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共7篇)范文

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共7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共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共7篇)

第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一、西部城市商业银行SWOT分析

对西部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充分的SWOT分析,能够对其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建议。在优势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属于一个新的金融群体,从国家放开到现在发展也只有三十年左右。全中国目前有5000家左右,他们级别层次不齐,大部分分布于东海岸一带,而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屈指可数。另外,中国西部地区的企业多为资源能源型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同时,资金储蓄量也较大。这对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一个优势,有利于银行吸收存款,有利于银行提高西部地区资金流通的作用。由于员工的本土性较强且西部地区企业数量较少,所以客户忠诚度较高。最后一方面优势就是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西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小,经营策略方针较为简洁,能够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随时调整发展策略。在劣势方面,首先就是来自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还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威胁。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客户数量较少,业务范围欠发展,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在与上述银行相抗衡的情况下容易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前文也提到,员工的本土化较为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机遇方面,国家现在正直西部大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西部地区政府对于地区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较为重视,西部大部分资源能源型企业开始战略转型阶段,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威胁方面,国有四大行以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威胁,银行业自身也在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也对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最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风险监管、资金风险等问题。

二、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建议

从以上分析过程来看,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拓宽资金市场,增加融资渠道,放眼于全国金融市场。将客户仅仅锁定在西部地区本地区的企业以及散户,对于银行业务的客户涉及范围较窄,不利于银行大范围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另外,银行的金融服务拓宽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地区资源能源型产业,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和资产担保机制,放眼于中小企业以及服务行业的企业。将强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严格审核发放贷款以及自身准备金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证储户随时随地的可以存取现金,避免出现银行挤兑现象。充分站在储户的角度上去考虑自身服务的合理合规性。积极吸纳区外人才,注重个人学历水平的同时要重点考虑员工创新能力,对于员工的培训学习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工资薪金制度,创新员工晋升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要加入关于风险控制的因素。提高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比重,细化服务市场,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但要切忌妄求大跨步创新,缩小创新周期,分阶段小成果创新,也能够给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威胁。市场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管理创新等领域的不断创新都要跟进。运用多种经营管理方式分散经营风险,积极参与国内银行业间的互相合作,进行互相学习交流,适时的进行服务联合、产品联合能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分散自身风险。放眼全球经济发展,充分审视全球经济发展走向,预测金融产品需求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开发金融新产品。

作者:罗家立刘军洋张雅甜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篇: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选择

1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1.1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

1.1.1江苏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下降(见图1江苏金融机构存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从图1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尽管整体存款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存款的增速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导致下滑的原因除了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外,金融脱媒现象不可否认。在各项存款中,个人和单位的存款增长最为缓慢,甚至有个别月份呈下降趋势。这显示了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资金流动性较强。

1.1.2江苏商业银行贷款下降(见图2江苏金融机构贷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在图2中,江苏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幅度总体缓慢,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个人贷款增长尤其缓慢。中长期贷款虽然仍占贷款总额的较大比重,但许多已经被其他的金融机构所取代,包括自有资金、FDI、股票、债券融资等,这表明金融脱媒正在进一步深化。

1.1.3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居民的投资结构也日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居民的金融工具逐渐丰富起来,既有存款、股票,又有债券、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居民的存款比例逐渐下降,活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30.27%上升为2010年的41.18%。而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9.73%下降为2010年的58.82%。这种变化说明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理财产品,储蓄存款被大量分流。

1.2技术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

①技术脱媒使得资金逐渐脱离银行体系,转而通过第三方支付体系进行支付清算,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商业银行的业务,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总量和结构造成负面影响,银行的贷款增速降低,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②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对象逐渐由信用级别高、信用风险低的大中型企业转向信用级别较低、信用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需要商业银行更加注重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③优质大企业客户贷款将被资本市场迅速分流股票及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使得优质企业逐渐开始选择其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对银行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而这些本来都是商业银行原本的业务领域被瓜分了,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第三方支付开展位于全国前列,所以金融脱媒对江苏商业银行的影响巨大。

