有效地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防范各项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总体收益,是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价格由政府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规模管理为重点,包括制定下发存、贷款计划,完成计划规模目标等等,基本没有成形的定价管理。各行虽然都有利率管理的职能,但也主要是贯彻执行央行利率要求,银行本身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服务价格方面有了合法收费的权利,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定价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开始了主动定价、积极定价,建立定价管理运行机制的历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已充分认识到了定价管理的重要性。宏观形势的改变,以及商业银行陆续成为境内外上市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由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对股东回报的诉求,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这些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层认识到价格对于银行收益的杠杆作用,定价管理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已普遍开始了定价机制的建立工作。据了解,各行基本上都已着手定价管理机制的建设,并且部分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已初步完成了此项工作。各行普遍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定价政策的决策机构,并将日常定价管理职责归口于总行职能部门。较为通常的归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定价管理归口于一个部门,该部门牵头负责利率、服务收费等所有定价管理事宜;另一种是将定价管理按业务性质分散归口于不同部门,如将利率定价管理归口于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将服务收费定价归口于中间业务管理部门。

第三,在贷款定价方面,尝试定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商业银行有了广阔的贷款利率自主定价空间,开始尝试搭建与贷款风险评级相对应的各种贷款定价模型,并在实践中加以试用。

第四,在服务收费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场定价的游戏规则。各行在遵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前提下,合法、合规主动定价。随着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日益丰富,服务收费的种类与项目越来越多,最多的银行已有400余项收费项目。近几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服务收费有:2004年的借记卡年费、2005年的储蓄存款小额账户管理费、2006年的银联ATM跨行查询手续费等。在商业银行试水服务收费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反应较为强烈,使银行越来越注重定价的市场策略,并初步形成了市场定价的游戏规则。

第五,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渐认识到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积极作用,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运行方式,以自主开发或引入改进等方式,探索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据了解,个别银行已完成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设,并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运用到全行绩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定价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自身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定价管理的作用认识尚不十分清晰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对定价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定价管理的模糊认识。

一种模糊认识是盲目夸大定价管理的作用,把定价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这种片面认识,从根本上讲,还是对定价没有透彻的理解,不知道是先有银行的各项产品,才有产品的各项价格。如果银行的一项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力,单单依靠价格竞争是很难有理想效果的。

另一种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定价管理重视的传导仍不彻底,虽然管理层重视定价,但随着政策传导效用递减,基层分支机构或一线的工作人员可能对定价政策不熟悉,对定价管理流程不十分了解,可能在拓展业务时依然忽视议价的必要性。

(二)定价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定价管理机制或体系,但仍不十分健全。具体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定价政策成熟度欠缺,就事论事的多,从战略高度明确的少。二是定价管理组织分工存在不明确的交叉部分,由于商业银行产品众多,随着产品组合创新以及产品交叉销售的增多,有些产品涉及多个业务条线和价格,现有的定价管理组织分工可能出现“模糊地带”。三是定价管理操作流程不规范,虽然从制度层面建立了定价管理的流程,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定价执行力较为薄弱。四是定价管理监督乏力,如在贷款发放前,信贷“前”、“后”台人员一般只注重贷款手续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往往忽视对贷款定价的审查;在贷款发放中,会计人员只注重贷款凭证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复查,往往也忽视对贷款定价进行复查;贷款发放后,等事后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贷款定价中的问题,因已与客户签订合同成为既成事实,问题往往难于解决。五是定价信息反馈工作薄弱,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多是通过“点”的收集,公允、合法的价格信息渠道较少。

(三)科学定价尚缺乏有力的工具和系统支撑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积极尝试定价工具和模型的开发与运用,但离真正科学定价还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一是利率定价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能与我国市场的实际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信用风险评估尚未做到精准,虽然不少银行已着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系统的开发,有的领先银行已初步开发完成,但内部评级法系统是建立在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而历史数据匮乏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对成本缺乏细致分析,部分银行虽已投入并开发了管理会计系统,尝试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析银行的各项成本,但尚未进入全范围使用的阶段。三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开发和运用还不成熟。四是有不少银行对本银行定价统计信息的收集还处于手工统计阶段,建立在银行计算机生产核心系统基础上的定价数据信息系统有待开发。

