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库业务发展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新形势对国库核算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加快国库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改革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征收机关等相关部门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的要求、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国库本身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对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库管理观念的制约、传统理念束缚着国库业务发展、国库应用系统众多,存在众多缺陷、国库机构设置存在缺陷、国库的大量存在,束缚了国库职能的发挥、人民银行国库管理体制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不相符合、理念创新,实现国库数据集中化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国库数据无纸化职能创新,完善国库电子网络、业务创新,优化整合国库业务系统、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国库管理体制、完整履行经理国库职能、尽快完善县级人民银行机构改革方案,全面推进机构改革、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央行经理国库职能、强化国库管理和监督,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在对人民银行国库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因素,试着从转变工作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加快国库业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国库;业务发展;对策
一、新形势对国库核算提出了新要求
(一)财政改革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财政收入直达入库,财政支出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国库现有的核算手段,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方面细化了收支科目,将会极大地增加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量,另一方面也将带动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的进程,进而引发理顺预算外财政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关系的问题。这样大大地增加了国库业务量,需要更快捷的国库核算体系。
(二)征收机关等相关部门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关、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的数据不断呈现全国集中的态势,迫切要求国库部门进行必要的信息集中和资源整合,配合税务部门的大征管格局,解决实时缴税、异地缴税等问题。
(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对国库业务提出新的要求
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柜员制的实行与业务电子化和自动化、理财等新业务的推广,使得业务量大增,要求国库部门的核算技术与之相配套,更好地发展新业务,切实提高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如减少纳税自动化、拨款和工资自动到账等传统业务处理的占用时间。
(四)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对国库业务提出新要求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工作重心转移和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发展态势,促使国库会计业务需要明确集约化、信息化、高效率的发展方向;县级机构布局调整和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系统、人员的整合,要求国库会计工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国库本身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对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库当前会计工作中的横向联网、信息集中、风险防范、TBS优化、各业务系统整合、制度建设以及基层国库核算人员严重短缺等,需要统筹当前与未来进行合理安排;统计分析、预测的深化和现金管理等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给予支持。[1]
二、当前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
(一)国库管理观念的制约
1.传统理念束缚着国库业务发展。目前国库核算电子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计算机技术下的核算方式和理念认识不够,就会计作业而言,目前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还是通过电脑模拟原有的手工核算来控制作业,均采用以总分账户的“双线”核算方式,体现“仿真性”的特征,会计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不彻底,还未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国库会计核算信息没有实现共享,数据层层传递、重复录入。会计观念未能适时更新,如共享收入退付的业务处理设计,仍然建立在上级国库随时有足额资金备付这一会计假定之上。国库会计仍停留在按日批量处理、逐级上划的方式上,大量的税款仍采用手工方式录入,造成了各级预算收入到账速度缓慢,在途资金占用较大,影响了各级政府对库款的有效运作;支付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内部处理环节多,横向联网面不大。特别是按现行核算方式,县支库的资金汇划必须通过中心支库,这样环节多,业务量大,根本无法实现国库职能的拓展,如国库直接办理直接支付和社会保障基金收付等等。
2.国库应用系统众多,存在众多缺陷。目前国库业务系统主要有: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综合业务报表系统、国债收款单管理系统、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等,一些地方还存在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普遍存在业务功能单
一、系统相对独立、数据信息分散、数据使用效率低、数据质量不高等现象,其数据标准差距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同时这些系统之间未实现数据资料的自动转换和传送。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系统,其主要功能只是针对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再分析,忽略对财政体制的研究以及国库资金运行对信贷资金、货币政策的影响等这些独特的视角分析,反映内容不全面,达不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发展的分析效果。
3.国库管理制度滞后。相对于国库外部改革的深入和国库会计电子化水平步伐的加快,国库会计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滞后。一是现行制度不能涵盖整个国库核算业务的全过程,存在制度空白点。如国库制度主要依据颁布较早的《国家金库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难以统一操作性,存在规范运用国库业务制度的盲区。二是岗位设置与国库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操作规定要求,岗位设置过多,基层国库人员有配备不足的问题,势必造成兼岗现象的存在,某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风险防范难以落实到位。三是国库法规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国库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1)虽然规定了对财税机关具有监管权,但是对征收机关延压税款缺乏相应的监管及处罚措施,使得压票现象屡禁不止;(2)虽然规定了对财政预算拨款及收入退库业务具有监督权,但监督权仅停留在对凭证的审核上,对财政违规业务既无深入检查权、又无处罚权,使得监督权显得有名无实。[2](二)财政税务发展制约