2江苏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2.1银行业务转型为多品种业务,一方面在经营手段上,继续巩固原有的业务;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宽业务领域,开展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信息咨询和代保管等新兴高效业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2.2加快发展核心业务①寻找战略伙伴。本文所指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是非银行的投资者,其实就是金融脱媒的活跃方,在合作过程中根据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就共同发展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展开紧密合作,合作范围包括开展移动支付、移动银行卡转账、移动转账业务等形式。②加大交叉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从发达国家的业行业发展进程来看,金融脱媒的出现势必会推动银行业传统功能的转变,商业银行逐渐向混合经营和全能服务的方向发展。江苏商业银行通过与金融行业的其他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经济效益。

2.3借鉴国内经验,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虽然不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范围,但它具有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的优势,能有效帮助银行业应对金融风险,实现战略式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总体来看,其所占比例仍然较低,且增速缓慢。江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不到20%。因此,江苏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挖掘中间业务的发展潜力,结合客户需求,加快发展中间业务,逐步推动商业银行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

作者:席庆高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监管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并选择四川、湖北、青海等6省进行试点。2007年3月1日,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建设拉开帷幕,特别是2007年10月银监会将试点地区向全国推广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近成立的一家是2014年1月15日,宁波鄞州农合行新疆村镇银行管理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000家之多,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和服务充分性明显提升。截至2013年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达520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累计向111.9万农户发放贷款3097.5亿元,累计向28.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329.5亿元,支农支小的特色显著。由图1中的资料分析可知,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始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2006年末,我国银监会通过相关法律放宽了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所有社会资本均可以到我国农村地区建设村镇银行机构,这一年成立了19家村镇银行,迈开了第一步;二是发展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历了一年的试点探索之后,2008年、2009年两年新增村镇银行分别为72家和57家,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三是提速阶段(2010年1月至今),这四年新增银行数量惊人,分别达到了201家、187家、265家、199家(截至2013年10月的数据),投资建设村镇银行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建设村镇银行的队伍当中。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银行的建设步伐还会不断加快。当然,虽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受制于现实的种种情况,阻碍我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二、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筹集困难,运营成本较高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储蓄存款的增加。另外,村镇银行是一个新生金融机构,由于对其缺乏了解,农民更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降低资金风险。而且,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网点少,办公设施落后,不能开展对公业务,进一步降低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由于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向当地的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导致贷款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相关数据显示,部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严重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个别甚至超过了100%,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贷款需求旺盛与存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

2、经营风险偏高首先,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风险要大很多,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使得农户小额信贷容易形成呆账坏账;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信息落后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高市场风险。其次,农户自身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财产较少,加上农户缺乏通畅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投资获利能力不高,信用意识淡薄,一旦农户出现违约的情况,村镇银行强制执行没有保障,存在着极大的信用成本风险。

3、市场定位偏离办行宗旨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当地的“三农”和乡镇中小企业以及县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企业的首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严重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村镇银行在利润的诱惑下会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从当前村镇银行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村镇银行将资金投放在贷款金额较大的企业或是能盈利的优质项目上,面向大客户和高端客户,这种行为背离了既定的服务“三农”的办行理念。

4、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现代金融业务是一项日益复杂的工种,对工作人员的金融、税收、数学、会计、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属于民营经济创办的“私人银行”,并且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稳定的工作性质难以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目前成立的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员工只有大专学历,与国有商业银行本科以上员工占50%以上相去甚远,更不能与股份制银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70%以上相比,并且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金融领域专业培训,业务的不熟练增加了经营成本,也降低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

5、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村镇银行虽然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办行宗旨,但是当前政府在支持其发展的企业奖励、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够,尤其随着村镇银行的逐渐成长,政府对其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所降低。另外,村镇银行的结算系统孤立,大型银联公司对村镇银行这类小型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上与其他银行相去甚远,导致其不能办理信用卡、银联卡等业务,降低了其竞争力,阻碍了其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充满了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为了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可以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金,较高的资本金可以帮助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尤其在当前吸储困难的情况下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加强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可以和他们签订协议,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他们充裕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再者可争取早日进入全国银行拆借市场和在政策的允许下发行债券、票据等融通资金。

