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范文

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

[提要]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其中移动支付成为支付行业的主流,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成冲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移动支付发展规模及其规模结构分析移动支付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探索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注入新的催化剂,但同时也为其带来挑战。

关键词:金融科技;移动支付;商业银行;信用卡;金融消费

一、引言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在通信网络环境下使用手机、移动PC等移动终端设备完成交易过程的一种支付手段,是金融应用到生活场景中的新突破。2013年以前,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各大移动商纷纷试水并相继推出一系列移动支付产品,甚至在部分地区进行二维码业务的推广,移动支付的时代由此开始。2013年后,支付宝的兴起使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和理财需求,这期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具有高收益和灵活度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随后,微信在以交流为主的生活场景的基础上推出转账和微信红包业务,又一次激发了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微信、支付宝等生活必备软件的进一步探索,使线下扫码支付成为主流,大、中、小银行也开始投入研发专属的转账服务。时至今日,扫码支付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遍布各个行业和领域。阿里信用支付业务的上线标志着移动支付正式进入信用支付行业,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背景下,移动支付业务对银行卡信用业务形成一定的冲击,也带来新的机遇。

二、移动支付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一)移动支付发展现状。自2013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平台兴起之后,移动支付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同比增长率达到391.3%,是移动支付在市场上繁荣发展的开端。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移动支付规模不断增大,行业乱象频繁发生,类似于P2P的借贷平台卷款跑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监管不到位的缺陷暴露无遗,移动支付发展繁荣的同时对国家法律监管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因此,2015年以来,为了遏制部分手续不齐全、不合规的支付借贷平台的违法盈利,监管机构的监管文件密集下发,监管程序进一步完善,监管尺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移动支付作为受严格监管首当其冲的行业,监管政策出台比较密集,且监管思路和监管口径也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行业监管对支付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影响巨大。因2015年移动支付进行大规模整改,该年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率大大下降,交易额增长速度放缓。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创新和研发投入,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强度也愈加提升,科技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故而移动设备价格也相应的下降,手机等智能化设备彻底攻占了大众生活,移动支付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引了大规模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因而,2016年移动支付增速达到顶峰,交易规模亦可观,如图1。移动支付方式依附于智能手机等设备便携的特点,聚集了大量用户的随机交易,覆盖了用户特别是年轻一代几乎全部的生活轨迹,使其优势更加凸显。随着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趋于稳定,其增长也逐年稳定。2020年上半年,肺炎疫情状况仍不太乐观的状况下,移动支付市场中线下扫码支付业务的交易规模短时间内大幅下降,但是随着抗疫需要,支付宝、微信推出了健康码,为全民共同战胜疫情作出贡献的同时增加了用户对自身App的使用场景,再度增加了用户黏性及用户数量。(图1)伴随着生活场景在金融应用中愈加全面的铺设,越来越多的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其服务特色不再仅限于支付业务,而是面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一揽子全包服务。在疫情期间倡导“无接触式服务”的状态下,这类线上服务的发展成效显著,不仅增加了客户体验,还能促使以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为主的企业的交易规模受损程度最小化。在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发展方式下,经济环境经历了短期的低迷之后开始复工复产,国民更加看好未来的经济发展境况,股市也开始逐渐复原,涨势甚好。其中,移动消费和移动金融成为移动支付体系中影响力日益增加的版块,预计未来在疫情日益好转之后移动消费和移动金融依然会是市场大趋势,对用户的影响力和黏性会持续走高。如图2所示,目前来看,个人应用包括信用卡还款、银行间转账、生活缴费等等仍然是移动支付结构的重中之重,所占比例虽有小幅减少,但其交易规模仍然不可小觑,依然是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图2)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世界第一张信用卡诞生在1951年美国纽约市弗兰克林国民银行,意味着信用卡时代的开启。信用卡先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随后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6张,同比增长约3.91%。近几年来涨幅一直在减小,如图3所示。(图3)在当今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信用卡使用频率和数额均不低,甚至占据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来源的大部分。据2018年上市银行年报统计,从信用卡贷款余额规模来看,中国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位居首位,其信用卡透支余额为6,264.68亿元,增长11.1%,且信用卡透支比上年增加916.92亿元,增长17.1%;平安银行次之,其信用卡贷款余额为4,732.95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55.9%,占其个人贷款业务的比重为23.7%。从信用卡业务发卡量和交易额来看,光大银行为首位,该行信用卡累计在用发卡量为6,052.73万张,当年新增发卡1,526.40万张,交易金额为22,886.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0%;浦发银行次之,该行信用卡累计在用发卡量5,650.54万张,当年新增发卡2,105.39万张,交易金额为18,065.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为响应的号召,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这一伟大目标,我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降低市场压力,进一步刺激消费。当前,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转变为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据统计,我国国民消费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六成,信用卡业务在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领域中应势增长。故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未来几年仍然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三、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兴起可能会推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特别地,随着移动支付在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渗透,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进一步降低。移动支付通过可追踪的数据记录能够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使交易信息更加透明,更实现了消费和支付的便利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信用卡也不再受限于移动终端,商业银行在不断提高信用卡的使用感,操作便捷和普惠共享是信用卡移动支付模式的两大优势,受益于互联网用户黏性的提高和稳定,对信用卡移动支付的客户数量和交易规模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信用卡业务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可能受益于移动支付的发展,故提出假设:移动支付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为验证移动支付的发展规模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的假设是否成立,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检验。本文选取了2013~2019年区间的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RAM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其中信用卡业务的数据为被解释变量Y,移动支付的收入规模为主要解释变量x1,M0增长率为次要解释变量x2,其余控制变量为随机扰动项et。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模型Y=β0+β1X1+β2X2+et,基于Eviews进行回归得到的估计结果如下:Y=4.780370+0.013640X1-0.111745X2+et(1)(0.304406)(0.000851)(0.047085)t=(15.70391)(16.02497)(-2.373242)模型估计结果说明,移动支付规模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在99%的水平下显著,且拟合度很好,故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移动支付规模每增长1万亿元,商业银行信用卡数量增加0.013640亿张。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通中的现金(M0)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信用卡数量便减少0.111745亿张。由此回归分析结果可知,移动支付自兴起以来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影响逐年增大,显而易见,金融科技的狂热发展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假设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GDP增长率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有溢出效应。目前来看,几乎全部的大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近几年内纷纷推出与移动支付体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网上支付业务及自身银行专属的电商平台,同时与各大潮流科技平台合作,推出一系列优惠服务活动。

