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9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商业银行可以把握住有利的一面,将有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但若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很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混乱、甚至造成金融危机。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互联网金融业也在不断的进步。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的盈利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变革收入结构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本文简单概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利率化市场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银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外的改革经验,我们可以得知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会有更多自主经营的权利,例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规定银行的利率。因此,不少商业银行试图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更多的存款,以降低贷款利率、获得更多优质客户。但这会造成存贷款利差的降低,而存贷利差是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其降低必将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商业银行应逐渐进行业务创新,革新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多元化的经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首先,存贷利差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其中利息净收入要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同时,负债的稳定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银行经营的亏损状况。近几年,一方面有商业银行负债过于依赖存款、负债波动幅度大的现象,另一方面尽管央行逐步放松了存贷比考核限制,但存款仍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息的主要根基,随着存款利率差别化,行业间的竞争激烈,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第二,以投资银行业务、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发展迅猛,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焦点。最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仍未改变,仍以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缺乏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获利渠道不足,营业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传统的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盈利能力不足,非利息收入占比重较低。第二,商业银行的投放对象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为主,贷款投向行业高度集中,投资风险高。第三,家庭投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产品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但我国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缺乏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有时不能与市场客户需要匹配。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冲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
存贷款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来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在央行制定的基础利率上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银行利率。银行利率自主决定会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缩小存贷利差、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第二,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发展迅速,企业及个人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的依赖性降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
(二)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
我国金融业同质化严重,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同时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各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为了改变营业种类、营业来源单一的现状,必须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同时,创新理财产品,开拓银行盈利来源。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
第一,商业银行需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波分析金融市场,调查客户群需求,以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深入发展财富管理、理财业务等具有新型盈利能力的业务。科学地组合金融产品,丰富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第二,拓展新型金融工具,创新还款方式、担保方式、服务手段,引进企业财务咨询顾问、投资银行等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第三,创新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满足客户日常需求。
(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
首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提升盈利空间,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增设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特色支行,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发展,针对不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服务,在解决中小微企业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的同时,提高营业收入。
(三)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网络化服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设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例如,可以为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客户提供资金托管、贷款融资、支付结算等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服务。发展电商金融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深化政企和战略伙伴间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政企和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可以更好的整合客户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例如北京银行与广电局和文化局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了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提高了银行的软实力。
四、总结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在改革中受到冲击,但改革也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并就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如下策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网络化服务、深化政企和战略伙伴间的合作。希望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常冉.浅析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196-197.
[2]陈昆,李志斌,王笑静等.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J].金融理论探索,2016,(2):50-54.
作者:屈晓迎 单位: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影响研究
摘要:
本文运用2008年-2014年中国16家上市股份银行和日本10家上市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程度对贷款利率影响因素的作用。发现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在贷款定价时,对违约风险的考虑将越充分;不管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如何,营业成本一直是决定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最重要因素;风险厌恶程度和流动性风险这两个因素对贷款定价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为此,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定价策略时要更加考虑违约风险这一因素的影响,银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定价体系,以期确定一个最佳的贷款利率。
关键词:
贷款定价;利率市场化;违约风险
一、引言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限的约束,全面放开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改为完全由商业银行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此举无疑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在中国利率市场化不完全的情况下和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有何不同,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收集了中国16家上市股份银行和日本10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分别作为非完全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下的样本,数据采用2008年-2014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确实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在不同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是有差别的。
二、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现对两国的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其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检验情况差不多,卡方值都很大,P值都为0,由此可见,两个样本都比较适合固定效应模型。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日两国的回归结果也是很相似的,只有违约风险这一项在两国中有根本的不同,违约风险在中国是不显著的,而在日本则是显著的。其它像营业成本、隐含利息支付、利率风险中日两国的检验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显著的。流动性风险、风险厌恶这两个指标与净息差之间则都是不显著的。中国的商业银行隐含利息支付最能解释被解释变量,其系数为0.82754.而日本,系数最大的则是营业成本,其数值为0.38244,同样隐含利息支付的系数也比较大,仅次于营业成本。通过上面的两个表,我们还可以发现,上述6个解释变量对中国和日本均呈现一种正向的影响,其系数均为正值。这个和本文前面分析这6个指标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单看每个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效果,两国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其差别总结如下:
1.营业成本这一变量在中日两国的样本中的影响明显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要大于日本银行。这就证明了营业成本对净息差的影响是与利率市场化的程度有着高度的联系,即营业成本的作用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更明显。
2.违约风险在两国中的影响有着根本的不同,违约风险在中国是不显著的,而在日本则是显著的。由此可知,日本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注重违约风险,而非完全利率市场化下的中国,还没有意识到通过贷款定价进而减少违约风险,前文已经提到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这说明了中国通过贷款定价降低违约风险的能力与日本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背景下。
3.在利率风险这个解释变量上,日本样本中的利率风险的影响是要高于中国的。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其商业银行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和市场利率都着很大的关系,风险比较大,而中国情况则不一样,银行面临部分利率风险,其存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4.隐含利息支付对中日商业银行样本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但是在中国样本中的系数远远大于在日本样本中的系数,这说明了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下隐含利息支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利率市场化下。在利率市场化下,由于贷款定价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所以商业银行通过定价来弥补这一支出相对困难。而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定价受到一定限制,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5.风险厌恶程度、流动性风险这两个解释变量,在中日两国的样本中都是不显著的。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和巴塞尔协议有着密切的关系,巴塞尔协议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限制的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受到相应的约束,各国都必须履行这条规定。
三、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定价来控制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由实证检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贷款定价行为有很大的差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不同所引起的。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作为工具,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8年-2014年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在贷款定价时,对违约风险的考虑将越充分。在利率市场化不完全和已经完成的情况下,违约风险在贷款定价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对贷款定价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利率市场化不完全时,商业银行对于贷款定价和控制违约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的认识;而利率市场化完成时,将会充分考虑违约风险对于贷款定价的重要作用。显然在利率受到管制时,银行的违约风险问题更严重,商业银行应该更重视违约风险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的影响,充分认识违约风险,尽可能通过贷款定价来控制违约风险,提高控制违约风险的能力。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这和中国特殊的金融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营业成本一直是决定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最重要因素。不管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如何,营业成本对贷款定价的影响都是最大的。成本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利润,而营业成本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成本,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利息的大小时,必须要将营业成本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其他的经营目标。
3.风险厌恶程度和流动性风险这两个因素对贷款定价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无论是利率市场化完全还是利率市场化不完全的条件下,由于受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受到限制。因此,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价格的时候对这两个因素的考虑可以适当的少一点。
本文通过所得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定价策略时要更加考虑违约风险这一因素的影响。在确定贷款定价的具体数值时必须着重考虑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对信贷活动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的一种直观反映,而贷款利率的确定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忽视违约风险就等于否认不确定性对贷款利润及贷款定价的重要影响,这将导致贷款定价研究过于简化,并且与现实脱节。
2.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其贷款定价体系,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对于影响贷款定价的各个因素根据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在真正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赋予相应的权重。例如对于违约风险这一因素就可以赋予比较大的权重,而风险厌恶程度和流动性风险这类因素就可以给以较小权重,从而使决定的贷款利率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赵旭.银行利差多维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06年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9(1):66-80.
作者:朱明燕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
摘要: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势必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产生影响。本文将会对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为其应对影响提出有关策略。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影响;策略
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依次经历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境内外币存贷款业务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再设置上限,标志着存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之后能够使其在反映资金供求状况时更加准确、灵活、及时。许多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先后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发展和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从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影响和银行的应对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利率市场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就是由于市场利率不确定导致银行盈亏或者市场价和预期有所偏离。在传统的管制利率体制下,各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进行存贷款,利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明显。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凸显,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大。
(二)对决策功能不够重视,决策科学性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部门对决策功能不够重视,对每一项投资决策的可行性不能进行准确预测和分析,这样会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在具体实施时出现很多漏洞和风险,正常实施受阻。经济、法律、文化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决策意识不强,没有健全的管理系统,商业银行不能对投资决策实施可行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决策不能正常实施。而当地政府为了政绩,介入一些投资项目,并且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为个人私利违规操作,如果投资失败就会给国家以及银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很多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也往往会根据经验或是主管单独进行决策,这也会影响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内部管理系统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导致财务管理体制分散,银行对资金不能够集中管理,这样就会降低财务管理的办事效率,同时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其不能够有效的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相反,如果内部控制资源不能够合理配置和应用,也会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不能够正常进行,会影响银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运营。
(四)信贷风险增加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方面占用了很大的资金,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就很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在贷款方面造成风险,如果是一些信誉度不高的大企业,将会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重创,这样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会受到威胁,对财务管理形成极大的风险。此外,由于金融市场信息对称性差,利率上升之后,很多城市商业银行更愿意把贷款贷给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这样的借款人往往在偿还贷款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很多具有偿还能力但是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优质借款人就会被劣质借款人挤出借贷市场。获得贷款的借款人为了偿还高利率贷款会选择将资金投入高风险行业,这就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
二、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对财务管理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相对滞后,建立健全高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降低利率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之后应该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保证畅通的资金流通渠道,做好利率风险的内控管理,并且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模型,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来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并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使财务安全得到保证。