2、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完善的银行组织系统,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对信贷风险的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的素质或者主管评估失误造成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借鉴创新模式,如借鉴我国农业银行的“三户联保”模式,即三户农民相互监督和督促,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较高的还贷率,而且可以增强风险防控水平。

3、立足县域、面向三农,服务乡镇中小企业村镇银行的建行宗旨和自身特色就是“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也是其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应始终坚持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重点支持农户、乡镇中小企业,严格限制村镇银行资金的投向,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提供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4、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是任何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在村镇银行建立初期,高素质的人才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条方针。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步伐,积极引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出众的高级工作人员,发挥他们帮、传、带的作用,帮助其他员工快速提升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相关农业特长、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才队伍。自身培养的人才队伍成本相对引进低,知识更专业,归属感更强,更适合村镇银行的发展。

5、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政府应在企业奖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向村镇银行倾斜。政府对银行的奖励对象不能仅仅限于当前新成立3年之内的村镇银行,对成立满3年的银行也应每年进行一定奖励,以表彰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将村镇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时限,激发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也应该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另外,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公信力,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村镇银行建立的目的、意义以及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乡镇企业来办理存贷款等相关业务,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姚柳周孟亮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第四篇: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

一、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

1.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不到位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网点渠道和产品服务两方面。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等限制性因素虽被允许开设网点但是考虑到开设网点的土地或营业用房、员工工资等营运成本较高,给村镇银行造成的资金压力较大等,村镇银行开设网点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很多村镇银行没有网上银行,没有接入银联、结算系统不完善。在加入银联和其他金融业基础系统的收费标准上,村镇银行跟拥有众多网点、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被同等对待,标准基本持平,这对网点设立较少的村镇银行来说成本相对高出很多,并且村镇银行一般只能进行同城票据结算,结算系统不完善,不能满足客户的结算需求。同时村镇银行目前只提供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没有开展业务和理财业务,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在农民理财意识提高、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使村镇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网点渠道少,产品服务单一使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2.社会认可度低,存贷比较高借贷的本质即为信用,与其说村镇银行在经营借贷业务不如说村镇银行在经营信用,而信用来源与社会认可。村镇银行因设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网点少等因素饱受当地居民的质疑,社会认可度较低。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普遍的主观认为村镇银行即是“私人开办的银行”,风险较大,而客户之所以把钱存入银行就是考虑到其安全性,在客户的意识里村镇银行存款安全性无法得到可靠保障,致使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困难。同时村镇银行设立在县域以内,居民本身就不富裕加上资金外流严重,更是限制了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较多,主要是因为村镇银行决策速度较快且对贷款客户的要求相对较松,对所在区域内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吸引力较大。吸收存款较少,贷款业务较多使村镇银行存贷比高位运行,流动性风险较大。

3.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村镇银行的股东由主发起银行与其他非银行业企业法人、自然人组成。《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村镇银行最大的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总股本的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2012年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虽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但是并没有提高民营企业的最高持股比例,发起行仍有绝对控股权。这种硬性规定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目前村镇银行几乎成为了发起银行的分支机构,一些村镇银行的董事长、监事长、行长均有发起行指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其位不谋其政,缺位现象严重,形同虚设,削弱了村镇银行的独立性,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其次,缺乏相应的大股东制约机制和减持、退出机制,一方面导致大股东严重干预村镇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导致大股东处于自身资金充足率的考虑不愿增资扩股,限制了村镇银行的规模。

二、解决我国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具有重大作用,因此解决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增强法人独立性保证村镇银行的法人独立性有利于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三会一层”运行制度,即村镇银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运行制度,落实村镇银行“三会一层”的职责,切实保障“三会一层”的地位,使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对村镇银行的决策、监管、经营管理等职能;另一方面要完善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设立科学合理的大股东制约机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政府资本、金融公司等入股村镇银行,对发起行的最高持股比例进行限制,最好是形成政府或大型金融公司与发起行共同控股,改变村镇银行股权结构中发起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充分调动其他股东的积极性,保证村镇银行的法人独立性,促进村镇银行良性发展。