四、结论及建议

移动支付手段的进一步优化,使“实卡”交易方式日渐消失,不同支付工具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市场新的发展趋势和用户新的生活习惯方式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升信用卡服务与多种支付方式的嵌入式整合速度,稳步开发信用卡支付业务在各类生活场景方方面面的融合渗透。2016年《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表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方向更自由,国家减少了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行政干预,推进信用卡利率市场化,优化信用卡现金服务等,还提高了对持卡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信任度,信用卡的开卡数量迅速提高。但同时,现下多数科技企业正在加大转型力度,逐步切入消费场景,相继推出一系列与消费金融业务相关的产品,如美团App推出美团信用卡与美团借钱等,给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均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分流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用户规模缩小,业务收入也相应缩水。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放注册限定条件。为了提高用户黏性、增加用户的便捷度,商业银行首先应不再限定本行用户注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通过绑定关联账户进行跨行注册和消费;其次可以通过推出力度较大的优惠活动吸引新用户、每月的小优惠活动留住旧用户等有效地拓展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客户群,进一步丰富完善商业银行的生态系统。

(二)加大技术研发服务。商业银行为了推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应该加大研发与移动支付相关的信息技术,如移动支付过程中使用便捷的指纹支付、人脸支付、声音支付等安全高效的支付手段,并将其运用到信用卡业务中,提高用户线上开卡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三)实施精准推送服务。拓展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范围,大力搜集各大合作伙伴提供的用户数据,整合到原有的客户数据系统中,然后针对性地对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进行预测,为客户进行精准推送服务,增加客户对各大平台的依赖度,从而提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率。

(四)推动管理转型。在全民高效率的时代,商业银行应遵循客户至上的原则,简化申请、审批、账户管理、客户服务等服务流程,提高信息技术和运行系统在各个业务流程的效率水平,保障各环节高效运转。大力应用智能客服等自动化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提高电子化水平覆盖广度,进一步优化信用卡服务专营体制建设。

(五)统一信息转接。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用相片刷脸取快递的事件再度表明,目前移动设备识别的安全性问题仍有待解决。为提高信用卡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持卡人的关键信息被泄露,建议由权威机构对交易识别涉及的关键信息进行统一转接及储存。如,信用卡的芯片、交易密码以及其他相关的移动设备终端均由中国银联风险防控系统统一转接后由各商业银行进行识别认证,确保用户信息转接过程的安全。

(六)推进内部跨业务合作。商业银行在推广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应积极建立信用卡业务和其他零售业务之间的联系。对内部业务整体布局统筹,将跨业务合作机制落到实处,必要时应主动调整组织架构,进行商业银行内部资源整合。根据用户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形成良性的输送机制,使用户在每一阶段都能得到舒适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与银行间的黏性。

作者:迟春静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