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民币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人民币贸易结算起步晚,发展迅速
我国人民币贸易结算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2009年7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业务范围、运作方式、试点企业的选择、结算渠道选择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首批确定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市为结算试点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币贸易结算发展的开端。2010年6月,央行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猛,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5036.4亿元,同比增长140倍。2011年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倍。到2012年累计达到2.94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1.3%。根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全年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3万亿。与境内发生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和地区达到220个,业务范围涵盖98%的国家和地区。
(二)人民币贸易结算比例小,规模不大
由于我国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时间较晚,相关的政策法规未落实,结算体系不完善,进出口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比例较小,结算规模不大。此外,进口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总额远远大于出口,存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进口13948.3亿美元。2010年,全年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5036亿元,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价计算约为780.7亿美元。可见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总额占总贸易额的比例不足3%,凸显出人民币在我国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的弱势地位。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宏观因素分析
(一)对外贸易总额
基于上文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由进口结算和出口结算组成,对外贸易规模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而言,总体贸易规模的变动反应国内外宏观经济态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做为进出口贸易结算的一部分,受到外贸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贸条件改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会带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增长。反之,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总额下降,将会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二)货币供给量
调控货币供给量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提到的货币供给指国内经济中流通的货币与准货币即M2的总量。货币供给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和汇率这一传导机制进行。其运行原理在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人民币利率下调,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供给增加,在外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外币汇率下降。利率走低与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外贸出口、对外贸易总额上升,带动出口环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供给减少,汇率和利率双上升,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减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相应减少。
(三)汇率
国际贸易理论中,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一国进出口情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传导机制: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进口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下降———本币贬值———本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进口产品变得相对昂贵———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是一般的理论,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因此人民币汇率上升,将有利于提高进口环节人民币结算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由境内向境外输送,因而汇率上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海外人民币存量不足,影响出口环节人民币结算发展的条件下,这种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四)外汇储备
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影响到该国币值的稳定,外汇储备增多,表明一国所占有的海外财富总量的上升,随着外汇储备的积累,该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高,国外市场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乐观预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需求将上升,汇率随着上升。归根结底,外汇储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仍是通过汇率杠杆实现。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外汇储备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将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初期的环境下,外汇储备上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也是能够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的。
三、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与相关变量的选取
本文研究方向在于探讨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进出口额、汇率、外汇储备、以及货币和准货币(M2)做为主要控制变量,考察区间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建立以下实证模型:CTRS=a0+a1TRADE+a2ER+a3CR+a4M其中,CTRS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单位为亿人民币。TRADE表示进出口额,单位为亿美元,利用相应每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ER表示一美元折合人民币(月期末数)。CR表示外汇储备,单位为亿美元,利用相应每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M表示货币与准货币(M2),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二)数据来源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CTRS)数据选取自央行每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间区间为2010-2013年,为月度数据。进出口额(TRADE)数据选自《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10-2013年每月数据。汇率(E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数据选取自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概览》。外汇储备(C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数据选自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统计数据。货币与准货币(M)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概览》。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统计模型,采用协整检验、格林兰因果检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对外贸易总额、汇率、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的波动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产生正向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格林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变动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额与外汇储备。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会带动我国对外贸易额和外汇储备的双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汇率的上升与货币供给的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这表明货币政策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增强国内出口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外贸结算议价能力。
2.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币外汇形成机制,尽快实现国内外汇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对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短期内在防止资本大进大出的前提下,允许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小幅升值。
3.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尽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利率制度。控制国内货币供给增长,抑制通胀,适度提高利率,增强人民币海外吸引力。
4.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合理分流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人民币支付的发展所引起的货币替代将不可避免的增加我国外汇储备,设计合理管理制度以应对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其所带来的外汇占款问题。可适当的放宽企业强制换汇制,提高外贸企业持汇比例。
作者:石立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