(二)明确财务管理内部职责,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银行首先应该明确财务管理内部的分工和职责,财务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指向,其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此外,也要提高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在制定有关决策时就会考虑的更加全面,决策也更加合理和科学。财务管理人员在决策时要注意避免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要对相关投资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减少决策中的失误对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降低风险。
(三)完善监督审计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督审计作用,准确分析财务管理所处的大环境,完善内部控制,此外也要通过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将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管理人员要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完善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财务管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要通过一系列审核,避免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对正确决策方向的误导。监管和审计部门也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影响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因素,采取有关措施或方案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降低银行资金风险。
(四)调整资本结构,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由多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数据可得,目前不良贷款率占在1%左右,相比以前有所增加,资本充足率占10%左右,不尽如人意,城市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有关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资金的安全流动。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也应该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调整,保证资本充足率不能过高,对负债结构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增强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快建设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其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应对财务风险能力。
(五)完善银行定价体制,增强定价能力
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直接关系到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关系到银行的发展,是其核心能力之一。银行只有健全定价体制才能有效规范银行的产品定价行为,增强银行的定价能力。在制定定价原则时,一要体现客户区别对待原则,对于重点培养的核心客户可以采取优惠利率和贷款条件,对于普通用户则按照银行定价要求执行,对于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等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则应该获取相应的风险溢价收益和创新收益。二是要对客户给予商业银行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综合收益。此外,对存贷款定价项目和审批权限也要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规定审批流程,并定期调整和更新定价原则。
三、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在金融体系改革中已经拉开了大幕,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处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商业银行应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财务管理方面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进行改革和发展,做好利率市场化的转变,为金融体系的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黄朱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3
[2]吴学民.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研究,2013
[3]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银行业研究,2015
[4]刘学祥,赵一迈.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6
作者:姚松芬 单位:杭州银行丽水分行
第四篇: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间竞争探析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各类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式模式,其带来的利率变化也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各类型商业银行均面临利差收窄、盈利下降及坏账增加等问题。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中间收入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
我国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到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0.7倍的下限,允许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准,再到2015年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各银行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各自总行的要求,及时调整、公示各存贷款利率水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逐渐显现。
二、对各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银行业的整体影响
1.传统业务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窄,银行盈利压力增大。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银行存款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将加剧各行间的价格竞争,增加对存款利息支出,推高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对于优质企业客户的营销竞争更为激烈,对其贷款优惠力度也相应提高,贷款利率下浮将影响银行贷款收益。在大庆市各类型商业银行中,存款利率分化明显,国有银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比例在0.9至1.2之间,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上浮比例在0.9至1.3,城商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则是1至1.3。贷款利率方面,各行差异性较大,国有银行以总行定价为标准,股份制银行则是区域性定价为主,城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贴近当地定价,自主性较强贷款浮动较大。
2.进一步推进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往银行盈利主要依靠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的息差将逐渐减少,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因资金成本上升将导致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商业银行需要开展其他业务以增加新的盈利点。中间业务由于其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并且是非利息收入,具有稳定性、无风险性等特点,逐渐受到商业银行青睐。随着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各商业银行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中间业务市场。
3.提升银行风险偏好,资产质量易出现下降。利率市场化会加剧信贷成本上升,银行有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并且由于存款利息支出的增多,银行为保持利润率,也必然要追求更高收益的贷款,风险偏好也会相应的上升,将资金投向风险高、收益高的贷款项目上。这样会导致受关注类的资产增多,资产质量恶化。一旦出现大规模坏账,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出现银行危机。
(二)对大庆市本地各类商业银行的影响
大庆市现有各类银行金融机构16家,主要由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4大类组成。各家有各自不同的经营特性,利率市场化对它们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较小。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具有网点多、市场占有率大、社会认可度高等优势,活期存款占比维持在全市总量的40%以上,相较于其他类型银行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存款的保有基数大,资金成本上涨压力较小,银行存贷利差受利率市场化冲击小。中间业务方面,、结算、工资、托管等业务均处于领先。在贷款定价能力方面,贷款利率水平比较稳定,特别是和众多大型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大型国有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对于一些优质客户能够提供利率优惠。
2.促进股份制银行分化竞争。大庆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光大、广发、兴业、浦发、招商、昆仑、民生及中信,其中民生和中信银行尚未开展对私业务。在负债方面,股份制银行面临很大的同质化风险,各行的存款利率同质化严重缺乏有特色能够吸引储户的存款产品,仅有少数几家能依靠理财产品赢得存款,其他大多数股份制银行都或多或少面临存款流失的压力。中间业务方面,各行均依靠自身的特色,利率市场化改革会继续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自身优势领域拓展业务强化竞争。贷款定价方面,各股份制银行拥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地方分支机构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但面临竞争,贷款利率提升幅度有限。
3.城商银行面临压力较大。大庆市城商银行包括哈尔滨银行和龙江银行,利率市场化对其活期存款影响相对较大,高存款利率面临其他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竞争。中间业务方面,城商行凭借其拥有良好的政府关系和地域优势,能够承接一些、、托管业务,在获得的资金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在依靠推出不收费服务吸引被大银行挤出的客户方面,面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竞争。贷款业务方面,多集中于当地中小企业,定价能力尽管具备一定的自主性,但波动幅度不大。
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特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要是市农商行,四县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润生银行。农商银行根植大庆农村,在四县的农村市场占有率较大。近年来通过改制,成立了大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开拓了其他银行金融类业务范围。负债方面,农商行(包括四县农信社)存款上浮比例较大,市内特别是四县,营业网店较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存款。并且由于其地方法人的特殊性,自身的利息收入留存比较大,一直以来利息收入都是大庆市各金融机构中最高的。中间收入方面,占全部业务收入比重较小,主要集中于结算业务。贷款方面,其议价能力较强,占据着大庆市农村贷款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贷款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1.存款产品应突出特色化、个性化。定期、活期存款尽管收益率较低,但是其安全性也是最大的。同时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各类型商业银行在定期和活期存款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将减少,理财市场将是各类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
