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实体经济发展有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资金供不应求的问题,企业要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一般情况下不仅需要经过长达几个月时间审批,而且还可能会发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大量的企业只能转而谋求民间资本的支持,表明实体经济对金融需求大,必须创新金融支持渠道。
(二)商业银行发展有要求
“次贷危机”表明,商业银行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的进行金融创新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创新,既可以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可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实际上,截止到2013年末,金融机构境内贷款规模达到750433.10亿元人民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之大由此可见。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虽然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从实际来看部分商业银行热衷于虚拟经济,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发表的资料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成为中国最赚钱企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商业银行本身经营体制因素的影响,也有监管等外部因素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影响其服务实体经济
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特别是区域性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寡头垄断的局面,但总体来看依然处于垄断竞争的局面,商业银行作为拥有资金资源的主体,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积极投资于虚拟经济,大量资金在虚拟经济领域空转,这既减少了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加剧了企业对有限资金资源的竞争,而且也间接的增大了商业银行在资金供需双方力量对比中的话语权,这将进一步激励商业银行控制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甚至导致寻租等问题的产生,加大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
(二)监管等外部因素影响其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一定的外部力量,但目前这种外部力量更多的是一种软约束,尚未形成硬条件,如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紧紧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虽然明确了要求,但未有具体的、量化的监管举措,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资金分配上缺乏外部监督,难以形成流向实体经济的持续动力,即使流入也难以形成一种长久的机制。此外,从社会监督来看,企业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缺乏进行监督的动力,而社会公众、媒体等监督力量则缺乏相应的信息,难以有效的开展监督活动。
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思考
2013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的规模分别达到12532、509、2727、1111、1679、287亿元人民币,表明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未来主要在信贷支持、理财融资、企业债、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
(一)通过信贷支持实体经济
信贷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主渠道,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商业银行要从资金垄断者转变为服务者,树立服务理念,以服务的态度参与实体经济。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流程,推动信息公开,避免部分素质不高业务人员寻租等事项发生。其次,要创新服务模式,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为贷款企业提供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通过理财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要创新性的推进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应用,当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已经开始运行,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发起企业债权融资活动,扩大融资规模。实际上,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银行业理财资金账面余额达到8.2万亿元,这些资金中投向实体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银监会更是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理财融资行为。
(三)通过企业债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企业债服务实体经济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组织企业债的发行活动,除一般性的企业债外,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组织发行小企业金融债,为发展态势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其次,商业银行是部分企业债的最终购买人,截止2014年2月,商业银行企业债增持量达到71.82亿元,占全部企业债新增量的比重达到85%,表明商业银行在企业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四)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商业银行要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首先,要创新性的改变金融服务流程,改变传统的逐级上报的贷款审批模式,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开展贷款审批等活动,提高服务效率。其次,要创新服务渠道,商业银行要综合性的运用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作者:章岱钧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