2.加强村镇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其服务“三农”,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初衷。村镇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主要是贫困或者是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因此涉农信贷应当在村镇银行信贷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国家应对这一比例进行硬性规定,对达到指标的村镇银行给予奖励支持。村镇银行可以说是对以前存在的大银行服务体系的一种补充,因此在金融服务方面要有所创新并且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除了开展传统的借贷业务以外,村镇银行也要根据当地特色开发新的符合当地发展的金融产品,并在村民借款抵押担保品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

3.提高吸收存款能力,合理分配贷款要增强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认可度,因此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可以选择发传单、登电视广告及进行有关村镇银行的学术宣讲活动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改变当地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误解,增长当地居民的相关金融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到村镇银行的优势,进而提高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其次在城市建立村镇银行办事处,吸收城市居民储蓄,扩大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也要合理分配贷款,坚持小额、分散的贷款借出原则,扩大贷款覆盖面,一方面降低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减少发生坏账、呆账的几率,另一方面满足更多客户的需要资金,扩大客户群,切实履行其支持“三农”发展的社会责任。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员工的素质关系到村镇银行的未来,因此提高员工素质,也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的一环。一方面要对现有员工加强培训,定期聘请专业教授对员工进行相关金融知识和最新金融动态的宣讲,鼓励员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对有志提高自身学历的员工予以支持,加强与发起行的沟通与联系,外派员工到发起行实地考察学习,并让员工参与发起行的相关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除了进行校园招聘,招聘高校毕业生外,还应该通过网络、人才市场等招聘有经验有能力的相关金融人才,实行绩效考核的薪酬管理制度和员工参股的股权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员工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村镇银行的同业竞争力,最终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监管措施在村镇银行的设立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从财政政策方面来说,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应当对村镇银行实行税收返还的扶持政策,如按照规定对村镇银行征收税费,但是对切实服务“三农”,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村镇银行可以适当返还税费等等。从货币政策方面来说,政府应对村镇银行在利率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使村镇银行在央行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客户信用情况更大幅度的调整存贷款利率,提高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和盈利水平。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在培训、管理、系统开发等方面对村镇银行予以扶持,如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等金融业基础系统的收费标准,帮助村镇银行完善结算系统和加入电子银行,给予村镇银行资金、技术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扶持。同时也要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如加强贷款投放监管和对支农服务方面的考核等,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三、结论

村镇银行是以所在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成为一个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且一般流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户、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和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村镇银行在填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空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由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将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李申申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第五篇:商业银行发展风险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保理业务面对的风险

国际保理业务是建立在掌握正确而完善的资信评估和健全的收债能力的基础上,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的资信评估和担保相应的信用额度,从而使出口商以支付相关保理费用的代价,转嫁了赊销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目前银行在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中主要面临的风险有:

(一)进口商的违约风险保理银行买断出口商应收账款,承担本应由出口商承担的进口商的违约风险。风险暴露的原因:⑴保理银行在对进口商进行信用额度评估时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或者进口商瞒报、虚报财务讯息,伪造反映其付款能力的真实数据,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导致银行对进口商的资信做出了错误判断,从而核定略高的信用额度。⑵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和财务状况在银行调查时良好,但在信用额度核定后,保理银行没有及时跟踪,没有及时发现例如进口商的进口商品市场销售不良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等客观原因使得进口商资信水平下降,进而违约,从而可能导致银行遭受巨额的违约损失。

(二)出口商的信用风险通常由于出口商在履行买卖合同时,出现出口货物不符合规定、延迟交货或出现其他违反合同的事件等原因可能导致进口商拒付货款,而出口商因资金原因不愿或无力偿付先前保理银行的融资款,则保理银行便会蒙受损失。

(三)进口国的政治、经济风险进口国的政治局势是否稳定、经济是否健康发展、贸易及外汇政策是否变化,都影响该国进口商的国际结算支付能力,从而影响保理银行对进口商信用销售额度核定的准确度,使银行面临着一定的国家风险。其直接后果是延迟付款或暂停付款、或没收货款。

