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资本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资本充足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保证,是对商业银行业务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防范。《新巴塞尔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很深远的启示。根据协议中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增加分子、减小分母的政策均可以实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标。同时,次贷危机中花旗银行的启示也说明了对资本充足的理解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
【关键词】《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
一、资本的功能
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多种功能: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为银行的扩张,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提供资金;监测银行增长,保证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总之,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吸收
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二、《新巴塞尔协议》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国金融当局逐渐把银行的最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联系起来,《巴塞尔协议》的提出更是统一了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新巴塞尔协议》继承了原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保留了原协议关于资本构成的定义和资本充足率8%的规定。但新协议增加了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
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2.5]*100%
三、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根据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出两种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即“分子政策”与“分母政策”。所谓的“分子政策”是指增加总资本以扩大分子,其中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而“分母政策”则是指降低加权风险总资产以减小分母。
1.分子政策
(1)增加核心资本
内部融资、提留收益是增加核心资本的首要方式。在银行低利时代下,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银行应大力发展风险较低的传统的中间业务,如收付业务、结算业务或与贸易有关的融资等业务;同时银行也应适度开拓新型中间业务以提高收益。
政府注资是增加核心资本最快捷的方式。国家以财政预算、发行特别国债或者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注资。政府注资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中占比很大;在次贷危机后,美国等世界各国的央行均临时采用这种方式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紧急输血。但这种方式存在产权不清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政府注资只能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辅助手段。
上市融资、引进外部投资者是增加核心资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股权融资的方式能带来附属的收益,即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
(2)增加附属资本
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是资本充足率不足的缓解之策。但发行长期次级债券不能作为资本规模扩大的长期途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银行资本结构。
可转换债券是增加附属资本的理想途径。可转换债券可以弥补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的损失,并且利息允许推迟支付;同时,由于可转换债券拥有转化成股份的权利,其利率低于次级债券利率。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商业银行提高附属资本有很强的正效应。
增加计提普通准备金是银行经营的双刃剑。一方面,增提普通准备金是一种内源融资的方式,没有债务负担,因此是较理想的增加资本的途径。另一方面,提高准备金必然会侵蚀银行利润,在赢利性与安全性之间银行必须做出必要的权衡。
2.分母政策
(1)降低风险资产权重
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中分母的资本是指经风险加权后的资产,因此,减小分母并不意味着要减少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权重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同时高风险伴随高收益,降低风险资产权重也会相应缩小银行收益,进而影响到资本的积累。
(2)处理不良资产规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都非常巨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大大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减轻了其经营负担。但不良资产的预防与治理依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在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上积极创新,如资产证券化等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本着审慎的原则开展资产业务,减少不良资产的进一步产生。
四、花旗航母次贷搁浅的启示
资本充足率作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有效指标,其内容与细则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的。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资本充足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没有倒闭的风险。超级金融航母花旗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的搁浅就是强烈的例证。花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其资本充足率始终位于世界各大银行前列。然而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花旗银行却损失惨重,岌岌可危。究其原因,一是花旗银行的主要业务是零售业务,其中消费信贷占比很大,因此房价上涨使很多房贷变成了次级贷款。二是在2006年之前,全美疯狂发行CDO,花旗承销了340亿,成为了仅次于美林证券的第二大承销商。同时,花旗通过建立渠道,即所谓的结构性投资实体(SIV),购进了价值1000亿美元的次级CDO。SIV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其经营状况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但其最终的损失却仍然要设立的银行埋单。在这种情况下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并无异常,但危机却逐渐逼近。
此案例说明银行监管应该与时俱进,要紧跟金融创新的步伐。资本充足率是一个客观指标,它能保证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下的稳健性。但是将此指标作为监管风险的唯一指标是远远不够的。资本充足的定义应该随着市场变化而变,8%的标准不应一层不变。在保证资本充足的情况下还应关注资产结构、资产质量、资产负债匹配度等问题。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表外业务也应引起必要的重视。表外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由于其复杂性,其风险较难度量,监管难度因此加大。如何将资本充足与资产负债内外管理相结合将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