2.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利率市场化会导致息差收入降低,同时追求高收益贷款易出现不良及坏账,给银行的收益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大庆市商业银行近5年总体中间收入占比在7%~9%之间,多数银行占比在9%左右,在中间收入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提升中间收入比重有利于缓解由于息差减少导致的银行收益波动,同时扩展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范围增加客户粘性。
3.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市场资金的供求、企业信用资质等都是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标准的依据。为了能保持一定的贷款收益率,银行必须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国有、股份制、城商及地方性银行定价决策机制各有不同,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同时需要将自身贷款定价机制进行完善以便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4.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为了保持利润率,银行会提高相应的风险容忍度,向有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贷款以便获得较高的贷款利息收入。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发展特点找准市场位置,提升个性化服务,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适合自身机构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张益铭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
第五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
摘要:
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影响,既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内容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模型对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以期能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SWO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国家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础,一旦利率发生变化,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尽可能确保利率的稳定。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利率管制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日益明显,不仅难以有效发挥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还成为了其他领域改革的绊脚石。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保护期的结束,国外金融机构可以正式入驻国内开展相关业务,对国内银行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商业银行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会对银行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对利润造成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波特五力模型
2.五力模型分析
一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存款者)。利率管制时代,银行的存贷利率都由中央银行决定,存款者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日益增加,不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利率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供应商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因此议价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贷款者)。商业银行的购买者是众多的贷款用户,在利率管制时代,任何银行的贷款利率都是固定的,因此购买者基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而利率市场化后,中央银行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贷款利率,购买者可以对比不同银行的利率,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购买产品,议价能力比利率管制时代具有提升。
三是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及之后的6年时间内,国家金融结构属于国有垄断企业,私人企业和外资不允许建立银行,但是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国内金融逐步开放,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全面走向市场化,国外金融机构和私人企业可以正式在国内开展金融业务,商业银行进入了激烈的竞争时代,只要满足条件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设立银行,因此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有所提升。
四是替代品的替代能力。随着金融产品多元化的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保险、股票、P2P及众筹等能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使人们的理财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而具有了更多的选择范围。保险、股票、基金作为传统的金融产品虽然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对银行的影响并不大,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是P2P、众筹等新型的互联网产品。马云创建的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借呗等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及审核简单方便,仅需个人信用就可以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年轻人的亲睐;刘强东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白条,与信用卡类似,使用十分方便,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些花呗、京东白条的免息期仅有30天,并不能完全提到信用卡。P2P作为一种新型金融理财产品,一经推出由于高收益便迅速获得人们的青睐,这些平台的平均年化收益在8%左右,比较出名的平台有人人贷、拍拍贷、陆金所、凤凰金融等,拉走了银行部分客户,挤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综上所述,随着金融机构全面市场化,银行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极高,对银行的利润造成巨大的影响。
五是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尤其是外资银行,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极高的管理效率,在人才、管理、服务、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各个商业银行都会不断进行创新、强化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利率市场化后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有所提升。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SWOT模型分析
1.SWOT模型分析矩阵。SWOT模型分析矩阵如表12.SWOT模型分析。
一是优势(S)。商业银行在国内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国家支持的信誉优势。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国家信誉支持,这会极大的强化民众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的信心,为商业银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奠定基础;第二,本土文化经营优势。商业银行了解国内文化和本地风情,能够及时把握人们的心理特点,并据此提供特定的服务,对本土人民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第三,网点数量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多,外资银行和民企银行网点相对较少,因此在此方面没有优势。
二是劣势(W)。商业银行在国内经营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第一,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对待客服的服务质量相对较低,在学习、理解和营销新的金融产品时存在一定难度。第二,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多年来由于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属于国有垄断企业,不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也不重视金融产品的营销,在管理方面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时常遭到客户的投诉。第三,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绩效考虑不细化,仅有几个凸显指标进行考虑,没有考虑客户收益率和渗透率等。
三是机会(O)。利率市场化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使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商业银行仍存在一定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具有金融产品的自主定价权。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对金融产品具有更多的自主权,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对金融产品自主定价,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第二,推动银行不断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必然会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尽量降低运营成本;第三,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公平,更有序。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直接面向市场竞争,而不再是以往的垄断企业,一切都要交给市场,这是一场公平、公正的竞争,不仅能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也能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稳定发展。
四是威胁(T)。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受到的威胁也增加,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利率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利率的波动幅度,使得利率风险增加;第二,客户流动性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他们通过比较不同银行的状况可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银行,使得银行客户的流动性增加。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结构的调整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仅仅依靠以往的存贷款利率差难以持续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必须要根据市场的现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调整现有的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根据文献对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研究结果发现,欧美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可占到总收入的30%,甚至高达50%,而国内商业银行却明显偏低。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将业务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二)提高利率风险的管控能力
