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具体地说,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少动用自己的资产,以中介人身份,利用其在技术、信息、机构、资金、信用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承诺类、担保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基金托管类及其他类(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与传统的资产和负债业务相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其利润的贡献更具有优势,因为中间业务具有如下特点:
1、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是以中间人的身份提供金融服务,利用自身的银行信用、金融信息、服务网络、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银行信誉这种无形资产为“资本”,为客户提供各类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因此,中间业务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来讲,风险相对较小,有助于分散商业银行整体风险。
2、由于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时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因此开办中间业务不需要再额外投入很多资源,只是在原有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条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样,商业银行经营总成本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收益也得以提升。
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广泛、产品差异化明显,有助于提供个性化服务。从中间业务产生的基础来看,有的中间业务体现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如结算类中间业务。有的与银行信息、信誉、技术和机构优势相联系,为客户在业务经营管理的特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如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有的直接体现了银行的信用职能,如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担保类中间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占比低。据资料统计,2009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状况,除中国银行占比达19.82%以外,其余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距很大。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传统业务的利差收入大大减少。为了银行的生存,大部分银行开始占据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并于随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银行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品种落后并缺乏创新动力。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有千种左右,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已达2万多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类业务,这些约占中间业务品种总数的60%左右。而在利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三)缺乏高素质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由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国内发展历史短暂,现有的银行业务骨干专长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中间业务缺乏系统的专门化认识与了解。他们尚不能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将现有的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信托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更无法提供兼并重组、基金托管、企业上市、融资顾问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的创新与推广。
(四)金融业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机制,银行业务与非银行金融业务之间有着较为严格的区分。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无法充分参与证券、投资银行、保险、信托等领域。而这些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正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领域,严重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益加剧。随着不良贷款率的增高,信贷业务使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银行不得不转变经营模式,寻找风险小的项目。中间业务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某些创新的产品中会带有一定的风险,但相对于信贷风险来说,安全系数还是比较好的。
(二)传统业务盈利空间有限。经济的发展使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资金成本高、存贷利差小、经营包袱重,银行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中间业务由于其手续费稳定,成为银行可靠的收入来源。一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占比80%以上,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且呈稳步上升趋势。另外,政策的放宽使融资手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客户逐渐采用其他的融资方式,如股票、基金、债券等,对银行贷款的需求相对减少。
(三)国内外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或金融服务公司可以凭借着其强大的管理团队、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产品的创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特别体现在中间业务上,他们通过兼并、合作、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大型的公司、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的形式开展中间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证券、邮政储蓄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一)健全中间业务管理体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是由总行统一推出,逐级授权办理,基层行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展中间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制定统一的鉴定、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二)根据市场需要,加快产品创新。首先,要寻找新的创新点。根据“满足客户需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结合商业银行自身能力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创新项目,取长补短,开发适合不同层次、个性化的产品,逐步优化中间业务的产品结构,达到规模效应;其次,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传统的考核机制只针对存贷款业务,为了更好地推进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必须完善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促进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科技与人才投入。竞争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开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谁就抢占了市场制高点。首先,加大科技的投入。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为后盾,来提高银行的业务效率。其次,加强人才的投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队伍,既要立足于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又要大胆引进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勇于开拓的复合型人才,构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支撑条件。在满足迅速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的过程中,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四)加强业务风险监管。尽管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的信贷业务而言具有风险低的特点,但随着中间业务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承担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大。中间业务品种多、涉及面广,不易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控,且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中间业务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缺乏内部控制监管,一旦风险发生,后果无法想像。因此,作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中间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预警机制,严格督促银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银行利润提高的同时,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以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