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价结算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及贸易地位上升给人民币计价结算带来机遇(1)经济规模增大提升了贸易企业使用人民币计价的意愿。经过三十多年的强劲增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增大,经济地位提高,增加了国外出口商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安全感。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经济大国,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差异大。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的生产行业齐全,产品门类丰富,市场纵深度大,意味着无论哪一种进口产品在中国境内都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竞争,中国的进口需求有较高的替代弹性,市场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波动比较敏感。基于此,为了保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国外出口商有较强的动机接受人民币计价。(2)贸易地位上升推动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对外贸易高速成长,令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影响世界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2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出口的11.2%,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占全球货物进口的9.8%,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是全球服务贸易第三大国。贸易地位的上升,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一些话语权。当中国出口商受到政府的鼓励,大范围使用人民币计价时,人民币计价还会产生溢出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从中国进口商品和劳务的国家有意愿在出口贸易中选择用人民币计价。(3)贸易结构改善助推人民币贸易结算份额扩大。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增长放缓。相对加工贸易而言,一般贸易具有国内产业链长、增加值较高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贸易方式的优化。从国别和地区结构看,中国近年对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明显快于对欧美日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依赖程度继续减轻。在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中,可以创造条件,撇开第三方货币,选择出口方或进口方货币计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中国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占比不断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加产品的异质性。随着中国出口产品替代弹性的下降,中国出口商被动跟随主要竞争对手计价货币的“聚集效应”就会下降,有利于中国出口商采用人民币计价。(4)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保障。宏观经济稳定性和汇率稳定性也是计价货币选择中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宏观经济稳定、货币数量增长适度、币值稳定的主权货币,容易成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如果一国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尤其是通货膨胀较高,贸易商为了规避风险就会主动放弃用此种货币计价,转而使用其他货币计价。在这方面,中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中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投资、消费、土地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市场运行有较大的影响。这种优势使得发生重大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时,中国政府能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达到避免危机传染、稳定经济的目的。正是中国的这种制度优势,使得中国在2008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外部环境下,成功地阻止了危机蔓延至国内,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人民币成为贸易计价货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贸易大而不强、金融服务水平有限对人民币计价结算形成掣肘(1)国际竞争力弱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尽管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排名在稳步上升,但是在整体竞争力、劳动力市场效率、企业创新能力、商品市场效率以及商业成熟度等方面与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差距较大。我国存在较高的出口替代弹性。在替代弹性比较高的出口商品计价中,一旦某种货币被广泛使用于国际贸易计价,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惯性,一般不会轻易被替换。国内生产商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比较弱,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内厂商无法与之抗衡。中国贸易规模虽然很大,单个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这样的贸易结构使得中国的贸易谈判力量较弱。中国75%以上的出口企业是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仅占比很小。出口企业规模偏小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谈判能力受限。经济整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仅是以量取胜,也难以让交易对手真正获得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安全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因此而减缓。(2)金融服务水平制约人民币计价结算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考验。我们把金融服务水平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层次,二是金融机构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水平层次。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并非一日之功,我国正在逐步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的金融基础设施。我国金融机构针对国际金融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在需求挖掘、产品创新、风险定价等环节与国际金融巨头存在一些差距,在满足跨境贸易金融业务、并购和项目金融业务等仍面临较大的挑战。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的金融产品,所以在境外个人、企业、银行在持有人民币后,没有选择可以对冲风险,持有人民币意味着额外的持有成本,因此会影响非居民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3)交易成本较高、可获性差牵制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交易成本越低,被选择为出口计价货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外汇交易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美元等国际主要货币,在外汇市场交易中份额较高,交易成本较低,在贸易计价货币选择中具有优势。非居民获得人民币可以从居民境外的消费或贸易交易中获得,也可以从金融交易中获得。当前境外人民币来源主要包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资金,内地居民境外消费的人民币、中央银行货币互换的人民币资金。当前在境外,人民币的可获得性还不高,人民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就造成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相对小,无法与那些主要货币相比。缺乏规模效益,人民币的交易成本较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也会增大。此外,人民币可直接兑换的币种较少,对许多外币的交易需要通过美元进行套算,相当于要多支付一笔手续费,客观上增加了人民币外汇交易的成本,使得出口企业不愿选择人民币计价。
二、结论与建议
随着贸易格局变化和政策推动,近几年人民币跨境贸易计价结算的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论述,如何能抓住机遇、克服障碍提高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水平,还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优化贸易结构,提高话语权加大技术、资本和人力投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针对新兴市场的需求情况,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贸易产品,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整体附加值。在对新兴国家贸易中积极推动使用双方货币计价结算,提高人民币在新兴国家间的贸易结算份额,进而提高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使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形成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多元化格局,降低国际市场风险。
(二)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机构国际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应该与中国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掌握适当地开放节奏,适当降低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门槛限制,争取尽快建成覆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海外金融机构网络。跨境人民币结算给中资银行业的国际化带来机会,可以促使金融机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深化银企关系,提高全球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从而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应着手建设功能强大的、跨市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利用驻外大使馆和各种官方渠道,收集并及时国际金融市场、各国宏观政策、各国金融监管政策、各国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变化的信息,为金融机构制定国际化战略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帮助其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三)抓紧建立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支付清算体系的国际化是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投入、清算安排和法律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批量交易和通过支付系统进行融资的要求。为充分利用世界贸易格局变迁所创造的有利条件,更好地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份额,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逐步建成安全、高效的支付平台和更加便捷的人民币清算体系。
(四)有序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在资本账户有所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离岸市场将是中国境外企业、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人民币资金、进行人民币投资的主要场所,仅仅依靠香港、新加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来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尚显不足。需要在中期内推动伦敦、台湾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及人民币衍生产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流动性,建立境内市场与离岸市场之间利率联动机制和资金调节机制,提高使用人民币的便捷性和效率,为增强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吸引力夯实基础。
作者:肖潇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货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