利率市场化下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持续增加,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经营决策等方面,基于此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利率风险的管控能力。具体来说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第一,建立利率风险管控体系。为了有效管控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管控机构,管控机构组成包括决策机构、议事机构和监督执行机构,决策机构为银行董事会,制定相关的政策;议事机构由行长负责,并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同时,利率风险监督机构要专门对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风险管控政策,持续不断的对商业银行的各类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降低风险、防控风险的策略。第二,不断提升利率风险管控的技术水平。风险管控机构要针对性的设计利率预测模型,对影响利率风险的各类因素进行预测,以便及时进行调整。除了建立利率预测模型外,商业银行还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并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状况对运营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管控。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对商业银行来说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具体来说要做好下述几方面:建立金融产品内部报价体系;合理制定资金价格;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建立收益测算体系;建立分权授权体制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既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要积极拥抱变化,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余泽庭.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J].辽宁经济,2012,(10):56-58.
[2]巴曙松.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89-92.
[3]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02:36-39.
作者:张敬民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第六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这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认清所处环境,做出正确判断是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本文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定价能力和利率风险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经营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挑战;对策;借鉴意义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及现状
2016年2月29日中央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这已经是自2014年底至今的第六次降息和第六次降准,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给日渐疲乏的经济注入暖流,促进市场活跃;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利率市场化在去年年底之前应该说基本完成了。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阶段(1993~2006)、加速阶段(2012~2014)和完全市场化阶段(2015年至今),总体思路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货币市场利率化和债券市场利率化,最后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我国开始了长达二十几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随后1996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标志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2000年左右又先后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在缓慢中进行,但是,从2012年开始,市场中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类产品,加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开放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在2015年~2016年期间央行六次降准降息,体现了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以赚取存贷款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无法持续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金融压抑,使得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较低(巴曙松,2013)。根据2015年五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年度报表显示,其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70%,其中农业银行占比高达80%;而股份制银行这两年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大多数超过了20%;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结构单一,其利息收入占比有很大比例都超过了80%,甚至有些银行高达90%。根据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利率市场化使得仅靠赚取存款和贷款利差缩窄,贷款利率向上浮动有限,利息收入得不到保证,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带来强大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情况和业务类型调节利率,但是银行之间竞争加剧,为了获得优质客户,通常会把利率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以取得竞争优势。相较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面临的威胁更强,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环境下,投资渠道增多,银行存款增速放缓,银行资金来源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对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二)商业银行融资压力加剧,迫切需要业务转型
商业银行融资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援融资两种方式,外援融资主要来自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而内源融资主要来自利息收入。通过对近几年我国上市银行研究,商业银行很少用外援融资的方式解决自身资本问题,而采用内源融资方式比较多。在利率市场化下,降低了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利息收入明显降低,内源融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如果商业银行只面向传统的信贷业务寻求方向,那么商业银行将会出现盈利困难的局面,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发展与传统业务相对应的中间业务,并提高自身金融创新能力,业务结构也应有所调整,将重心转向中间业务和个人零售业务是未来发展趋势。
(三)利率风险上升,定价能力面临考验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随着市场波动,造成了利率风险,不确定性增加了商业银行损失的可能性,这也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以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风险借款人很有可能隐瞒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会更愿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而低风险的人将会认为利率过高而放弃向银行借款,并逐渐退出,这样就造成了在信贷层面的逆向选择风险;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内部,董事会等决策层、管理层以及经营层人员为了追求自有效用最大化而做出损害商业银行利益和名誉的决策,造成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定价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确定、企业与银行间存贷利率确定和内部资产转移的合理定价。在存贷款利率并未完全开放前,政府直接制定和调整利率。由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并没有真实的反应市场均衡,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而利率定价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新进入领域,没有定价的经验,缺乏对利率定价机制的研究,只善于被动的按既定的利率来发展业务。但是利率市场化后,加上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的健全,客户的权利得到保障,国家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或者兼并,这使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一些经营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定价能力和预测能力弱的银行将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对策
(一)加快业务转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有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现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其在资产规模、社会信用、营业网点和区域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高回报和高附加值的咨询顾问、担保、现金收付等中间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来源。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机构合作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面向综合金融发展,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二)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将逐步弱化,而且各家银行为了获得大型企业这种优质资源客户所付出的代价和风险较高,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应当加强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开拓和发展。同时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限制融资额度,担保方式灵活化,提高信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三)准确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方向、运营模式以及业务结构方面都存在同质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应该重视自身优势和不足,采取集中化战略,走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线,并开发出最能体现自身优势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
(四)加强定价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功引入了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将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拓展至信贷市场。但是仍然有很多银行并没有加入该自律机制和集中报价系统,对于这部分银行来说,同样需要加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和利率报价工作,建立起健全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才能够自主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7).