(四)保理模式的操作风险根据其运作机制,是否涉及进出口两地的保理商,分为单保理和双保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单保理模式,出口保理商提供资信调查、信用额度核定、贸易融资、财务管理、坏账担保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在具体操作中缺乏另一方保理商的配合协作,其独自承担保理模式单一带来的风险。

(五)保理信用额度变动风险《国际保理统一规则》规定,在双保理模式下,进口保理商可随时将已核准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整,但在出口商尚未知晓信用额度调整之前,仍可按原核定的信用额度将货物装船,就使保理银行面临保理融资资金损失的风险。但是根据买卖合同,出口商负有交货义务,担心被起诉违反合同可能不愿配合保理银行而将货物交付给进口商。

二、保理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国家要严格保理业务规范化法制化建设201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保理融资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要求银行建立专业独立的保理业务风险管理架构开展保理业务。强调了银行应审慎制定保理业务发展战略,尤其对单保理融资提出审慎管理要求,责令商业银行要按照流动资金贷款风控管理办法对贸易商进行综合授信管理。

(二)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强化进出口商信用分析和国家信用分析。通过银行自身的信息调查与网络数据系统、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的会员合作对进口商本身的财务状况、贸易合同履行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等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应为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经济实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较高的出口商提供国际保理服务;同时参考国际知名评级机构对各国国家信用的评级数据,对进口国的国家信用高度关注,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政治是否稳定,国家外汇政策,社会不稳定因素等,防止其经济政治动荡给保理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其次,提高双保理模式的业务比例。双保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⑴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签订协议后,即可获得全部保理服务,从而消除在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面的障碍。⑵出口保理商不必深入细致地研究进口商所在国的有关法律、贸易习惯等就可提供各项专门服务,可交由进口保理商负责并为债务人核定相应的信用限额。在出口商发生破产倒闭的情况下,进口保理商协助出口保理商收回债款、减少损失。

(三)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并与同业银行加强合作,解决因为保理商和进口商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信用额度准确度的问题。另外通过信息互换、黑名单通报等措施提高客户的失信违约成本。

(四)加快国际保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完善首先,定期举办由国际知名专家授课的国际保理业务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国内保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理论和实操水平,鼓励参加FCI组织的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培养一支高素质国际保理专业队伍。其次经常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最新发展动态研讨会,各国保理从业人员可以共享实际案例,以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保理业务整体水。

作者:李艳艳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第六篇: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1.利率风险明显增加。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非预期波动,致使资产负债价格发生非预期变化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将比以往更大,频率比以往更高,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存款的期限一般较短,贷款的期限相对较长,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利率风险。2.客户违约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施合理定价。然而,部分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加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高利率、高风险项目驱逐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现象,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下降,客户的违约概率随之增加。3.促使利差缩小。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传统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努力提高非息收入占总体收入的比例,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50%左右相比差距较大,仍处于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国外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经验表明,在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和幅度的初期,激烈的同业竞争将迫使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导致存、贷款利差缩小,依赖利差收入获利的商业银行收益将会下降。

(一)具备的优势。虽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内银行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但理财产品的发展为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缓冲带。由于传统资金业务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传统业务的衍生,而投资者也并未脱离“存款付息”的传统投资模式,理财产品成为存款最主要的替代品,为商业银行逐渐适应利率市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一是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强。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基本的利率管理专门机构,也没有建成一套系统的利率风险衡量、防范机制,利率风险评估控制技术落后,严重制约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二是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管制利率下,风险没有被合理地定价,促使银行选择信贷客户以风险低为标准。一旦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建立一套统一的风险偏好管理规则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银行合理合规地将抵御风险的经济资本分配到不同的行业、区域、产品和客户,并使贷款定价能够覆盖这些不同维度的预计损失,这对银行是一个新的课题。三是资产负债结构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下的管理需要。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严重,被认为是2013年6月众多银行出现“钱荒”导致同业间拆借利率大涨的幕后推手。利率市场化后,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同时,利率变动还会引起借款人提前偿付借款本息和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导致银行遭受的潜在选择性利率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一)强化金融创新推动银行利率管理。首先,建立利率市场监测系统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分析模型,提高利率定价水平,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其次,通过熟练运用量化指标,创新相关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及金融业务,协助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的管控,学会用利率衍生工具去主动地对冲利率风险。再次,加大对利率衍生工具的研发和利用,并适时推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环境的利率衍生工具,如利率远期协议、利率互换协议等场外利率衍生工具,最终实现商业银行利用利率风险管理获得风险收益的经营模式转变,实现风险管理和盈利的双丰收。

