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业银行营运信贷的危险性以及举措范文

商业银行营运信贷的危险性以及举措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营运信贷的危险性以及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营运信贷的危险性以及举措

当前,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将面临新考验。为此,笔者拟对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作一透视,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面临的新风险

(一)“二高一资”行业风险加大

南通地区“二高一资”行业主要分布在印染、化工和钢丝绳领域。相应客户风险点在于:一是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如南通钢丝绳行业客户大部分的年产量集中在1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在8000万元左右,均属小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二是产品结构欠合理,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工艺水平大多偏低,附加值不高。三是环保门槛提高,行业风险加大。如印染行业因其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大,废水实际处理达标率低,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治理对象。尽管大多建有废水处理措施,但处理工艺和操作管理普遍落后,一些产能较小的企业由于成本等因素难以做到达标排放,可能被勒令关停导致信贷风险。

(二)退税政策调整后外贸及出口加工型企业风险不断积聚

南通市目前的出口商品仍以化工、橡胶制品和钢丝绳等“两高一资”产品和纺织、服装、鞋帽、五金工具、玩具、木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退税政策调整在短期内将使商业银行客户中那些利润率低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风险。一些利润率较低的中小企业,因其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中的优势主要依赖低廉的价格,其利润几乎是靠国家出口退税来支撑,退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导致这类企业失去利润空间。南通市纺织服装、板材、五金工具、玩具等行业的出口企业都将因此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地步,造成企业预期利润落空。同时,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后将加剧国内同行业市场竞争风险,部分企业将会被淘汰。

(三)人民币升值将造成授信业务的不确定性

从总体上看,因人民币升值而明显受益的行业相对较少,而直接受到不利影响的主要有三类行业:一是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电子、家电、医药、造船等行业;二是进口替代型的行业,主要是石化下游产品;三是产品国际定价的原材料行业,包括氧化铝、矿石有色金属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原材料销售行业。随着升值势头的加剧,受不利影响的行业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响程度也将更加严重。随着这些行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下降,将增大银行在相关行业贷款的风险,对授信业务造成深远的影响。

(四)贸易型客户的经营风险变大

贸易型客户易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在其上下游客户资金紧逼时,此类客户违约风险将逐步加大。

(五)多头贷款风险隐患日益凸现

这类客户在国家银根紧缩时,只要有一家银行对其压缩贷款,极易出现多米诺现象。

(六)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影响信贷有效投入

近年来,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每上调0.5个百分点,对银行来说,都意味着潜在信贷投入空间的缩小,并进而影响整个盈利水平,挑战传统的盈利模式。

二、宏观调控背景下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性规避政策风险。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认真分析并理性判断经济金融大势,顺势而为,坚决避免与政策博弈行为;要高度重视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风险提示,把握好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和贷款投入步伐;要深入研究当前热点行业、敏感行业的发展变化,严格落实贷款投向政策,切实防范经济景气波动带来的风险;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行业授信政策,合理调整信贷资金投向;要适应国家经济调控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信贷投放策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切实防范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坚持有保有压,努力在发展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1、把好客户准入关,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要选准载体,积极营销优质客户项目贷款。加大对投资主体实力强、项目科技含量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优、预期盈利加大的优势产业和板块经济的有效投入,以优质项目贷款支撑全行贷款总量的增加。二是锁定客户,大力营销优质客户贷款。重点选择承贷主体经济实力强、行业前景好、管理水平高、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优的客户。三是本着“资产有效、信誉优良、比例适度、落实责任”的原则,有效支持小优客户发展,特别是对绣品市场、布料市场、装饰、建材市场、机电产品市场的个人优质客户,实行信贷倾斜政策。四是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灵活定价等措施,在确保综合效益的前提下,有效办理低风险业务。

2、认真把握客户实际信用需求,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认真把好授信关,做到该支持或能支持的要保证授信额度足额到位;不该支持或必须压缩的,确保压缩、退出计划到位。

一是优化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要把控制因人民币升值引起的信用风险纳入到全行授信管理的整体流程之中,确定信贷业务的行业结构调整目标时,切实考虑升值对各行业的不同影响,同时,从分析企业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的币种匹配情况、原料和产品的定价能力、上下游企业的景气变化情况等因素入手,预测人民币升值对客户经营和商业银行的影响,适时调整授信业务的客户结构。

二是把握客户上年度经营性现金流结合客户生产经营周期及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发展趋势,合理预测客户实际信用需求。

