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风险偏好及容忍度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战略是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确定银行的风险偏好(RiskAppetite),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容忍度(RiskTolerance)体系,由此配置经济资本。明确风险偏好,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容忍度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安全性要求,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年来,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工具,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普遍关注和应用。
一、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含义
风险偏好就是银行股东要求的资不抵债的最大可能性,或者股东对银行破产风险的容忍度,容忍度是银行对风险损失容忍的程度。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都是银行为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设定的边界,经常在一起使用,但细究之下,二者还是存在着区别:风险偏好是银行决策层综合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后做出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承诺,是银行对风险的基本态度,包括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最多承担多少风险,以哪种方式承担这些风险,是否准备承担新的风险,以及为了增加每一分盈利愿意多承担多少风险等等。而风险容忍度是考虑到风险状况的不断变化,而为每一个具体的风险因素设定量化的可接受水平。风险容忍度既要与风险偏好保持高度一致,又要考虑到银行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银行根据统一确定的风险偏好,针对不同业务特点设定相应的容忍度水平,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设置风险预警以及相应的对策安排[1]。从总体来讲,风险偏好是战略性的,通常以定性描述为主。风险容忍度是风险偏好的具体体现,是对风险偏好的进一步量化和细化,通常包括一整套关键的控制指标。如目标资本覆盖率、VaR置信度、最低资本充足率、最低准入标准、授信集中度等等。
二、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管理框架
风险偏好是国际活跃大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通常表现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管理层所提出的经营稳健性要求,其目的在于在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管理体系涵盖了银行的方方面面,上至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下至具体的金融产品、业务单位和控制指标。风险偏好由股东或董事会负责决策,这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及现代公司制度决定的。股东或董事会作为银行安全的最终责任者,在风险资本不得超过会计资本的硬约束下,要根据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要求,直接确定或者间接确定风险偏好,而后建立起一套清晰、完整的风险容忍度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使之对风险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2]。在实际中,由于股东的精力和时间所限,一般采用间接方式确定风险偏好,即由高级管理层组织人员分析确定,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以下以这一方式来说明风险偏好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过程。
1.银行董事会或股东确定资本投入量———会计资本量,同时确定股东要求的目标回报率(包括短期和中期)股东投入的资本是一个会计的概念,是商业银行实际账面拥有的资本金,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等于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即所有者权益,又称权益资本。资本是逐利的,股东必然要求股权收益率高于其投资成本。股东回报最大化是银行管理者的首要目标,银行应在有限的资本下,通过合理的资本匹配和适当的业务发展来取得更高的资产收益率。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因此对期望报酬率的追求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期望报酬率的水平及结构影响着银行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期望报酬率越高,对风险的偏好越激进;期望报酬率越低,经营越趋稳健和保守。股东也可以分别制定中期和短期的报酬率目标来促进管理层在经营行为上追求长期利益或短期利益。
2.管理层确定业务组合比率
在风险偏好的两种确定方式中,都需要银行从战略层面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布局,从而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比例。通常,银行基于以下考虑确定各类业务的发展比例:一是战略考虑。培养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推动银行市值的稳定或持续提高。有些业务目前不赚钱,但仍然要做。目前赚钱少,但仍然要较高投入。二是战术考虑。主要是为即期盈利和即期市场形象考虑,主要依据是各类业务的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以及各类业务的目前市场竞争需要。
3.确定风险偏好
业务组合确定后,可以计算出各类业务对应的业务收益率(等于经营收入扣除资金成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率(等于一定规模的某类业务占用的风险资本与相应业务规模相除)。在上述股东资本与回报等约束条件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业务结构,从而调整业务收益和风险成本以及各种业务的风险成本,求解最优的风险偏好及相应的资产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完成了银行风险资本的分配。确定银行风险偏好是进行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前提。董事会或股东应本着审慎负责的态度进行风险偏好的决策,必须选择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如果风险偏好与战略目标不符合,则应对风险偏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风险偏好定位于战略层面,所以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一般2~3年重检一次。
4.建立风险容忍度体系
在风险偏好的指导下,高管层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风险容忍度体系,并报董事会审批。风险容忍度体系的设计应力求科学、严谨,涵盖所有业务单元和风险敞口,并与风险偏好、银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风险容忍度的确定需要有量化的分析支持。管理层还要对风险容忍度进一步细化,分解到所有分支结构和业务条线,形成风险限额管理体系。风险容忍度只须保持相对稳定,可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基于风险容忍度确定的风险限额应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风险容忍度每年重检,风险限额在年初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内做必要的调整。