[2]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银行业研究,2015(2).
[3]易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
作者:杨培雪 单位:兴业银行重庆分行
第七篇:利率市场化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推动一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促使金融机构日趋完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衡量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面临着升级。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试图通过利率缺口模型来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从而期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与经营提供一些政策思路。
关键词:
敏感性缺口;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及利率风险
进入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利率市场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展开,利率波动幅度和频率进一步加大和频繁,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国际化,影响利率的因素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利率变动的趋势和规律更加难以掌握和控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同样的利率风险,而且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在较缺乏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变经验的情况下加入到利率市场化的行列中,预测市场利率的能力和风险管理的水平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同时还要和入世后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拥有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的外资银行相竞争,形势的严峻性与紧迫性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模型和理论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实证分析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针对利率变化而导致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利息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对净利息收入不确定的利率风险敞口进行测量的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等于一定时期内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利率敏感性资产主要包括短期证券、短期贷款可变利率的贷款和证券等。利率敏感性负债包括短期存款、短期借款、同业拆借等。通过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测度和管理能够有效的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比,进而控制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时,此时GAP大于0,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并且利率敏感性比率大于1,意味着利率变动与净利息收入变动呈同向变动关系;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时,此时GAP小于0,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并且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意味着利率变动与净利息收入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时,即GAP等于0,此时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这时不管利率如何变动,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不变。
1.基于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相关利率风险指标的计算。本文选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5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以一年期为界限,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划分为一年以内到期和一年以上到期。通过计算,得出5家上市银2008~2013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数据,如表2所示。
2.利率敏感性比率。将5家上市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按到期日汇总出1年内到期和1年以上到期的利率敏感性比率及总额②,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利率敏感性比率总额在2008~2012年这5年间略微上升,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取了保守性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大型银行中,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相比,逐步维持更加稳健的利率敏感偏离度。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庞大,特别是工商银行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如此庞大下,虽然13年调高敏感性比率事后证明也符合13、14年降息的期望但这样的敏感性比率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在防范利率风险方面就不如中小银行来的灵活。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3.缺口率。缺口率是指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总资产的比值,是一个衡量利率风险的相对指标。缺口率反映了银行总资产对所面临缺口风险的承受能力。缺口率较小说明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产防范利率风险;缺口率较大说明商业银行现有资产可能很难全面防范利率风险。这一指标衡量了利率缺口的风险程度,计算公式为:缺口率=利率敏感性缺口÷总资产分别计算上述5家上市银行2008~2013年的一年以内到期、一年以上到期的缺口率和总额,计算结果见表3在2008~2009年的降息周期中,商业银行应该保持负缺口。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一年以内到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值而一年以上到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均为正值,短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符合模型要求但长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模型要求相背离。在2010~2011的升息周期中,商业银行应维持正缺口。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一年以内到期与一年以上到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均为正值符合模型要求。在一年以内到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中,只有工商银行这两年中维持负缺口不变。而剩下的家银行均有做一定的调整,这与他们对市场利率升降的预期有关。在2012年至12013年降息周期中,商业银行应调整至负缺口,但从表1看出,除了一直维持负缺口的工商银行,其他四家银行都没有及时对其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相反地,在2012年,其余四家银行都增加了利率敏感性缺口,特别是中国银行,缺口相较于2011年,有着数倍的增加,可见在2012年,诸多银行承受着利率下降的损失。到2013年,各银行才将一年内短期的缺口进行相应的调整,相比之下,相较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其他的股份制银行调整缺口更为灵敏。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结论和建议
第一,选取的5家上市商业银行一年以上到期的资产和负债匹配不均衡,面临很大的长期利率风险。政府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行动起来,建立高效的风险防范体系。第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短借长贷”的现象。应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一方面建立利率预测机构,其作用主要是依据国家宏观经济现状、产业改革情况以及国内外时事来预测利率的发展变动趋势。另一方面建立利率风险控制机构,通过风险控制机构,可以随时把握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受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并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缺口管理等方法来改变银行资产负债情况来将其损失降到最低。第三,在定价策略上,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可以根据客户级别、服务种类和地区差异等确定具体灵活的多样化定价策略。在定价方法上,可以采取成本导向型定价方法、需求导向性定价方法和随行就市的定价方法等。如此才可以最终努力达到并实现金融产品谋求利润最大化和资金平衡的财务目标以及延续或提升市场份额的营销目标的双重定价目标。
注释:
①根据5家上市银行各年度的年度报告计算整理得到,以下各表资料来源均与此相同。
②姚远.《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防范—基于2006~2010年7家上市银行数据的验证》.金融论坛2011(11):48。
参考文献:
[1]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出社.2001:10-15.
