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范文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摘要:

新型科技中小企业是通过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创新和产业化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具有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其融资渠道少、融资难、融资风险高。本文从生命周期视角下分析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进而找出影响其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为企业有效的控制融资风险提高契合实际的帮助,最后提出针对融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创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一、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及其特点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面对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创新”的主力军。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是通过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群体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要不断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才能占据和扩大市场地位,具有很强的创新特征。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后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它将很快占领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这就为企业带来大量收益,使企业快速成长和壮大。所以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又具有高回报、高成长的特点。有资料显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一半会在创立后三年内死亡,剩下的一半中有二分之一在创立五年内死亡,余下的四分之一也只有很少能顺利进入成熟期。由此可见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特征。

二、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渠道。内源融资主要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例如企业创始人个人投入、企业留存收益以及成员集资。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分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企业或个人之间直接借贷等。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主要形式是银行贷款。政策性融资是指向政策性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政府提供扶持基金及税收优惠政策。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此内源融资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与理论不同的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而且随着企业的成长,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很难满足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因此,对于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

三、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1.融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活动是将高新技术产业化,从而获得高收益,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技术研发与创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及销售。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不同的,正如下图所示: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这些风险都会对企业的融资风险产生影响。在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各生产经营活动中,融资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融资结构,所以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风险也不尽相同。融资风险在企业中可以具体体现在融资失败、融资成本过高、通过融资得到的资金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等方面。因此,识别融资风险、调整融资结构从而降低风险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占据市场地位、实现企业价值的必由之路。

2.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融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向,一个是融资需求方,即企业;一个是资金供给方,包括投资企业或个人、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最后一个是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和经济环境、金融市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本文从融资需求方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影响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1)负债规模,即负债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企业负债比重越大,就需要越强的偿债能力,融资风险就越大。

(2)负债的期限,筹资时采取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长短期借款分别用在哪项活动中,这些都是影响融资风险大小的因素。

(3)企业发行股票的数量和时机。

(4)债券或股票的利息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息率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5)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资产有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些资产的流动性都不相同,当企业流动性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融资风险就较小,反之,其融资风险就较大。

(6)技术风险,技术创新失败,企业已经获得的市场份额很快会被替代品或者竞争者瓜分,无法持续占据市场就无法获得持续收益,企业现金流减少,融资风险增大。

(7)产品风险,产品研发失败或者不能实现产业化,投入其中的资金就无法收回,企业将面临巨大破产风险。

(8)市场风险,企业产品如果不能进入市场,投入的资金依旧不能收回,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大幅降低,从而增大融资风险。

(9)管理风险,企业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方面薄弱会导致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从而导致资金周转率低、企业盈利能力低,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从而融资风险大。

四、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风险分析

1.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完整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六个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加速成长阶段、稳定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完整的生命周期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2.初创期融资风险

(1)研究开发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刚成立,拥有某项技术或专利,其用途和市场前景可能都是未知数,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化,首先要经过研究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或者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市场进行研究调查,所需资金数额不是很大。此时,企业能获得的外源融资基本为零,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国外的中小型企业在创建初期会依靠风险投资例如天使投资来吸收大量资金,但是在我国,民间借贷在法律上是不健全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发现企业具有高成长性时才会进入,而且由于受传统储蓄思想影响,人们对于投资还是很谨慎的,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少能获得这方面的资金。由于此时企业并没有投入生产,没有任何收益,技术研发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所以此阶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如果技术研发失败,就会造成资本的大量浪费,很多企业可能因此失败。欧洲投资银行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70%的技术创新在研究开发阶段失败。此时,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原始资金,不需要对外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融资成本较低。总之,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研发带来的技术风险。

(2)创业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开始将研究样品生产出来并对产品进行试销,这就要求企业满足诸如配备厂房、生产机器、工人等生产条件,同时还需要购买原材料,此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此时企业虽然已经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或知识产权担保来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未建立起信用制度,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原因使抵押担保难以实现。面对创业阶段大量的资金需求,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以自有资本为主,其次是政府基金、技术创新资助基金等,天使投资等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在创业阶段,产品生产是获得收益的前提,产品销售是企业继续成长的关键,产品不合格、产品的替代品较多或替代品成本较低都会导致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因此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此时风险投资的进入也意味着外源融资的进入,企业需要对外支付融资费用,融资成本开始升高。另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技术被复制或扩张的威胁。因此,企业在创业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扩张风险。综上所述,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初创期的资金问题是最突出问题,融资风险也在这个时期最大。融资不到位、风险无法控制都会导致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最终使企业走向死亡。