(二)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是通过承担风险并有效管理风险来获得盈利的,因此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全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做好利率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造就一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管理团队;设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利率风险管理战略,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资产负债业务结构情况,统一制定各类产品定价策略,引导资产负债等各项业务协调发展;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利率风险管理职责,将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到部门和人员,完善相关激励及惩罚制度,最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三)改变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改革短期必将导致实际利差缩小,银行要维持乃至提高盈利水平,就需要创新经营理念,改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选择分散风险的业务及中间业务,将利润由主要靠利差收入的模式转变为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盈利模式。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资产转移出资产负债表外,从而规避该项资产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并且预先得到现金流。

(四)建立同业协调机制。在利率自由、经济主体利率敏感性差、同业之间缺乏协调的情况下,完全自主的竞争性定价常会使银行间陷入恶性竞争,利差急剧收窄,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局部或全局性金融危机。有效的同业协调有助于商业银行顺利度过利率改革的阵痛,在利率市场化后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同业间需形成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的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谈琦单位:农业银行南京城北支行

第七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区经营监管面临新的挑战自2006年银监会放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限制以来,上海银行率先在宁波开设了第一家异地分行。截止到2012年底,城市商业银行在省外的分行近130家,短期内急剧扩张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2011年开始,监管层开始审慎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异地经营机构的审批进度被主动放慢,但银行业规模经营的本质使其跨区域发展的市场行为并未停息。除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外,跨区域发展还包括以下形式:合并重组如2005年徽商银行的组建和2007年江苏银行的组建;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参股异地城市商业银行或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如2006年南京银行收购了日照市商业银行约18%股份、2008年北京银行收购廊坊市商业银行19.9%股份等,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但监管机构不断抬高跨区经营的门槛和成本,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等冲击客户基础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加入的竞争对手,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在小微及零售客户上的优势正受到挑战。在线上,城商行的客户群与互联网金融有较高的相似度,其便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特性也与网络理财产品有着较高的相似,但互联网金融的渠道成本要低得多。短期内,城市商业银行硬件领域的投入及服务质量的改进不会有明显变化,因而线上的短板近期内无法改善。线下业务而言,由于原有客户群体需求下降和新客户群体使用金融服务手段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而很难引入,市场空间相对缩小。再加上民营银行的开闸,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困局”将更为严重。目前的经审批的5个民营银行试点中,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银行将作为发起人。其中,有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其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在线客户群体、可掌握的交易数据和信息优势,能搭建出更具效率的业务平台,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也有产业集团,拥有庞大的上下游企业和商业生态圈,具有相对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相比之下,城市商业银行脱胎于传统金融,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单一,同时激励约束机制相对落后。随着利差收窄,以传统信贷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易受到冲击;而非信贷资产的较快增长,由于其资产净利润水平较低,累计风险过高,如规模增长不及预期将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营。同时,第一阵营的“工农中建交”和第二阵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进入“综合化经营”时代,服务手段和产品种类丰富,城市商业银行很难继续从其手中抢夺更多客户资源。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源约束和管理机制上的制约,在业务创新等领域缺乏实质推进,势必将陷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三)区域金融风险依然不容忽视由于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累积的金融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在起步之初就背上了历史包袱。更为关键的是,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以及监管者之一的地方政府对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存在政策性风险,地方政府目标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的矛盾日益显现。2011年底,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广东华兴银行(原汕头市商业银行,2001年停业整顿)开业。汕头市商业银行是最后一家完成风险处置的城市商业银行,其重组更名并正式获准开业,标志着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只说明上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历史包袱相关风险取得了显著改善。但新的风险也正在酝酿之中,这一风险更多与政府的负债经营和过度投资相关。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中的多重身份使得银行的公司治理和信贷行为面临两难境地。在中央财政压力和地方官员的考核、升迁等压力下,地方政府容易导致彼此的关联交易和非市场化行为。随着中央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地方投融资平台获得信贷来遏制地方债务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临“失去”地方政府这一重要“机构客户”的现实,同时过往隐藏在经济高速增长中的问题贷款也将显现,这必将给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一定困扰。