[2]陈景全,李晶.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论坛,2015(6).
[3]李春红,董晓亮.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经透视.2012(4):88-92.
[4]谢云山.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相关性分析———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J].国际金融研究.2004:51-60.
作者:卓泓良 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第八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
摘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行业以及银行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对商业银行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有利有弊,作为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强化经营管理,强化创新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本文就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进行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逐渐过渡给市场。实际表现为市场主体,典型代表即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但这一市场化改革不等于排除政府的一切干预,中央银行可通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基准利率以及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间接手段來影响或调节利率水平,促进利率水平更精确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从而达到优化资金配置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程
一直以来,深化金融改革都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是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近年来,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步伐也处于不断加速中。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4年11月22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分别调低至2.7%和5.6%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1.2倍,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奠定了基础。2015年2月28日央行相关消息称自3月1日,再次降息,存贷款利率分别再次降低至2.5%和5.35%,并将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在原来1.2倍旳基础上扩大至1.3倍。2015年5月11曰央行再次宣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下调个0.25百分点,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至1.5倍。2015年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自此存贷款利率上限均放开,意味着我国长期的的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已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基本取消,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说明政策实施方面我们已经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但目前,我国的定价市场化和利率传导机制仍需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定价程度也比较低,这些都需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根据人民银行总行部署,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尽管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暂时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利率市场化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已经给我国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了重要影响。而这样的影响是双重性质的,给银行业带来猛烈冲击的同时,也蕴藏着各种机遇。
(一)消极影响
1、高利差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收入作为收入来源,额度较高的营业利润也是建立在利差资产收入的基础之上。这样一种传统的盈利模式使得商业银行形成了对利差的高度依赖性,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这一模式势必会受到巨大冲击。首先,从存款方面来看,由于在我国目前,资金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那么短期内的利率上涨则是必然。中后期银行间为争夺市场,又会通过提升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存款利率的不断上涨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其次,各家银行为促成更多的放贷,降低贷款利率又将是大势所趋。所以,融资成本提高,放贷收益减少,利差降低,以利差为主要盈利的传统模式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堪忧。
2、多重风险并存易陷恶性循环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都将是商业银行无法避免的问题。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银行经营成果也变成未知数。在目前银行对利率变化的掌握还不成熟、定价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无法稳定地应对盈利的大起大落以及利率的频繁变化。此外,随着融资成本提高,为获短期收益,银行更倾向于把贷款投放给愿意支付高息的借款人,而借款人支付的利率与其项目的风险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选择了风险值较高的项目,放弃了安全性强、收益低的项目,而被选项目一旦失败,银行将最终承担损失。这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与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也终将面临困境。
3、中小型商业银行首当其冲
中小银行由于其网点数量相对较少、知名度低、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有限等各方面原因无法与大型银行抗衡。在激烈的利率价格战中,资本雄厚、经营业绩好、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抢占市场占有率,而实力较弱的中小商业银行因其传统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被切断而面临更加严峻的转型压力。经营风险巨增、产品定价能力受到挑战、风险管理难度增加、人才储备不足等等,在金融脱媒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大背景下,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下,中小型银行很可能会面临兼并或者破产的命运。
(二)积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
市场化的利率意味着货币价格能真实而有效地反映其供求关系,银行作为金融主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自主定价。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成本、目标收益、客户风险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宜的战略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地灵活地管理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2、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对内提升管理水平,对外加快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虽然使得存贷利差收窄,但同时也是对各银行竞争力的考验。多重的风险和激烈的竞争需要各银行增强风险和成本意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快金融创新寻求新的盈利点,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银行可以将内部转移定价跟市场利率相联系,提高绩效考核水平,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由此可见利率市场虽然带给银行很大压力,但同时也可以激发银行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3、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客户结构
由于取消利率管制,所以各银行能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公众存款。通过设定的目标利率水平和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吸引重点优质客户。资产的管理与投资得当的情况下,风险较大的业务也能利用高利率来进行风险补偿。所以利率市场化下较为自由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客户结构的优化。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促进业务转型,加快改革创新
一是针对以存贷款作为核心的传统业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高附加值行业的信贷投放,因为对前者更具议价能力,后者回报率高,均能获得更多贷款溢价,降低息差缩小的不利影响。二是针对提升非息收入的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在不断扩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品种的同时,重点发展保险、审价咨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逐步开展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投资咨询等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三是针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在政策允许和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银行渠道优势,努力提高资产市场产品创新能力,通过与证券、基金等其他机构合作开发出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力争以“一站式”金融服务取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综合化经营打下基础。
(二)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
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控主要指完善经营策略、财务管理以及业务操作制度、风险防范制度等方面。在加强自身控制与管理的同时,对于风险的管控,则应由原来的注重事中事后的被动管理逐步转变为注重事前的主动预测,并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对冲作用降低风险值,进一步完善整体的风险定价体制。同时,积极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创新差异化的信贷审核制度也会使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理更加科学,更加灵活。