3.成长期融资风险

(1)早期成长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经过初创期就相当于跨过了死亡谷,其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开始逐步占据市场,开始有了销售收入,但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此时,企业需要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并扩大其规模来加强管理,增加生产设备、增购原材料等来为大规模的生产做准备,扩大销售市场。此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比初创期更大,虽然融资渠道和创业期的选择差不多,即以自有资本、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科技贷款,企业开始探索外部资金来源。企业步入成长期后,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就基本消除了,但仍然存在市场风险。另外企业开始向着产业化、规模化转变,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资金需求仍在增加,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开始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管理跟不上,企业效率就会降低,应对外界环境和市场变动的能力就会减弱,就会使企业成长力减弱,因此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管理风险逐渐加大。因此,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此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2)加速成长阶段。进入加速成长阶段的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其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销售收入快速增加。为取得核心竞争力,其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因此融资需求快速增加,此时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供应来保证其产品和服务,传统融资渠道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此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有自有资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以及信贷机构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此阶段,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快速增加,现金流增大,资金的运营成为融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仍然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主要风险。另外,在此阶段作为主要融资方式之一的私募股权融资虽然可以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项目进行分阶段进行投资来分散风险,但是如果选错投资者仍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例如一些战略投资者很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竞争者,分割企业产品市场。因此,企业在加速成长阶段面临的融资风险主要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股权控制风险。

(3)稳定成长阶段。步入稳定成长期,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生产量和销售量持续稳定增加,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决定其仍存在较大资金需求,同时企业应该开始着手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所以进入稳定成长阶段,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是增加的,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也相对增加,除了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外,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需求可以通过新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获得,随着企业在市场上开始站稳,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也成为了它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融资方式。创新型科技中心企业进入稳定成长阶段,融资需求最大,融资成本也增加,如果企业收入小于支出,就会出现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企业债务包括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少,其短期偿债能力就弱,对于长期债务,要一次还本付息,数额巨大,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利润或现金流入才能按时偿还,否则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分配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比例,保证现金流动性,控制资产负债率。总之,此阶段的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风险、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导致的破产风险以及股权控制风险。综上所述,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就成功地实现了由科技创新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变,其资金需求数额最大,其产品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化,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风险。

4.成熟期

融资风险成熟期是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经过高速成长和发展之后进入的新阶段,在成熟期,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并稳定地占据市场,获得高额利润,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已经完善,企业面临的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考验。进入成熟期,企业就要开始进行第二次创业,其任务就是创新技术、升级产品、完善生产要素。在成熟期,企业可支配利润的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需求。此时企业各个方面都处在最优的状态,可以用于抵押的资产很多,很容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对于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项目贷款来提供资金支持,所以银行贷款是企业在成熟期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很多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会选择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市场稳定、利润丰厚、现金流充足、管理有效、融资渠道多使得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成熟期的融资风险最低,由于企业在成熟期面临第二次创业的重要考验,所以这时期的融资风险主要是创新、转型的风险,企业创新、转型必定要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其带来的收入变动以及企业创新的失败是造成融资风险的原因。因此,此时期的融资结构要由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组成。

5.衰退期

融资风险随着竞争者的进入和其他企业的模仿,由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额利润将被瓜分甚至逐渐消失,此时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第二次创业成功,企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如果失败,企业就将由衰退期逐渐走向死亡。衰退期的企业仍然有一定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企业在前期积累下来的资金大部分用来偿还债务,企业开始退出资本市场直到消耗完积累下来的内部资金。因此,进入衰退期,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来自转型的风险,以及收入降低导致无法偿还债务的破产风险。

五、结论

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根据不同成长时期的发展特点,具有不同的融资结构,也使得它在不同时期面临特殊的融资风险。为了降低融资风险就要从企业特定的成长时期入手,分析影响融资风险的因素,在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不同时期合理的融资决策。加强融资风险的控制是保证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高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对于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经营能力,其次要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机制,最后要加强管理者的财务决策能力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评价[J].民营科技,2009,(2):42~43.

[2]束兰根,吴春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及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111~115.

[3]李希欣.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1,(17):388~398.

[4]程仲鸣,夏银桂.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08,(4):45~48.

[5]张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4,(7):115~117.

作者:李艳芳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