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

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1世纪,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发展日益加快,为了应对各种金融危机和保持区域经济稳定增长,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当前,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外部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工具及衍生品杠杆风险加剧和内部分支机构职能调整导致的管理风险等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民银行履职效率,因此研究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的理论综述

195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首次提出了“风险管理”一词,并将风险管理的描述为控制某事物因期望值与现实值存在差异而导致的损失。从此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引发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各类机构不停的研究和扩展。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引出“全面风险管理”概念和基本框架,但是该文件为了补充《旧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努力,并未能及时建立风险测算模型。在随后的六年间,巴塞尔委员会更新了《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有效措施》,系统理论的阐述了银行资本管理的风险测算方法VaR(ValueatRisk)与模型,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和管理模式。

2004年4月,全美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又称发起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COSO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吸收多年来专家学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SOA)在报告方面的要求,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为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建立了较为完美的理论体系和实物框架,并提出了通用的风险管理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2005年5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借鉴和遵循的国际审计通行准则和国外大型企业在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理念中首次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并逐步促使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重视对各类风险的管理。

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参照《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的理论框架,制定并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首次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流程组织体系、信息系统和管理文化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将风险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建立了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引发了国内大型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据美国标准普尔评级机构,2012年对世界上2300家大中型公司管理层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接近3/5的企业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或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表明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际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落后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和部分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之外,绝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仍未将风险管理纳入公司章程。

二、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1948年,人民银行成立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银行的职能发生了四次重大改变,对不同时期的人民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革新。按照人民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当时的经济特殊性,我们将风险管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按照应对风险对象,将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内部风险有网络风险、操作风险等。

1.无风险管理阶段(1948年至1983年)。在人民银行成立初期,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的动荡,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人民银行在“大统一”的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下,一直担负在“双重责任”,一面承担着人民银行发行货币职能,另一方面担负着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源自发行货币带来的资金往来风险。这一阶段从观念上讲,基本不存在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引进起步阶段(1984年至1997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国际贸易的繁荣昌盛,同时刺激了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1984年,国务院决定对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剥离从人民银行出存贷款业务成立我国资产规模最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由于这一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开始逐渐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率先在货币发行、经理国库等会计核算业务中引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复式记账法”的现代化风险约束机制,标志着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3.发展深入阶段(1998年至2003年)。国务院对人民银行的职能进一步明确,担负着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两大核心职能。这一时期,两大职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导致少数分支机构出现一些影响恶劣的舞弊案件,促使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重视。随着“大区行”的成立,人民银行从总行至地市中支各级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明确了内部审计部门重点从事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标志着风险管理进入新的里程碑。

4.改进成熟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国务院剥离了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部分监管职能成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性和社会性职能。面对日益复杂的会计核算业务,在地市中支一级设立了事后监督部门,用以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隐患。从人民银行成立至今,风险管理紧跟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分散的部门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制度约束为主,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仍然处在理论探索阶段。

三、当前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从人民银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职责来看,人民银行风险管理能基本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有效的防御和化解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但是在下列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亟待完善。

1.风险管理机构不健全。从全球中央银行情况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欧美国家中央银行在多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中,逐步设了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而我国人民银行的一些风险管理活动主要分散于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机构只有成立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来承担。

2.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一是管理层对风险管理认识存在误区。从人民银行近十年通报的违纪违法的案件中显示,管理层通常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而事实上,美国COSO委员会新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疏于风险管理的范畴。二是管理层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人总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印发了《人民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但目前为止尚未印风险管理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三是人民银行职工对风险管理理解不深。由于人民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时间晚,加之宣传和培训教育力度不够,不少职工对风险管理缺少系统认识,甚至有职工认为风险管理就是案件防范。

3.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疏漏。一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制度覆盖面不够。目前,人民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覆盖面仅仅覆盖了重点涉及资金流动的个别部门,定风险管理制度未能覆盖分支机构履职范围。二是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不够完善。从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制度看,多数未能明确风险管理措施、奖罚机制、多部门联动机制。三是未建立风险跟踪机制。风险是在动态模式下不停的发展变化,只有建立风险跟踪机制才能及时降低风险隐患发生率,并且总结风险管理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制度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制度能否执行到位,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方面通常存在三种困难,导致执行力不足。一是风险识别不够。由于人民银行没有建立起完整风险识别体系,导致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准确识别风险。二是人员素质达不到风险管理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人民银行员工年龄结构、知识储备和岗位要求之间矛盾突出,常常导致人员素质达不到风险管理要求,且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避免。三是风险管理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要求。风险管理通常需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而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普遍存在“技防”硬件设施储备不足的情况。比如:应急管理中由于费用紧张导致的物资储备不足等情况。

5.风险管理框架缺失。多年来,人民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人总行在2010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分支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控制检查,主要针对风险隐患开展评估,实际执行状况显示,内部控制检查能弥补风险管理,但是毕竟内部控制本身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缺乏科学系统的框架模型,而人民银行风险管理主要从内部控制发展而来,针对自身风险管理的学术研究和理论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特别是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跟踪、风险监测等方面存在薄弱点。

四、完善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建议

从国内外风险管理的取得研究成果来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实行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才能以最小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风险管理收益。笔者认为,人民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成立独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中始终把公司治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认为只有建立健全治理机构是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根据经合组织在1999年对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治理中管理层的权力和责任分配对风险管理会影响很大。只有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才能对摆脱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目前,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均设有内审部门,且履行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能,但受同级管理层的影响,很难客观公正的处理风险隐患,因此笔者建议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充分吸取内审部门的尴尬地位,实行上级委托制,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营造良好风险管理环境。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和浓厚的管理氛围,加大风险教育宣传力度,向员工灌输风险管理理论,根植“风险防范、安全第一”意识,让员工从理论上逐步认识、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从行为上自觉控制,让风险管理渗透到各部门、各岗位和每一位员工,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所有员工都了解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熟悉岗位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并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从2005年起,由于各类舞弊事件的频繁发生,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和少数的政府机构借鉴国际经验,率先尝试内部审计转型,逐步从传统的账项审计和合规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人总行内审司尝试在部分分支机构开展了风险导向审计,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各类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各级行为主体,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风险环节评估系统,对各类风险点进行风险值测算和概率评估。

4.构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风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强、逻辑分析要求高的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要精通对人民银行的各类业务和风险应对策略,只有注重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的适应复杂的风险管理环境变化,快速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人民银行履职效能的影响。

作者:杨维平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