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行开展风险管理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及难点,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设想。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设想
一、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商业银行从产生至今,其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资产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等阶段。其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管理方法日益科学。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二稿),至此,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已经基本完善和统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1)坚持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2)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在新协议中,保留了对资本的定义及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要求。同时,新协议放弃了1988年协议单一化的监管框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灵活选择使用,允许银行选择内、外部评级等。(3)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
1.风险管理理念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人员一方面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中主要是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忽视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缺乏差别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中忽视风险管理的差别性,管理手段和方法几乎千篇一律。
2.风险管理体系方面。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差。
3.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风险管理信息失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难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设想
1.优化风险管理理念。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1)实现不同客户风险管理的差别化。对于不同的贷款客户,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如企业,由于企业在资本实力、生产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偿债能力、还款意愿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性,因此,在风险管理上也应体现出差别化。如在审查贷款时,索要资料、授信审查的重点,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分析等都应该有所不同。(2)实现不同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别化。不同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业务特性和风险差异,如公司业务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收入或投资所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管理应强调对具体客户或具体项目的审查和分析,在授信审查中重视企业的规模和现金流的分析,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行业及地区风险的分析等。不能简单套用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控制住风险,反而还会增加管理成本。(3)实现不同地区风险管理的差别化。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与经济水平、信用体系、文化理念关系密切。如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由于经济水平相差悬殊,信用体系、文化理念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各个地区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状态不同,致使其资产质量大不相同。因此,风险管理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标准和管理方法。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1)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一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二是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2)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一是以银行的风险偏好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银行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及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单元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同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又要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业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区别对待。(3)风险管理决策体系。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客户评价、风险授权和授信、审贷分离、集体审贷等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地防范了逆向选择风险。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决策体系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杜绝“反程序”操作,实现决策水平的提升。(4)风险管理评价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要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以风险和收益的量化为基础。目前,要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为主要内容,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高资本回报率。
3.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是目前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的关键。(1)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收集大量和连续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合理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基本信息库和后备信息数据库。基本信息数据库可全面反映
风险的类型、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风险管理所需的基本信息。后备信息数据库,提供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和企业数据、银行管理规定和内控指标、其他相关数据等。(2)掌握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主要包括内部评级、资产组合管理及授权管理等。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应当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实行“因人授权”;可以在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因客授权”;对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于特殊的银行服务,可以采用“总量授权”;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4.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从资本配置的角度有效地对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风险进行管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建立三道防线。(1)采取科学方法计提呆账准备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应该同时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所以,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既要考虑防范贷款信用风险的预期损失,又要考虑防范贷款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预期损失。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按贷款的五级分类,分别提取不同比例的呆账准备金。而我国商业银行(初上市公司外)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没有考虑贷款的风险状况,没有将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与贷款风险状况挂钩,而是统一按贷款余额的1%提取。(2)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资本充足率。现行资本充足率的确定方法,在计算资本充足率规定的资本额度中实际上包含了呆账准备金,在资本充足率规定的资本额度中超过呆账准备金部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资本。风险资本是用来抵御超过预期损失部分的经营风险的,显然,将呆账准备金和风险资本合起来规定一个8%的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来讲是粗糙的,对风险资本要求的计量是不精确的。商业银行应该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开发更加精确和实用的风险管理模型,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计量与管理水平。(3)加快建立科学的存款保险体系。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隐含存款保险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从本质上讲,我国目前存在的也是隐含的存款保险体系。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也应该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中,存款保险费率应该按照被保险银行的风险来制定,即存款保险费率的高低,应该与银行的破产风险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