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完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文章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一个高风险和突发性事件极易出现的行业和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有效避免和防范高风险、突发性事件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证,是实现预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设立新的机构和开办新的业务都必须要内控先行。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内部控制失灵是造成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银行业大案要案频发的直接原因,而隐藏在内部控制失灵现象背后的则是内部控制要素的缺失和内部控制运行体系的紊乱。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熟悉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亡羊补牢,堵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窟窿,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大案要案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理念还不到位
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熟悉不全面,不完整。有些治理者仍然认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治理者把内部会计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二是没有摆正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内控优先理念缺乏。一些分支机构没有熟悉到内部控制也是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反而把内部控制与发展业务对立起来,只追求业务扩张,忽视风险控制,以至形成大量风险,直接影响了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人力资源政策还不够健全。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行没有建立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机制,在治理层不能恰当地配备人力资源,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的分支行没有建立不相容岗位职务说明书,轻易造成混岗作业;有的行业岗位职责不具体,该职务应承担的责任不清,造成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未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不利于要害岗位人员的核查和监督。四是内部控制状况评价及其激励约束机制相对滞后。目前对员工和机构的考核总体上是以业务发展指标为主,而工作质量和内部控制指标居于次要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逆向激励的问题。为了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均对其分支机构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不过,大多数银行推出的激励考核机制侧重于业务发展,较少考虑内控建设情况。
2、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缺乏
因为要害人员往往拥有一定的人、财、物权,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重要凭证和印章,也就有更多的作案机会。鉴于此,国外银行大多都建立了针对要害岗位及人员的更为严格的监督约束,比如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专门的内部审计。但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银行在赋予要害人员非凡权力的同时,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尚未推行,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存在重大缺陷,侧重于对基层操作人员的审计,忽视对要害人员(尤其是治理人员)的审计。无论是审计频率,还是审计范围上都远不能形成对要害人员的有效威慑,从而为要害人员作案提供可能。
3、对会计治理活动的控制还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核算系统条块分割和缺乏统筹,使得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矛盾、空白、低效;员工职责不够清楚,未细化到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缺乏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造成混岗、一人多岗和顶岗的现象普遍。二是授权授信不够完善。授权机制不够科学,授多大权、授哪些权没有适当的授权模型;对授权的制约和监督跟不上,对授权中存在的问题监督不到位,对越权行为惩处不力。
4、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匹配
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可概括为决策、建设与治理、执行与操作、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五个环节。其中,监督评价环节的作用是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并督促治理层纠正内部控制隐患和缺陷。现实中,这一环节的职责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显得相当薄弱。首先,有些银行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受行政体制干扰较多,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在对总行层面进行审计时,难度相当大;再次,受制于架构设置的缺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强,很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其提出的整改要求重视性不高,影响内控改进的效率;第四,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影响内部审计的频率和范围;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对相关业务不熟,计算机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电子化趋势。
三、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的对策
1、认识到位,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处理上每一环节的风险防范,培养会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使会计人员熟悉到所在部门的风险治理水平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要使会计人员充分熟悉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要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自己应遵循的制度和规定,明白遵守与违反的界限,并提高自我约束与对他人监督的意识,克服执行中的随意性,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熟悉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2、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深化内部控制的关系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努力开拓市场、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我们要果断予以制止。有的行为了多争一些存款,无论客户大小、远近,一律承诺上门收款,实际上潜伏着风险;有的行为了吸引客户,置账户治理制度于不顾,违规开立账户;还有的行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实行“限时服务”制度,致使柜台人员为了不被客户投诉,对票据审查不细而放过假单、假证等。这些都是以牺牲原则和制度为代价的,给银行经营带来了风险。银行搞改革,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吸引客户,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改革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的关系,要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开办和处理任何业务都要以制度作保证,明确操作规则、程序和各项具体要求,实行稳健经营。
3、制度到位,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首先,总结经验,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要突出对业务风险点的防范,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订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对象、原则、手段、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其次,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对不适应业务发展以及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及时进行重新修订,对已经历过时的或已有新规定代替的制度、办法予以废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随时把最新的、最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传达到前台会计人员,以便各职级员工学习、查阅和利用,提高制度可执行性,避免有章难循和有章不循现象的发生。
4、建立柜面业务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营业网点稽核岗要承担风险治理职责,实施有效的预警、预告职责,通过定量猜测技术和相关方法,加强日常核算和内部监督,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缺陷,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
5、监督到位,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手段
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正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要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无济于事。而严格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6、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追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由事前、事中和事后组成。外部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一般都与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关,为了规范会计秩序和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要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追究制度,凡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追溯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并具体规定违反制度的内部处罚措施,尤其是事后检查人员查出的违反制度行为更要纳入内部追究制度中。银行高级治理层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由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资产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许波:基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06(10).
[2]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5(8).
[3]商业银行内控指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