三是严格控制客户非正常、非合理的流动资金占用。对客户将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长期股权投资、拆借给他人或关联企业等非生产经营周转性使用的,一方面控制其新增信用需求,另一方面对存量信用制定压缩计划,确保流动资金贷款合理配置。

四是严格把握好授信额度的控制关:①对财务报表中出现流动资金倒挂的客户,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新增授信,另一方面对已有的存量信用制定切实可行的退出方案,确保授信合理有效;②对贸易性公司授信,原则上不得超过公司正常合理库存量的两倍;③对劣化的原优质客户,上年度发生的增量信用,要求在新年内压缩到位;④对一套班子控制,多个企业名义经营的关联企业,限对其中一家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原已有多户授信的,要实行扎口授信,且不得采取关联企业保证担保;⑤实行授信属地扎口管理。原非属地行存量授信项下用信到期要逐步退出,不得周转使用。

3、严格授信担保,确保第二还款来源合法、合规、有效、足值。

本着“能抵(质)押不保证,能保证不信用”的基本原则。在投放方式上首选以“两证”齐全的房地产设定抵押,对核心资产抵押不足部分,考虑保证担保和其他担保方式。对保证担保贷款,保证人必须是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的非关联企业,信用等级动态测评符合商业银行AA级(含)以上信用企业标准,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累计对外担保总额不超过净资产(动态),且与借款人不得互保。新增贷款原则上不接受设备抵押,且通用设备抵押值不得超过帐面净值的40%。

4、加强项目贷款管理。一是严格客户准入条件。对固定资产贷款要按规定先行评级、分类、授信,对达不到AA级及以上优良客户认定标准的、授信空间不足的,原则上不予介入。二是严格贷款条件。原则上要求项目资本金先行到位,贷款不得先于自筹资金到位并使用。对项目、土地、环保等合法性审批手续不完备的,不予贷款。其他客户也要取得相应的合规合法性审批手续。三是要把好贷时发放关。对贷款条件未落实的,坚决不予发放。对客户、项目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原贷款理由丧失的,停止发放贷款。对大客户、大项目要积极争取组建银团贷款等方式,防范贷款集中度和贷款无序竞争、贷后管理不力等风险。

(三)健全信贷退出机制,加快潜在风险客户退出。

按照“多退比少退好、早退比晚退好、进入的比退出的好”的原则,把退出机制贯穿于信贷管理的全过程,把主动性退出放到与信贷有效投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主动性、预见性地压缩、退出潜在风险客户,腾出资源用于“三大两高一优”客户,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要明确潜在风险客户重点退出对象。一是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影响大、加工贸易受管制的出口型企业,随着用工成本、生产成本增加和银行连续加息导致利润率水平下降的企业,如纺织、服装、鞋帽、五金工具、玩具、木制品等行业的客户。二是环保不达标或环保设备运行不正常的客户。对辖内化工、钢丝绳、纺织印染、医药、水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客户进一步排查,抓紧落实支持、控制、压缩和退出名录。对环保手续不合法、环保措施不到位或形式合法但实质违规的高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果断退出措施。三是自身资金不足、负债过多,盲目投资,多头贷款融资的客户。四是自身积累少、技术含量和行业进入门槛低、主导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客户。五是担保存在瑕疵的客户,包括互保、关联担保、抵押资产变现能力差、担保能力差的客户。六是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不强、高负债率、利润转移的客户,如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七是发展前景不明朗,经营下滑,产品利润率下降的客户。八是部分资金困难、销售前景不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一些资产负债率过高、土地收储量过度的土地储备机构也要加快退出。

在明确对象、分析排队的基础上,实行“名单制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台帐管理,逐月考核,序时推进。

(四)构建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长效机制。以资本充足约束为核心,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使风险防范与化解行为更为审慎、稳健、长效。要实行信贷结构调控行长负责制,将信贷结构调整实绩与各级行行长年度考核挂钩,根据完成调整任务的好坏兑现奖惩。同时,实行严格的责任管理,严格界定各级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及处罚规定,严禁信贷经营中的越权操作、违规经营、帐外经营、打擦边球等不良行为。对潜在风险退出工作不力而形成不良贷款的,要逐笔落实贷款责任人,明确清收责任,限期清收,对因主观原因而造成不良的贷款责任人一律实行下岗清收,并实行新增不良贷款“买单制”。

(五)加速发展中间业务,努力拓宽盈利空间。

为有效消化贷款规模紧缩对银行盈利水平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合理摆布实体贷款与贴现贷款的比例,最大限度压降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经营转型,加速发展中间业务,推进盈利模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