(四)服务收费定价与现实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收费种类较少。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收费项目最多的已有400余项,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西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品种众多、明日繁细,据统计,累计开展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已达上万项。例如,为了提高信贷产品收益,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了多样化收费,仅配合住房按揭贷款的收费就可多达90多种,从放贷时的建档费、加急申请费,到日常账户维护类收费、增值服务收费,再到还款时对提前或延期还款收取罚金,贯穿了按揭贷款全过程。我国商业银行此类收费仅两三种。

二是中间业务收费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一些高技术含量、高收益、高层次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较少。根据《2006年全球零售银行报告》,中国银行业核心服务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传统支付服务。保险、基金、财务顾问和信托等新型收费业务所占的比重很低。相比之下,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财务顾问、承销、信托、租赁、保险和基金等非传统收费业务在手续费收入中的占比较高,如2006年汇丰银行此类收入占比高达50%.

三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较低。国内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总体收费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能覆盖成本。而西方商业银行在定价策略上基本以成本作为定价底限。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银行相比,2006年中国银行的核心服务价格为11欧元,依旧处于最低的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0欧元,最高水平为205欧元。

四是我国商业银行手续费收入占比较小。在中间业务收费种类少、收费价格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呈现出绝对额逐年增长、占比有所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所占份额仍很小,手续费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约10%左右,而在2005年,花旗银行这一比例已高达163%.

(五)定价外部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已完全市场化,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由央行管制,两个利率体系各自独立,割裂存在,造成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建立有很大难度,从而对建立存贷款定价模型和内部资金转移系统形成较大障碍。

此外,中间业务收费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收费的社会环境与国际通行情况相比有很大差距。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公众长期以来积淀的经验和消费习惯都判定银行提供免费服务是天经地义的。虽然银行收费是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实行的,但依然不能消除公众对银行收费整体上的反感情绪。

(六)定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定价管理是个较新的业务管理领域,目前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银行普遍缺乏定价管理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强定价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专业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定价管理实践中加以锻炼和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定价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正确树立定价管理意识。我国各商业银行全行上下都要正确认识定价管理,既不要忽略其作用,也不要无限夸大其作用。银行内部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分析指导等措施来加强正确定价观念的传导,并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使一线营销服务人员树立效益观念,提高落实定价政策要求和执行定价管理流程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升议价、定价能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商业银行定价管理体系。国内商业银行可根据战略定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西方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体系,选择模仿建立适合本行的定价管理体系。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系统化的定价管理体系;而中小型银行也无需和大型商业银行盲目攀比,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建立相对简单的定价管理体系,在定价策略上采取跟随大型商业银行定价的策略。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定价管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定价申请审批机制的建设,还要加强定价流程的落实,努力实现定价管理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要加强对定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定价的执行效果。此外,还要搭建定价管理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渠道及系统建设,敏锐把握市场信息和本行定价执行的实时情况,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调整定价策略,及时发现价格异常状况。

三是做好定价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要尽快完成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项目的开发,充分运用历史统计数据,用更科学的模型评估计算商业银行的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为建立更精准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做准备要抓紧管理会计系统的开发,早日实现作业成本法的全面运用,精确计量定价所需的各项成本;改革资金管理体制,实现资金总行集中管理,创造适合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建设的资金管理条件等等。这些基础性工作,每一项工程都很艰巨,都是商业银行的重点核心项目,不仅需要耗费较长的开发时间,也需要银行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定价技术工具。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先行借鉴一些相对简单的定价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当前行之有效的定价模型与工具。同时,制定定价工具的近远期开发目标,并为此目标的实现积极创造条件。

五是积极创造良好的定价管理内外部环境。良好的内部环境除了理念意识层面的定价文化建设之外,还包括创造条件,提高定价管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与此同时,要创造和谐外部金融环境。商业银行要将中间业务收费与提供更多更好的银行服务紧密联系起来,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付费获得的服务“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培育公众付费意识,避免让公众产生银行只是在单纯收费、涨价的错觉。银行同业应严格自律,相互协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和遏制价格恶性竞争,不搞价格联盟,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