1.财政税务机构设置的不配套。在乡镇,为了节约税收征收成本,税务部门在基层机构设置上一般是一个基层税务所(分局)管理若干个乡镇。同时各地还有许多特殊情况,设立了基层政府,如林场、农场和管理区,这些政府也有独立财政权,但是税务征收机构没有独立设立,这样就存在不配套的情况。
2.财政税务征收管理电子化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国税部门电子信息建设程度较高,而地税和财政部门各地发展都不平衡,有的实现了全自动,有的实现了半自动化,有的还是手工方式,横向联网系统就是实例。这样也就影响到国库电子化、自动化建设,也同样影响到国库管理体制的改革。
3.纳入国库管理的资金范围不统一。有的将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纳入了国库核算实现了大国库管理,有的只是部分业务。如有的将社会保障各项基金收入,有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和行政收入纳入了管理。
4.国库管理的职责不统一。有的国库管理了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有的也将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和粮食直补等支出都纳入了国库管理和监督。
(三)国库核算模式制约
1.国库机构设置存在缺陷。国库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一级核算”的核算模式。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没有按照行政区设立,许多县级国库和全部乡镇级国库只能交由商业银行,致使人民银行国库机构设立与政府财政部门不相对应。由于人民银行人员不足,县支行无法单独设立国库部门,与会计、清算部门合属办公,国库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影响了国库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几年,由于进人渠道不畅,县支行人员基本上是负增长,造成县支行无法合理调剂人员,国库部门在人员、业务量和岗位设置三者之间的矛盾难以合理解决。
2.国库的大量存在,束缚了国库职能的发挥。国库业务方面受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由商业银行自己调配和管理,业务来源于财政、税务。这种业务管理权和人事安排权的分离,导致国库业务垂直管理难以实现。国库业务作为机构的中间业务,由于财政部门支付的费用很低,但又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收益与义务不对等,行积极性较低,同时也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方针。在国库业务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与其自身业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无法满足业务需要,更谈不上严格执行财政政策和对预算收入收纳、退库、支拨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国库职责缺位。
3.人民银行国库管理体制与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能不相符合。由于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并没有严格按照行政区设置,因此存在相当一部分支库,这与人民银行职能不相符合。而且当前国库监督管理还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过于狭窄,监督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对纸制传票、报表、账薄的事后监督,这种依靠手工工作完成事后监督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库核算电算化和国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国库监督管理职能弱化,国库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只能对国库或下级国库进行监督管理,而对税收合法、合规性和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只能监督和建议,而不能实施相应的处罚。这种滞后的局面将不利于国库对预算执行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加快国库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国库业务发展,必须明确国库业务发展的长期目标,就是坚持“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安全高效、实时监督、支撑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推进业务和科技创新,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税收缴库电子化、财政支出网络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业务操作规范化的目标,实现财政收入直达入库、财政支出实时到账、资金运行实时监督、国库数据充分共享,支撑国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国库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在预算执行中的执行、促进监督和反映的作用,强化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推动国库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现代国库奠定基础。
围绕国库业务发展的长期目标,从国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现有国库业务必然要从现有的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上突破,“一站式服务”将是国库业务的最佳突破,具体是以国库集中核算系统为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一)理念创新,实现国库数据集中化管理
建立全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所谓“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国库全国数据中心这一站来完成的,无论是人民银行,还是税务、财政等部门都是直接访问全国数据中心来完成核算、信息下载、信息交换和信息分析,国家资金清算也是统一由全国数据中心直接参与现代化支付系统进行清算,这样可以彻底改变现在这种分散式管理模式。通过数据集中系统,逐步实现各级财政收支信息集中、国库会计账户集中和资金往来集中;通过横向网络实现与各级财税、海关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通过现代支付系统,实现财政收入资金直达入库和国库直接办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这样减少财政收入入库环节,提高入库速度,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实时划分、实时入库,减少财政资金支付环节,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到账速度,满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通过纵向网络,各级国库会计账户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管理,各地国库通过远程终端登录数据集中系统进行业务处理,通过内部往来实现各自账务的自我平衡。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支持各项国库会计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处理,实现“业务自动处理,账务实时记载,信息按需生成”。数据集中系统应由数据仓库、业务处理层、系统连接层及操作终端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仓库储存国库会计的基础数据,包括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收到和生成的各类信息;业务处理层应包括会计账务处理模块、收支信息交换模块、收支信息实时控制与处理模块、资金往来处理模块、信息查询与打印模块、会计档案管理与查询模块等,同时还应支持统计分析预测、现金管理、国债兑付及收款单管理等其他业务模块的整合;系统连接层实现国库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的联接以及与内部各用户的联接。当然,这必须人民银行、财政、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之间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因而必须制订长远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方式创新,处理国库数据无纸化