(三)找准市场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趋同性。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具有资产负债规模庞大、客户资源雄厚、渠道多、网点分布广而密等绝对优势,在上述策略的基础上可以全面、协调地发展各项业务,向多元化、综合化的全职银行迈进,并努力打造国际性知名的商业银行品牌。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相对于大银行而言更加灵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更强,所以可以凭借这些优势,走与自己经营特色相适应的专业化道路,注重做精、做细,以此保持自身竞争力。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很多方面难以与大型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抗衡,但其有明显区域特征,主场优势、信息成本优势以及交易成本优势明显。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当立足于当地,巩固客户基础,达到提供快捷灵活、特色化金融服务的目标。同时,充分发掘地方产业优势,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以获更稳、更快、更长远的发展。
四、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一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利率市场化也已成为当下之势。由上分析可知这一过程的推进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与挑战,也带来了的机遇和激励。因此各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认识,关注市场,强化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鹂楠.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2]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
[3]刘佳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4]梁晓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适应策略分析
[5]巴曙松.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作者:徐阳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第九篇: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策略
摘要: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利率市场化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如果能够抓住利率市场化的机遇,对于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策略,对于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商业银行;发展机遇;利率市场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都取消了管制和约束,不仅能够对经济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所以我国开始对商业银行的利率进行市场化的引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和研究,论述了目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重要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国才会考虑推行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通过本文的总结和归纳,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创造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我国的四大银行来讲,主要是对利率采取管制调控,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银行的利率是确定的;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不同的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资金状况都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统一的利率管制,不利于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因此,当利率市场化之后,能够使得各个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来确定自身的利率,从而能够为商业银行之间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商业银行产品的创新。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各个商业银行之间面临着更加公平、更加激烈的竞争,如果无法进行商业银行产品的创新,那么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淘汰。因此,各个商业银行会积极推出创新性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例如:某些商业银行会根据用户群体的不同,推出专门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理财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全面了解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对市场作出更加敏感的判断,因此利率市场化会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利率风险,例如:当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一些利率敏感性的产品,或者是利率频繁变动的时候,都可以对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利率风险。如果无法及时处理和规避这些利率风险,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利率市场化之后,很多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来指定相应的利率,由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调整利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样可能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一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可能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从而会产生负盈利或者是倒闭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通过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既存在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必须要制定有效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因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内容。
(一)不断建立健全利率定价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利率定价体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策略:第一,利率市场化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遵守国家的利率管制,在推进其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逐步进行,使得商业银行的产品、业务等进行逐步改变;第二,国家需要对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宏观调控,使得商业银行的利率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也需要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约束,才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力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策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促进商业银行产品的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用户的需求,不断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完善性和服务方便性;第二,不断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能够不断扩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范围,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
(三)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控体系。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在推行利率市场化之后,会面临着较高的利率风险,这些利率风险是由商业银行来承担。所以,商业银行为了更好的发展,需要构建自身的利率风险管控体系,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加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意识,充分学习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能够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对可能产生的利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应该提高对潜在利率风险的感知程度,及时有效地指定利率风险的控制策略;第二,增加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调控,例如:增加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控制措施,多种利率风险管控策略并行,提高风险管控的可行性;或者是学习国外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策略,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控制,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发展,国家和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第一,建立完善的利率市场化管控机制,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利率不仅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且国家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调控政策,从而能够对商业银行的利率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进而保障商业银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策略,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所以国家和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策略,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商业银行的利益,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利率市场化不仅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发展作用。因此,很多商业银行都需要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的需求,因此本文简要论述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策略。相信,随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2:65~76
[2]李仲林.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财经科学,2015,1:36~46
[3]李斌,黄治国,彭星.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投融资水平吗?———基于中国24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40~47•
作者:杜文师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