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商业银行的职能及风险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结构中的职能为集信用、支付及中介服务于一体,对经济建设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汇集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实体;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源泉。(2)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业务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现代化的生活需要,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凭借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管理,总结经验使风险的潜在损失可控或最小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大体有: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未能偿还贷款本息,或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的事件发生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库存现金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导致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递延损失转化为当前实际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将影响银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深,再则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隔离,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尚没有很清晰的权力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以及责任追查制度。权力管理制度,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授信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非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管理;激励约束制度的问题则是在激励措施不足、约束过度导致银行信贷人员选择消极行为,而激励过度、约束不足时导致银行信贷人员选择行为冒险。
2.银行风险的内部评级制度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普遍采用“打分法”,即通过选取一定的财务指标和其他定性指标,通过专家判断或其他方法设定每一指标的权重,由评级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打分表对每一个指标分别打分,再根据总分确定其信用级别。这一方法虽然是简便易行,易可操作,但这一评级方法存在许多的缺陷:评级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及偿债能力,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较少,指标和权重的确定建立在过去的信息总结,但行业分析和研究不足,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等。
3.社会经济体制环境尚不成熟: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像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那样预测市场风险,影响市场行为。由于我国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覆盖小,未能对市场主题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商业银行为适应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必须确立以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为中心,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管理制度未能对信贷人员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从而导致了大量银行坏帐的产生。信贷管理制度过度强调了对风险的防范,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银行的开拓经营和整修宏观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建立一套清晰地信贷授权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及责任追查制度,能有效的发挥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意识,做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及时跟踪企业信用状况,减少呆账坏账损失。
2.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增强风险预警能力:建设风险管理的体系标准,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指导,以国际管理标准的“过程模式”为框架,将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导入银行内部控制,搭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综合信用评级制度,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商业银行应控制贷款风险,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设置不同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营运和发展能力等指标,每个指标下设若干量化指标或非量化评价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再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综合评分,并据评分结果授予其不同的信用等级及相应的授信额度(一般银行内部都有授信的最低信用等级要求),增加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打造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执行工具,使风险的监测评价、信息交流和反馈都在一个运转良好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实现,突出风险的预警。
3.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议我国应成立国家级信用研究中心。信用研究中心是股份制的,由国有官方控股、科研机构与非经营性的大型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信用研究中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一是开展主权评级、债项评级、主体评级等评级并报告,在国内外评级市场上主动争取并掌握话语权;二是研究国内外信用交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海内外的信用交易,设置风险控制线及预警指标,提供监管办法;三是研究信用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国内外信用风险,为防范信用危机提供对策。此外,从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的信用监管机构———“中国信用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司信用监管的政府职能,从全局出发协调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发展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