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全球化机遇、风险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新机遇
(1)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国际金融市场重新的分化和调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一些大型银行为摆脱金融危机的泥沼,正着力进行预期较长时间的根本的范式变迁。毫无疑问,这给我国银行业跨国发展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崛起提供了绝佳时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的市场准入放宽,某些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扩张呈现收缩或减缓的趋势。(2)新兴市场的发展给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近20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使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及巨大的商品供应国和销售市场,也同时成为全球资本的重要流入对象。同成熟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在世界经济的贡献度大幅提升,其对全球经济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此外,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与我国经贸往来密切,市场准入限制较少。这无疑会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良好契机。(3)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扩大了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新空间。“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资企业对外经济联系不断加强。金融危机之后,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力度加大,海外市场开发诉求更为强烈。此外,“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加快实施“走出去”的策略。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我国银行业及时跟进服务,这将给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新的商机和动力。
二、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风险
(1)“主权债信危机”带来的风险。自2010年开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但是,各经济体和地区间的复苏进程并不均衡,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主权债务危机风险明显加大。若干国家面临债务随时可能违约的风险,如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其中希腊违约风险最急迫,西班牙、意大利一旦违约对欧洲及全球的冲击最大;另一类是美国,随着标准普尔对其国债信用等级的下调,引发各国金融市场不同程度的动荡。此外,跨境资金过度流动也加大了金融市场波动风险。(2)国际金融竞争和新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引发的风险。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使许多国际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但发达国家的银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并未改变。一些大的国际银行通过并购,其规模更加庞大,业务范围更为广泛,其必将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超强竞争对手。2010年,美国和欧盟分别通过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巴塞尔III也获得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不但会对国际金融格局、银行经营模式和盈利水平、金融创新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带来挑战。(3)“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各国均陷入一连串的、复合式的经济困难,纷纷采取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只顾眼前、不管将来的对策,终致产生了愈来愈普遍的贸易战、资源战、汇率战、货币战、投资战(限制他国对本国的投资)等,所有这些行为均与全球化精神相违,是对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化趋势的一大打击。可预见的将来,此等“逆全球化”的现象与行为,还会进一步蔓延与深化。
三、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策略
(1)健全经营机制、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面对“主权债信危机”带来的潜在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仔细研究美国和欧盟于2010年新通过的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及巴塞尔III,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并能够有效运行的现代商行体制和机制,坚持审慎性经营原则,时刻将风险防范放于首位,持续推进海外全面风险管理,加强国别风险研究,建立健全海外机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降低违规率。(2)细化目标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重点发展亚太地区的高成长市场。从地理位置、文化、经济、市场准入等方面看,亚太地区与中国经济的关联度远高于其它区域。因此,做大、做强亚太地区业务,扩大市场份额是国有商行的重中之重。其次,还要扩大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机构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欧美区域拥有较为成熟的国际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扩大在该区域的服务网络,不仅能学到先进经验和技术,还能迅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此外,还要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3)熟稔当地环境,完善网络布局。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网络布局时,应依据当地环境,进行策略选择,可以通过并购、申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境外网络布局的突破性发展,不断加强物理网点和电子网络的有机结合,坚持网络拓展和业务拓展相结合,并充分发挥现有机构的延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