5.贯彻执行风险管理战略
战略目标和风险偏好都会反映到银行的发展战略之中,进而引导银行内部的资源配置。董事会审批后的风险容忍度体系,交由管理层贯彻执行。管理层根据不同业务单元的经营计划与风险容忍度,设计发展策略、摆布业务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将资源在不同业务单元进行分配,以使投入的资源取得预期收益,确保实现预期ROA、ROE等财务目标,为股东创造最大收益[3]。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银行风险偏好实际上是由银行股东投入的会计资本、股东要求的目标回报率和市场中风险定价规律确定的。对银行高级管理层来讲,在股东给定的会计资本量的约束之下,如何使银行的运营不超出股东或董事会设定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要求,实现持续盈利的经营目标。推动银行市值稳定和持续发展,既是战略层面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层面的核心问题。
三、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具体设定
资本是银行的经营本钱,银行承担多少风险要受到资本的约束,风险与资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风险需要资本覆盖这一基本原理。资本覆盖风险到什么程度,实际上就是如何划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的问题,也就是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设定问题。
1.风险偏好的设定
通常风险偏好是以对银行的经营安全性为基本出发点。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管理层为了保证企业尽可能地取得盈利需要决定其经营安全水平,通常以概率的百分比形式表示。因此,风险偏好也就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违约概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是避免发生挤兑的概率。风险偏好的选取区间应该在{95%,99.99%]之内。国外通常以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分类为标准进行风险偏好的选取和设定。表1列举了标准普尔和穆迪的评级分类标准及对应的违约概率。
从表1可看出,对于风险偏好的选择已经由一个区间(无穷多可选择数值)简化为九个可选数值。具体情况应根据银行自身进行选取。国外知名银行的风险容忍度选取大多以99%以上,大致相当于标普的BB信用级别和穆迪的Ba1/Ba2以上级别,例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的目标是保持AA级评级,即风险偏好选取将决定其自身违约概率保持在0.03%,置信水平大约保持在99.97%。从表2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结果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评级较高,集中在标普的A、AA级,其估计违约概率在{0.03%,0.11%],即置信水平大概在{99.89%,99.97%]。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评级较低,集中在标普的BB、BBB级,其估计违约概率在{0.30%,0.81%],即置信水平大概在{99.19%,99.70%]。根据对风险的偏好程度,银行大体上可分为激进型、进取型、稳健型、慎重型和保守型等五类。总体上,银行的战略目标都是寻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倾向长期利益的最大化,风险偏好就可能更低一些,反之则相反。在银行股东或董事会确定风险偏好后,比如承受百年一遇的经济波动,银行管理层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组合的价值波动在99%的可能性下面临的非预期损失———风险资本不能超过股东投入的资本,否则就无法保证银行在遭遇百年一遇的经济波动时能够持续经营。
2.风险容忍度的设定
尽管容忍度是人为设定的,可大可小,但容忍度并不是随意设定的,因为不同的容忍度决定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之间的划分。因此,容忍度大小的设定直接决定银行所需资本金的大小。如果容忍度设定过大,测算的非预期损失过小,所要求的资本金也越少,这样大量的可能损失被看作极端损失。没有资本金覆盖,意味着较大可能情况下银行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资本应对。过低的容忍度会把非预期损失估计得很大,需要很多资本去覆盖风险,很可能是不经济的。究竟选择多大容忍度是一个实践问题,取决于银行对风险的偏好。风险容忍度表现为一整套风险控制指标,它涵盖了银行所有风险类别。其中总体容忍度主要通过三个指标加以描述:目标资本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充分度,这三个指标分别从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和损失准备金三个角度,反映了银行总体的风险容忍度水平(见表3)。目标资本覆盖率是经济资本大于全部非预期损失的概率或置信度。该指标越大,表明银行的风险容忍度越低,资本的安全性要求越高。实际上,目标资本覆盖率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定量指标,反映出银行风险偏好水平,因而它在风险容忍度指标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风险容忍度的指标体系还应涵盖所有可计量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完整的容忍度体系不仅要包括最高风险容忍度,还要设置最低风险容忍度,以避免银行过于规避风险,放弃盈利和发展的机会。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依然较强,建议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上应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形成分层次的市场,在引导境外资金投资高层次旅游房地产的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资金投入。
四、货币政策建议
国际旅游岛建设赋予了海南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亟需金融给予大力支持。针对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和海南经济发展实际,在货币政策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积极贯彻中央银行稳健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调整的前提下,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如何发挥货币政策的区域调控功能[2]。二是在保持一定贷款投放总量的前提下,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势产业和项目,保证信贷投放力度、节奏和重点,避免贷款投放大起大落。三是针对融资平台数量众多,分散在省、市、县各级,大多融资平台存在资产规模小、资本金不充足、项目投资缺乏总体规划的现象,应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建设,加强对融资平台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的管理。既要适度控制平台贷款,又要防止平台贷款过快下降引发的风险。四是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保持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以化解潜在风险为立足点,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