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大体从1996年开始。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同年,国债开始尝试市场发行,一年期以上国债发行利率实行市场招标。1998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也实行了利率招标;1998年10月和1999年9月,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协议存款利率。2000年9月,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开始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下放了外币贷款和300万(含)美元以上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200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了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在农村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
由此可见,在加入WTO的前后,我国明显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今后的改革内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将是利率市场化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部分。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流动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虽然资产质量较差,但存款相对稳定,支付能力二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性上升,必然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资金流动更加频繁,存款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
利率市场化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银行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是提高利率,吸引客户存款。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银行为追求短期收益,在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即银行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势必想方设法提高贷款利率,刺激冒险者的贷款需求,挤出正常利率水平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从而加大贷款人的道德风险,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并进而增加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
(三)利率风险管理。
一般的说,银行的负债是客户的存款,而资产多半由商业贷款形成,银行普遍存在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情况,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情况。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单一,银行短时间内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有限,同时又缺乏对利率风险的保值工具和手段。因此,在利率波动加大后,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
(四)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亟待改善。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要求商业银行集中全行每日的资金余缺信息,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现金流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根据市场供需等情况自上而下地设定不同的利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还没有形成“垂直管理”的模式,资产负债的匹配至少处于总分行“两级管理”的状态。大多数银行当前使用账务系统提供资金信息,既分散又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无法实现资金信息的实时沟通,总行无法获知各分支机构每日的存贷款变动情况,亦无法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制定全行的利率政策。
(五)业务发展战略的矛盾更加突出。
利率放开后,利率手段可能成为银行竞争的直接手段。这就涉及到是扩大市场份额即扩大规模,还是增加盈利的发展战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想找到规模与盈利之间的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银行之间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出现一定的价格竞争行为,甚至恶性竞争恐怕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商业银行想要在短时期内增强流动性,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处理好盈利与规模之间的关系,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必须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的利率风险
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5月31日发表的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利率风险来源的四个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长期国债收益线,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重新定价风险: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在总量及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在总量结构上资产与负债总量之间没有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截至2003年一季度,仅工商银行一家的人民币资金存差就达1001亿元,由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资金运作渠道有限,造成大量资金积压,承受着持续利率调整的风险。二是在期限结构上,普遍存在着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三是在利率结构上,同期限的存贷款之间没有保持合理利差,利率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存款成本的上升和优质信贷资产利率的下降造成存贷利差的下降。
(二)基差风险:即使当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差额为零时,由于实际利率调整中存贷利率调整幅度往往不一致,同样使商业银行面临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建国以来,我国存贷款利率多次调整,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97个百分点,每次调整中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与贷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几乎都不相等。
利率市场化后,各行均有权制定存贷款利率,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利率波动加剧,利率基差风险加大。
(三)选择权风险:根据我国有关政策,客户可以根据意愿决定是否提前提取定期存款,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应对,在利率下调时,客户可以保持定期存款获取高利率;而利率上升时,则可以提前支取再存,以获取高利率。对于贷款,一些优势客户往往在利率下调时,要求提前还款再以较低的利率贷款。
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对策
鉴于利率波动性上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诸多影响,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金融监管并未充分有效的情况下,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可能会产生较大范围的震动,因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利率的最终市场化创造充分的条件,其中,中央银行增强间接调控能力和监管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手段,加强利率风险控制。
(一)建立利率预测模型。
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必须建立在对利率走势的正确判断上,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二是宏观经济环境;三是国际经济形势和利率水平;四是物价水平;五是证券市场情况。当然,要准确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及相互作用和对利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预测模型必须是动态的,同时还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些也只能力求对利率走势有个大致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