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益性小额信贷利率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便是普惠金融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探讨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利率问题。
一、公益性小额信贷的界定
(一)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最早现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小额信贷在1990年才开始出现。2000年以后,随着有关这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开始出台,小额信贷才逐步被业界人士关注。有“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之称的杜晓山认为,除了经常谈到的提供少量的存贷汇等各种金融服务外,小额信贷至少还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服务对象,二是单笔贷款额度。依照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观点,单笔小额贷款的额度应该控制在本国或本地区人均GDP或GNI的2.5倍以下才算合理。
(二)公益性小额信贷。根据国际惯例,公益性小额信贷分为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福利主义小额信贷以实现社会发展和扶贫为宗旨,其倡导贷款资金应直接、低息借给穷人,而不是追求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可称为“输血式”公益性小额信贷。在我国,一些为妇女创业提供担保的小额贷款、贴息对农村贫困农户提供的贷款等属于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制度主义小额信贷主张走商业化道路,更关注自身创造利润的水平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也有“造血式”公益性小额信贷之称。制度型公益性小额信贷按服务对象,又分为以穷人为目标客户的公益性小额信贷和以更广泛的客户群为目标的商业性小额信贷,他们分别以孟加拉的乡村银行和玻利维亚的团结银行为代表。本文所研究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特指以穷人为目标客户,并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
二、影响公益性小额信贷利率成本的理论分析
笔者主要通过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溢价、目标收益四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公益性小额信贷利率成本的因素。
(一)资金成本。对于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资金成本,目前业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捐赠,可视为零;另一些学者认为公益性小额信贷的资金属于自有资本,成本很高。按目前状况,对于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国家出于审慎考虑,在近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放开政策允许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吸收存款,因此不管持哪种观点,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资金成本可视为是一定的。
(二)经营成本。首先,由于公益性小额信贷服务的对象是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在农村市场,信贷网络没有普及,更没有接入统一的征信系统,因此对农户进行征信审查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其次,商业银行的单笔贷款一般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而且往往是每年收一次款,而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单笔贷款额度小,大多只有几千元。此外,为减少农户的还款负担从而降低风险,通常是每个月甚至每周收一次款,平均每笔贷款要收20多次款,因而人力成本很高。据估计,这笔成本就将近12~18个百分点的利率;最后,除了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享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外,一般的金融机构仍然要上缴3%的营业税,并按照税前利润25%的税率上缴所得税。所以税收也是影响经营成本的一大因素。
(三)风险溢价。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大多是由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并且服务范围一般仅局限于所在区域,所以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损失。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一方面农户的人身安全面临威胁;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产出下降,农户没有还款来源。于是,公益性小额信贷面临重大的自然风险。农户大多经营的都是小而分散的业务,缺少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常常只是借鉴之前的价格水平和市场供需状况,盲目进行生产,使产品面临市场风险,进而影响贷款的归还。一般学者认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大,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无法对借款者的信用完全了解。不过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看来,由于事前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对农户进行了上门式的信用审查,并且我国的农户大多比较淳朴和有感恩之心,因此主观性违约的风险比较小。
(四)目标收益。现在主流的观点都是将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定义为社会企业,其主要目标就是坚持社会使命和社会价值。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会追求一定的利润,其利润主要是为了覆盖成本,其余基本用于增加投资、扩大规模,以服务更多的贫困农户。因此,目标收益一般来说可以视为固定的值。
三、影响公益性小额信贷利率成本的量化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本文前面的分析,现主要研究经营成本和风险补偿对公益性小额信贷利率的影响。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经营成本评估的指标主要为信贷审核成本、人力成本、税收,风险补偿评估的指标主要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由此可设计一个三层次的模型,就如图1中所展示的。
(二)构造判断矩阵。对每一层次下面的同级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判断矩阵表示为M=[mij]n×n,其中i,j=1,2,3…n。mij表示指标i,j相比的重要程度,本文使用萨迪标度表。(表1)根据萨迪标度表,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对其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赋值。由此可得到以下如表2、表3、表4所示的判断矩阵。
四、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状况