随着国库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电脑和网络进行数据处理已在国库部门广泛应用,国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网络化系统实现了国库业务的数据传输、账务处理和综合管理的自动化,从根本上改变国库业务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推广面和覆盖面。一是全国的扩大,二是将所有的税费纳入,三是将所有的国库支出纳入。以国库电子凭证替代纸质凭证可以加快税款缴库的速度,提高预算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从根本上改变税票的传统传递方式。建立灾难备份中心和电子档案中心,实现国库无纸化存储。国库数据无纸化后,工作重心更加突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库服务功能凸现,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三)职能创新,完善国库电子网络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国库电子网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就是以全国国库数据中心为中心,与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网络联接,自动处理预算收入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拨付业务。国库业务网络化将是催生国库管理的第二次革命,它预示着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旨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过时,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国库电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实时处理,成为了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国库电子化工作的制高点。[3]
(四)业务创新,优化整合国库业务系统
国库部门应当会同科技部门认真研究国库业务系统的数据分布与数据信息的共享措施,设计统一的数据标准,简化、合并国库现用的业务软件,在确保系统不间断工作的前提下,重新设计、扩充系统功能。以全国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为中心平台,国库收支分析、预测、现金管理、国债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实行整合,充分利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提供的源信息,进一步发挥国库会计信息的作用,支撑国库为宏观决策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系统整合必须要有全局体系结构设计观念,其整体结构要具有高可用性及可管理性。在设计上应降低程序的耦合度,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达到集中监测、集中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具备可以分级进行控制、维护的体系结构。国库数据集中后,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地域限制被打破,统计分析的重点也将进行相应转变,将原来的区域分析为主向个税个案分析的方向转移,将纯粹的数据分析与经济金融形势相结合,借助各种调查分析手段,完善分析结果。
(五)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国库管理体制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拓宽了国库的服务空间,使国库的服务对象由原来有限的辖区内的预算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商品、劳务的提供者和实行跨区域支付,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中国库资金收付的枢纽。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客观上要求国库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中,理顺国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1.完整履行经理国库职能。淡化国库主体概念,虚拟国库主体,尊重核算主体。目前一些地方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创新,收回一些国库经理权,一个支行同时经理多个国库,也象中心支行一样一机多库。实现全国数据集中后,一个核算主体可以同时从事多个国库主体业务核算,这样创造条件逐步收回商业银行、信用社国库业务,各级国库完整直接办理各级财政业务。
2.尽快完善县级人民银行机构改革方案,全面推进机构改革。人民银行上级行应综合考虑经济、政治、金融、行政区划、发展前景、人员安置等因素确定县级机构的合理布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机构改革方案。应本着公开、稳妥、安全、渐进原则全面推行机构改革,避免因时间拖的过长而造成人心涣散,导致央行资金安全防范工作失控。
3.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央行经理国库职能。在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明确由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国库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和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会计核算独立的新的国库管理体制。根据基层人行改革和职能变化的实际,针对国库部门主要与地方财、税部门业务联系紧密的现状,逐步设立相对独立的国库工作机构。4.立健全完整配套的国库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国库业务操作,用法规制度保障国库资金风险。随着国库业务发展,国库体制不断改革完善,国库监管的内容、范围、职责、措施、手段应在有关制度或法律中予以明确,为国库监管职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针对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的提高,对原有制度中一些与现时业务不配套、不衔接以及滞后的规定予以修订、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以适应国库业务的发展。
5.强化国库管理和监督。建立会计规范化管理框架和有效的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会计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措施,研究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监督内容和方法,切实完整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职责,维护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调整监管思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经理国库、为财政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监管职能作用,并建立财、税、库联系机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映,切实发挥国库在财政资金运行风险上的“预警”作用。国库数据集中后,国库资金风险也集中,防范难度加大,仅仅靠国库部门自身的规范管理达不到风险防范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构建国库与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有效协调、管理与监督制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财税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电子化操作规程,加强对预算收支业务的监督管理。国库部门要进一步理顺财税库之间的关系,达成风险防范共识,保证各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在预算收支过程中的“总闸门”作用,确保国库资金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总行国库局.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业务需求书[Z].2006年.
[2]王雍君.中国国库体系的改革:从分散化到集中化[J].财贸经济,2003,(5).
[3]顾鹰娟.浅淡国库电子化发展的阻力与对策[J].华南金融电脑,2005,(12).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