二、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市场化运营如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摆脱地方政府干预一样,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国资体系管理体制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股东多元化并脱开地方政府的“阴影”已成趋势。一直以来,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地方国有股权稳定有余,但市场活力不足,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无法促进银行运行效率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考虑到银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行业特点,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公开上市以动态平衡资本与资产规模扩张之间的制约关系,则需要更为规范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完善的动力源于股权结构的深层次变化,股权层面上参与主体已经开始市场化,必然将通过公司治理来进一步推动银行市场化运营。长期以来,城市商业银行的员工考核套用地方政府的“惯例”。但面临同等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的客户群体,却运行着相对低效的激励机制,这与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原则是不一致的。只有优秀的考核体系,才能引入和留住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银行业绩增长和内控能力提升,才可以使城市商业银行的扩张速度与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

(二)实现跨区经营,做好资产和风险的组合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性,但由于其成立之初便与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劣势相对明显。因此,逐步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经营,提高资产和风险组合以提升银行经营水平,完善银行服务水平和竞争格局,形成更为丰富的多层次银行服务体系。近年来,虽然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内地方经济差异大,城市商业银行群体的发展并不均衡,且经营波动性在增大。考虑到当前审慎的监管背景、城市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制约以及新入市场的容量等因素,短期内如做不到形式上的跨区经营,银行持股公司不失为当期的次优选择。首先,银行持股公司的实施流程相对简单灵活。目前,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需要通过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的批准,各种功能指标和文件的审核等较繁琐,程序相对复杂。其次,可借助控股对象的“本地化”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银行作为服务业,认可度是其顺利开展业务的关键。再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要城市圈正在形成,这些新的城市群将是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应也将推动银行持股公司的发展。

(三)重在业务创新,与国家城镇化发展共振一直以来,中国并不缺少金融机构,缺的是机制,缺的是具有经营特色的商业银行。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融资效率和金融效率。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在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中小城市、小城镇正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活动领域,其高效的业务创新将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寻求共融发展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可遵循多种路径。一是股东为综合性的企业集团,可依托产业链资源以及产业集聚的综合实力,发展产业和城市综合运营的金融业务,如中石油集团、华润集团以及五矿集团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客户、独特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兼顾产业和城市资源整合优势。二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可依托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合作的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例如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现金流、上下游产业链及庞大客户群体。三是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类企业,可依托自身生态平台,发展社区金融或互联网金融业务等,例如万科、联想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一定的商业生态圈、掌握客户群和信息技术,能搭建出不同于银行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往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早期会出现利率抬升;同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也处于阵痛之中,产业的利润率处于相对较低阶段。因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利差会处于持续盘整向下的过程之中。因此,政府应积极做好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配套衔接,才能最终解决好多方问题。当前来看,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角度,应积极利用债券市场为其创造融资空间,发行专项或特种债券;从稳定资产和负债结构角度,应保持地方政府对其的政策扶持,不因政府股比例的下降或放弃大股东地位而影响到原先业务协同关系;从规模发展和抵御风险角度,从监管政策上鼓励更多地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联合或合并,以实现资产和风险的组合。

现实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非常紧密,只有加大政策扶持,才能更好地降低中小企业和家庭的融资成本和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间力量,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重要的经济纽带,是最具创新动力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任珠峰单位:五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