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范文

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

社会保障事业是具有产业性质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社会保障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成为商品,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提供。

一、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的内涵

所谓产业化是指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销售等经济行为系列化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是以现代产业组织体系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规模化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产业内部生产要素的重组,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全社会整体资源的帕累托效应。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就是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产业组织体系,发展社会保障服务系列产品等主题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产业的专业化与规模化,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日益增长的需要。其具体内涵包括实现“四化”:

1、服务主体多元化

社会保障服务产业主体不能只是政府,其他的社会团体、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加入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形成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多元化的管理格局。如果社会保障服务产业主体单一,势必造成服务的“X非效率现象”。不担心砸掉饭碗,因为吃的是财政饭;干活不计成本,因为用的是公款;自身缺乏监督,因为财政就是自己的主管。这种变相的垄断,会导致权利寻租,产生腐败。

2、产业竞争有序化

对付服务主体的单一导致的“变相的垄断”,必须在各个层次的社会保障部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开展有序竞争,打破垄断,对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人、财、物、信息、先进技术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深挖潜力,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服务人才专业化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社会保障服务事业应该培养或引进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社会保障服务涉及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诸多要素,对社会保障政策的理解、对保障项目的提供、对保障基金的营运等都必须要专门人才。应该建立一支精通社会保障业务、善于经营管理、熟悉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又有尊老爱幼良好品德,肯献身于社会保障服务事业的队伍,满足社会保障服务事业的需要。

4、服务范围扩大化

近些年,社会保障服务范围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苏涛,2004)。1999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后,很多人认为城镇居民基本上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提供服务的范围在扩大,事实上,2亿农民工并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由于教育、疾病、住房等因素,更多的人因病返贫、致贫而不再购买养老保险,一些民营企业也不愿替他们购买;农村参保人数下降更快(具体见下表):

城乡社会保障覆盖人数

(单位:万人)

项目年度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A)112031248613618141201473615506

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B)802580006172599554625428

二者百分比B/A72%64%45%42%37%35%

从表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在逐年减少。1998年,农村参保人数占城镇参保人数的72%,而到了2003年,下降到了35%左右。6年时间,下降速度之快让人触目惊心。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之后,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二、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1、法律法规日臻完善

自1951年2月26日,中国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涉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各个领域的等几十个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1)、《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饿决定》(1998)、《失业保险条例》(199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05),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法治环境逐步完善,为社会保障服务的产业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2、社会保障服务项目不断增多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民政广域网建成,民政公务平台投入使用,城市低保、社区管理、救济救灾、基金运作、医疗改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各个项目不断发挥作用,仅2002年底,全国低保项目受益人数达到2053.6万人,发放保障资金112.6亿元;社区星光计划第二批项目11163个得到实施;补助优抚对象459万人;安置退役士兵、复员军人54万人,增加优抚性收养性单位床位72000张;福利企业36000个,实现利润148.3亿元。

3、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社会保障部门、保险公司等机构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半官方或半自治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甚至出现了私营、民营的社会保障服务组织,诸如养老院、托儿所、幼稚园。这些结构很多是依靠私有资金或向社会筹集资金创办的,在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互助基金会,通过互助合作募集资金,相互帮助,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利补充了政府的社会保障服务功能。

4、服务手段逐步向产业化过度

产业化从某种层面来说就是专业化和规模化。现代技术的运用必不可少。目前,新的社会保障服务逐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保障服务数据系统正在建立。伤害2002年建立了覆盖全市市民的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与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数据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发放社保卡。先进技术的运用,为社会保障服务向产业化过渡做好了准备。

三、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策略

1、“一体主导”策略:一体主要指社会保障主体产业,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在三个主体产业中,优先发展社会保险业。社会保险是一个对普遍的市场缺陷最广泛的反应。作为重要产业,一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在社会保障法的规定下,强制征收社会保障税(费),每个公民都有缴纳的义务。改变原有农民、农民工不在保险之列的错误做法;其次,在法定的参保对象和项目之外,还可以鼓励发展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福利产业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其宗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完全不盈利。诸如教育除9年义务教育不得盈利之外(由社会保障支出解决),其他形式的教育可以适当收费;医疗产业国家规定药品、医疗器械、门诊费用的最高限价进行控制,允许存在部分盈利空间;对房地产业,政府应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要求(如经济适用住房)——或由政府出资建造公用住房,或提供财政补贴;社区服务产业应在自愿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者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摆在首位,可以有盈利。从提高社区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长短结合、自愿与奉献结合的专业化的高水平队伍,向社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群众实际需求的各式服务,弥补政府失效空间。

2、“双管齐下”策略:指服务机构和公共产品策略。政府应该关注社会保障机构的建设。关心除政府之外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走政府积极引导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是政府无法办理、商业又不愿意办理的但群众需要的,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加以倾斜。对于社会保障服务产业提供的公共产品,税务部门可以进行税收减免或优惠,在“双管齐下”策略之下,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民生、民意、民权的环境。

3、“三改四建”策略:三改指改变社会保障旧的计划体制模式、改变社会保障服务全部由政府给予的观念、改变社会保障服务由政府独家垄断的格局。旧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建立符合国情的、覆盖城镇、农村、农民工所有公民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推动包括政府公益性机构(如民政)、非盈利机构、盈利性机构在内的多种产业形式并存的社会保障服务项目、产品、服务质量的向前发展;创造良性竞争环境,打破垄断,使社会保障资源进一步优化。四建指建立社会保障法、建立新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服务应急系统、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监管机制。社会保障法正在孕育之中,估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出台,它是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基础,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经办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权限的划分的依据;是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和征收管理的法律依据;通过立法,可以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建立新的社会福利制度根据新的社会保障法新设与实施;社会保障服务应急系统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如遭遇洪水、地震、SAS等,还有未来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或疾病,重点做好防范工作,当灾害来临时,损失降到最低。目前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监管职能过于分散,信息也不对称,管理效率也成问题。实施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以后,一定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用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来对社会保障服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企业的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做到管理高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已经取得部分成功经验的前提下,继续扩大战果,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投身于社会保障服务事业,再逐步优化多员化的投资机制,使社会保障服务事业充满活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公共财政,具备“弥补上场失灵”、“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市场盈利性”、“法治化”四个特征(张馨,1999)。社会保障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同样具备上述四个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保障服务就是公共服务。这种服务,即在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提供的非竞争性层面上,给社会公众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那么,什么是社会保障服务呢?社会保障服务指国家或政府及所属社会保障组织,依照法律对其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福利或实物福利,或以税收减免优惠提供财政资助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价值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一直把社会保障事业当作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纯公益事业。政府服务质量不高,服务环境较差,服务领域过窄、服务品种单

一、服务手段单调、服务技术陈旧,缺乏统一规划与组织实施,造成社会保障服务效劳低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社会保障事业的属性,并据此探索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