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制对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学生消费信贷近年在高校发展迅速,虽然其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但其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损害学校声誉,还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给校园安全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对此,学校要通过构建多维度排查机制、建立警家校联动机制、培养理性消费观、开展普法宣传、整肃校园环境等措施来防范和解决大学生消费信贷,帮助学生处理消费信贷纠纷,建立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安全;消费信贷;对策
大学生消费信贷因其办理手续简单、操作方便、无抵押、可分期还款等特点在高校校园内迅速蔓延。一方面,大学生消费信贷为大学生提供了融资渠道,满足了部分大学生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因自控能力差,还款能力低,缺乏理财意识,陷入消费信贷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牵连身边的同学和家人,给家庭造成伤害。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伴随经济欺诈等相关问题,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也给高校校园安全与稳定维护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根据工作中处理的大学生消费信贷案例,从高校校园安全角度对其危害及规制对策进行研究,对防范和处理大学生消费信贷及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信贷危害
(一)危害身心健康,损坏学校声誉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放款门槛低,审核不严格,且常用无抵押、零首付、到账快、可分期还款等宣传手段吸引消费欠理性、自制力弱、消费欲望强的大学生。无还款能力的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陷入“利滚利”的恶性循环,导致借款数额巨大,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有些学生同时从多个借贷平台借款,最终债台高筑无力还款,只能由父母兜底,将贷款转嫁给家人,甚至使家庭倾家荡产。同时,在诸多借贷平台的催贷压力下,学生往往无心学习,迫于压力而选择休学、退学,不仅影响学业,也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损学校声誉。
(二)受害群体广泛,诱发群体性伤害大学生申请消费信贷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及紧急联系人、监护人等信息,学生往往将同学、老师、朋友的信息泄露,甚至将自己的通讯录提供给网上信贷机构,学生未主动还款时,信贷机构就会“轰炸”相关联系人,牵涉范围广泛。有些学生还冒用同学信息进行借贷,或者找同学、朋友帮忙从网络平台借贷,贷款逾期后连带受害群体大,给周围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带来严重困扰,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大学生消费信贷正对青年大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安全有序的学习成长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三)扰乱学校秩序,威胁校园稳定大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低下,理财规划能力较弱,借贷后极易引发贷款逾期。贷款一旦逾期,信贷平台往往采取威胁、骚扰等手段催款,或者直接进入校园、宿舍找学生讨债,给校园秩序稳定及校园安全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不利于平安校园的建设。
二、校园安全视域下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制对策
(一)构建多维度排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大学生消费信贷牵涉面广,危害大,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排查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日常管理者要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等方式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做到关口下移和前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避免学生陷入大学生消费信贷危机。辅导员还可安排可靠的班干部、党员、宿舍长等学生骨干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大学生消费问题。高校班主任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异常消费行为。通过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三位一体的摸查机制,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及时干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及保卫部门也要保持警惕,防止大学生消费信贷在校园内渗透。
(二)建立警校家联动机制,及时介入危机处理家长是大学生的监护人,对学生成长和教育负有重要责任,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学校要及时联系学生家长,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避免出现更大危机,减轻学生心理创伤。学生陷入消费信贷后,学校要和家长形成长效互动机制,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避免悲剧发生。同时,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牵涉高额利息、违约金等问题,陷入消费信贷后学生及家长也会向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寻求帮助。因此,学校应建立警校家多方联动机制,及时介入处理大学生消费信贷问题。
(三)打击入校宣传,整肃校园环境大学生消费信贷在高校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宣传推广方式多样,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学生消费信贷推广多以培训机构、分期购物网站为名在校园宣传,宣传内容存在虚假性、欺骗性与诱导性。大学神消费信贷平台还通过微信、QQ、邮件等线上形式宣传,甚至公开在校园内贴广告、发传单,寻找校园。《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借贷机构不得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金融项目”。对于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的违法宣传行为,学校保卫部门应建立日常监管机制,防止借贷平台在校园内推广业务,依法处置未经批准在校园内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引导理性消费,强化风险防范大学生消费信贷平台多借助虚假宣传诱惑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而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和偿还能力,价值观不成熟,因此需家庭、学校各方齐抓共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部分大学生因攀比心、虚荣心而去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之类,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又不好意思向父母索取,只能去信贷平台借钱。因此,学校应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理性消费,不过度超前消费,做到量入为出。家庭也应培养子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理性观念,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大学生对基本的金融知识较为缺乏,学校和家庭往往忽视学生金融消费教育,而大学生金融消费教育能改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决策能力。因此,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开设公选课、案例分析等方式宣传基本金融知识,建立起全方位的金融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基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五)完善宣传机制,做好教育引导大学生对消费信贷缺乏基本的警惕和认识,防范意识薄弱。笔者从与近20位参与大学生消费信贷的学生谈话中了解到,逾60%的学生表示只听说过消费信贷,但并不知道什么是实质上的消费信贷。近半数学生认为支付宝蚂蚁借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金融借贷不是大学生消费信贷,充分显示学生对消费信贷认识的不足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缺失。学校应制定完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班会、思政课、金融知识讲座等多口径宣传,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还可以通过开展情景剧比赛、海报设计大赛、辩论赛、海报设计大赛等方式宣传大学生消费信贷。宣传内容上,不仅要宣讲大学生消费信贷基本概念与法律知识,更要结合生动案例,注重警示教育,提升宣传效果。校方还可以邀请公安、法院等专业人士分享大学生消费信贷案例,营造拒绝参与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氛围,让学生对消费信贷的认识入心入脑。
(六)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援助大学生因缺乏对专门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不了解大学生消费信贷的法律风险,容易陷入其中,遇到网贷纠纷时,不懂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纳入大学课程,增强学生法律知识。此外,学生因防范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易致个人信息泄露并被他人用来借贷,故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重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以防被人利用。大学生消费信贷往往存在虚假性、欺骗性宣传,放贷时隐瞒利息,通常都包括滞纳金、手续费、违约金等不合法费用,各种名目的费用加起来使大学生消费信贷利率数倍于银行贷款,法律规定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贷款不受法律保护。陷入消费信贷的学生在处理借贷纠纷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学校应设立法律咨询和援助中心,帮助学生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走出消费信贷泥沼。
参考文献:
[1]任一帆、马旭峰、王欣丛.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干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2):76.
[2]莫灿灿.高校“校园贷”乱象的危害、产生原因与规避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1.
[3]王怀勇、邓若翰.校园网贷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6):90.
[4]朱建定、杨学英.校园网贷中的风险识别及其应对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5):86.
作者:郭灼 黄国胜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