(一)供给状况。我国金融机构有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之分。在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占主要地位,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只起着辅助作用。在实际的运行状态下,正规金融机构相互的配合并不默契,职能分工并不明确,农户对资金的需要没有适当的金融机构来满足。1997年以后,在政府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农业银行利用扶贫贴息贷款在政府扶贫办公室和财政部门配合下实施小额信贷,瞄准的是农村贫困人口;2009年,作为国有控股银行与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合作的示范,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分支提供了2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从中国农业银行官方网站上获悉,截至2014年末,在贫困地区投放贷款余额达9,725.6亿元。中国扶贫基金会是我国国内经营公益性小额信贷业务覆盖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的机构。2008年末,该基金会独资建立的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治理和实施小额信贷业务。截至2015年4月30日,中和农信在中国17个省的145个县开展了业务。
(二)需求状况。近年来,中央出台多部文件来推动“三农”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由此刺激了农村金融需求。根据国务院相关部门2007年的做的统计,有六成左右的农户有借款需要,但只有五成的农户是实实在在得到贷款的。随着国家对扶贫的重视,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借款用途逐渐多样化,因而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李海燕在调查农户的1,899笔贷款中,单笔500元借款以下占67.3%。从李海燕的调查来看,当每位农户的贷款达到5,000元,那么只要中国小额信贷市场是成熟的,其贷款总规模就会超过3,500亿元,甚至达到5,000亿元。根据“金融结构理论之父”戈德•史密斯的理论,资金需求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经济金融化比率表示。在欠发达国家,戈德•史密斯估计这个比率约为80%,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个比率会提高并超过100%。结合我国实际,如果按150%这一比例计算,在我国第一产业的GDP从2002年的14,678.8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58,332亿元,相应的农村资金需求量也会从2002年的22,018.2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87,498亿元。
五、对降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利率的建议
(一)降低成本。从本文中影响小额信贷利率因素的成本分析中,我们看到影响利率最大的因素是经营成本中的信用审查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风险溢价中的自然风险补偿,因此笔者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首先,降低信用审查成本。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可以依据本身实际情况,设计一套相对完善的征信体系:细化评级的标准,规范信贷准则。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为有借款需求的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开展有关金融和法律方面的讲座,提高农户的信用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其次,降低人力成本。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服务对象是贫困农户,所以需要有耐心和爱心的信贷人员,他们不一定有高学历但必须了解当地情况。工资制度也决定了人力成本的高低,公益性小额贷款组织可以借鉴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的工资制度,将奖金与考核指标直接挂钩,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实行标准化放款、批量化作业也是降低人力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降低自然风险的溢价。主要是尽快在农村建立农业保险体系。从国内外“三农”发展经验来讲,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村整体信贷环境、增强农民风险保障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发生自然灾害时,保险公司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风险,进而降低了风险溢价。此外,对于税赋过重问题,政府可根据财政能力,对扶贫性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减免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对于市场风险,根据国家新提出的方案,政府需“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对于信用风险,这和信贷审核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事前进行严格的信贷审核,向农户宣传金融和法律知识是最佳选择。
(二)化解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要扩大资金供给。有关部门应加快出台规范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政策,使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地位明确化和合法化,只有通过让社会广泛并明确地知道公益性小额信贷的社会定位,才能更多地吸引外界的稳定资金。政府可适当放宽对贫困地区的融资限制,从各个方面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并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留在当地使用。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小额信贷批发基金,这类基金主要集中国内外的个人或银行的资金,并指引汇聚的资金向量小、分散的小额信贷机构流动;另一方面要走利率市场化道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监管部门可以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在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区间内扩大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利率上浮的幅度,使其利率和市场上的利率水平相一致。如此,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就能持续经营,潜在投资者也会有投资兴趣,从而增加了贷款供给;同时,只有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才会愿意以较高的利率借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将存在投机心理的贷款者排除,从而减少了贷款需求。从而,各个信贷组织才能从相互竞争中在各个方面缩减成本,留下经营绩效最优的组织来服务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户。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海东,卓建伟.农村小额信贷的市场化运作及其利率区间[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
[2]杜晓山.对当前小额信贷及相关热点问题的思辨[N].金融时报,2013.3.4.12.
[3]陈建永,孟兆辉.基于Rosenberg改进模型的小额贷款定价方法研究[J].武汉金融,2015.1.
[4]孙同全,潘忠.社会企业营利与保持社会使命的两难困境———兼论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转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7.
[5]张群,孙同全.社会责任与小额信贷运行[J].中国金融,2012.18.
作者:蒋晓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